想起電影《阿甘正傳》

1992年,如同大多數看了電影《少林寺》的孩子一樣,農家娃王寶強跟父親吵著要去少林寺學武。窮人家的孩子如草一樣,在哪裏都一樣頑強生長。所以王寶強的父母也沒有怎麽猶豫,就將8歲的兒子從河北南和縣送到了河南的少林寺。

少林寺的學武生涯,難免是“床硬、飯冷、活重”,不少原先懷著一腔熱血的孩子挨不了多久,就想方設法回家了。王寶強不怕吃苦,他在少林寺潛心學武。一轉眼,6年過去了,當年瘦弱的兒童已經長成了精壯的小男子漢。

1998年,14歲的王寶強離開了少林寺,回到家鄉。王寶強家裏很窮,而在家鄉那片貧瘠的土地上,王寶強找不到改變家庭與自己命運的舞台。於是,在1999年3月,15歲的王寶強來到了北京,決心像他的同門前輩李連傑一樣,靠當武打演員改變自己的命運。

有道是“長安米貴,白居不易”,想當年一身才學的白居易闖**京城長安(西安),也難免有不如意之時。對於15歲的王寶強來說,北京的“米”也同樣貴,生存的壓力讓他焦頭爛額。北影廠門口常年聚集著一大群等候出演群眾演員角色的人,王寶強也混跡其中,如同舊社會一個插著草標的賣身者。

當群眾演員,一天也隻有20元錢的報酬,並且這樣的機會也不多。更多的時候還是沒電影可拍,為了生計,王寶強到處找工地打零工,搬磚、和泥、篩沙,什麽都幹。王寶強在北京待了3年,始終掙紮在溫飽的邊緣。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演員夢。

2002年,因為原定的主角夏雨檔期不合,電影《盲井》的主角砸到了王寶強的頭上。《盲井》讓王寶強拿了那一年的台灣電影大獎——金馬獎的最佳新人獎。沒多久,他就得到了與一些大牌明星同台演出的機會。被馮小剛挑選出演當時自己的新片《天下無賊》,在電視劇《暗算》裏演瞎子阿炳。2007年,《士兵突擊》更是將王寶強的聲譽推到了極致。王寶強現已簽約著名的“華誼兄弟”旗下,成為影視圈裏的一線演員。

王寶強是那種扔進人群裏,你很難從中挑選出來的人。從外表到演技,都看不出任何特點。沒有特點是他最大的特點。他永遠是有點憨、有點傻。除此以外,有的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看到他的成名故事,總是令人容易想起《阿甘正傳》中的阿甘。

阿甘智商隻有75,屬於輕度智障人士。因為弱智,阿甘備受嘲弄;因為弱智,阿甘不會變通,而是秉持“從一而終”的精神來對人對事,結果碰到了很多奇遇,並且做出了很多正常人所做不到的功業。王寶強也如同阿甘一樣,為理想而不停歇地奔跑。阿甘如同一個戰士,以他貌似簡單、實則更為簡單的頭腦和特殊的才能以及強大的體魄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贏得了生存和發展。它包含了一種基調:“向前跑”就有希望(這讓人聯想到王寶強新出的自傳:《向前進》)。有人說,這樣奔跑會給人帶來希望。事實上,希望確實存在,《阿甘正傳》這部獨特的影片贏得了眾多的觀眾,吸引了甚至隻喜歡輕鬆的娛樂片的觀眾,這說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魅力。“你永遠不知道上帝給你安排了一個怎樣的明天。”阿甘這樣說。這句話用在王寶強身上,也是那麽的貼切。

理想是用來實現的,而不是用來放棄的。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在美國鄉村某個小學的作文課上,年輕的語文老師給小朋友們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叫《我的理想》。一位小朋友是這樣描繪他的理想: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占地十餘頃的莊園,在遼闊的土地上植滿綠茵;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旅客一起分享自己的莊園,還有住處供他們休息。

老師檢查作文後,在這個小朋友的簿子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紅“×”,老師要求他重寫。小朋友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並無錯誤,便拿著作文去請教老師。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的是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這些夢囈般的空想,理想要實際,而不是虛無幻想,你知道嗎?”

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是我的理想呀!”老師也堅持觀點:“不,那不可能實現,那隻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

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要實現我的理想很難,但這的確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願意改掉我的理想。”老師堅決地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讓你不及格,你要想清楚。”小朋友沒有妥協,結果他的作文真的沒有及格。

30年後,這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那裏他們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處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餘,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並自稱曾是他的學生。

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小學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莊園,真正地實現了兒童時的理想。老師望著這位莊園主,不禁感歎:“三十年來因為我的‘實際’,不知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夢想,沒有被我改掉的。”

誰沒有過理想呢?有多少人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沒有實現理想不要緊,隻要我們還行走在向理想前進的路上,就一切皆有可能。而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實現理想是緣於放棄。放棄理想大致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隨著歲月的增長,發現原來的理想並非自己真正想要的;一種是因為困難太大,自己主動放棄了理想。前者是主動放棄,後者是被動放棄。理性地說,適當的放棄是人生路上無奈而必須的妥協。但你一定要謹慎判斷“適當”——你的理想是你內心所深切的渴望嗎?如果是的,那麽你就不應該輕易放棄。

理想之所以被稱為理想,本身就蘊涵了來之不易的意思。很容易就能達成的目標,不能叫理想。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等於拋棄了自己。像阿甘一樣奔跑吧!奔跑,不單是一種簡單的行走方式,更是一種勢不可擋的生命狀態。

布衣亦可成王侯,貧賤豈能任淪落?我們很多人其實都有一番偉大的誌向,但不少人並沒有為他的誌向盡力。誌向偉大,勢必有實現的難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於是有人在現實麵前遲疑了,退縮了,直到“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