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可能成功的N個理由

如果現在的俞敏洪是賣豬肉的屠夫,可能不會讓他昔日的北大同學與老師有太多的意外。而他創立了新東方外語學校的輝煌成就,卻太讓人感到驚訝了。用俞敏洪的話說:“任何一個人辦了新東方都情有可原,但我俞敏洪辦就不能被原諒,因為在同學眼裏我是最沒出息的人。”

熟悉俞敏洪的人都知道,這話並不是俞敏洪在故意謙虛。他說的是實情。俞敏洪於1962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陰農村,1978年高考落榜。複讀之後再次名落孫山。1980年,“高五”畢業的他卻幸運地考上了北京大學西語係。

從蘇北農民到北大學子,可謂山雞變鳳凰。然而等他進了北大,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山雞”落入“鳳凰群”。別人都是“鳳凰”,就自己是一隻“山雞”。俞敏洪成名之後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說那是一個令自己“百感交集的傷心地”。進宿舍的第一天,他就碰到了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他同宿舍的一個同學躺在**拿著一本《第三帝國的興亡》在讀。俞敏洪覺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難聽的蘇北話問他:“咦,上大學還要看這種書嗎?”那個同學抬頭鄙夷地白了他一眼,這一眼宣判了俞敏洪屬於一個十足的“鄉巴佬”。

“我是全班唯一從農村來的學生,開始不會講普通話,結果從A班調到較差的C班。進大學以前沒有讀過真正的書,大三的一場肺結核又讓我休學一年,結果練就了現在這副瘦削的魔鬼身材。”往事不堪回首,俞敏洪不勝欷歔。

在多數人眼裏,俞敏洪屬於沉默寡言被別人冷落的“後進生”。大學期間,他幾乎沒有在北大學生經典的“臥談會”上自信地發表過自己的見解,沒有參加過任何一種學生活動。別人津津樂道的愛情對他來說卻完全真空。“北大5年(加上了病休1年——作者注),沒有一個女孩子愛我。”他說對愛情的饑渴使他“見到任何一個女孩都想撲上去”。這顯然是誇張之說,但依然貼切地描述了他那時的心境。

1985年,俞敏洪畢業後留校當了英語教師。他一個禮拜授課八節,月薪60元。不過,即使當了老師,俞敏洪依然不善於同人打交道,他的幽默雖然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卻在教師群體裏沒有多少市場,依然處在被邊緣化的地位。此後,俞敏洪見昔日校友紛紛留學北美,也開始向TOEFL和GRE發起衝刺,並最終通過了TOEFL和GRE考試。

但俞敏洪最終還是沒有出國,因為沒有一所大學願意給他提供全額獎學金,而他本人也根本拿不出留學的費用。為了籌集留學的費用,俞敏洪利用課餘時間在外做英語培訓。這種行為雖然在當時的北大老師中盛行,不過這惹怒了學校。1990年秋天,北大三角地的高音喇叭宣讀了對俞敏洪的處分,大意是俞敏洪打著北大的名義私自辦學,影響教學秩序雲雲,處分決定是記大過。

俞敏洪沒有絲毫準備,因為在外業餘做培訓的不止他一個人,而且校方在作出處分的決定之前並沒有和俞敏洪作過事先的溝通,突然這樣嚴厲的公開批評,讓俞敏洪顏麵大失。次年9月,俞敏洪以主動辭職的方式為自己保住最後的自尊。

“輕輕地我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俞敏洪簡單地收拾了自己的行李,落寞地告別相伴11年的北大。

看到這裏,你就明白為什麽俞敏洪是北大最不應該成功的人了。他看上去毫不起眼,用放大鏡在他身上仔細尋找,也很難找到多少所謂成功的素質與跡象。他是一個不可能很成功的人,卻實實在在做出了一番別人做不到的大事業。“不可能”三個字,製約了多少人前進的步伐!一兩個人說你“不可能”,或許你還能不為所動,但說的人多了,你還能那麽自信嗎?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不可能”,隻是說的人多了,也就有了“不可能”。威廉·波音是美國一個經銷木材和家具的普通商人,在他觀看了一場飛機特技表演後,迷上了飛機。於是,他決定前往洛杉磯學習飛行技術。但是,他買不起飛機,他的年齡也限製了他成為飛行員的可能,學會駕機技術又有什麽用呢?

看來,要滿足駕機遨遊長空的願望,隻能自己製造飛機。當時的窮小子波音竟然冒出了如此大膽的想法。他身邊的人都認為他的想法很荒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波音懶得理睬他們,他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逐步地了解了飛機的結構和性能。

在有了一定的準備之後,他開始嚐試製造飛機。那時候,他不但沒有飛機製造廠,甚至連一個受過專門訓練的製造工人也找不到。波音隻好動員自己木材公司的木匠、家具設計師和鉗工進行組裝——這簡直形同兒戲,飛機能在這樣的情況下製造出來嗎?

但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真的將飛機製造出來了!這是一架水上飛機,波音親自駕著它進行試飛,並且取得了成功。

波音的信心高漲,他索性將木材公司改成飛機製造公司,專心研製飛機。時至今日,全世界每天有數千架波音公司生產的飛機在天空中飛行,誰能想到它起步之初的狀況竟然是那麽不可思議呢!

威廉·波音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我們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隻要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去做”,而不是想著“這是辦不到的”。威廉·波音在晚年時,曾對采訪他的一位年輕記者說:“坦然地麵對每一次考驗,你會得到力量、經驗與信心……你必須敢做你做不了的事。”當我們麵對一些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礙時,隻要我們有勇氣向它們挑戰,我們的信心也就有可能從中誕生,得到錘煉,並變得無比堅定。

當你認為“不可能”時,意味著你將不再為“可能”而努力。當你的“不可能”先生死了,信心才能誕生。在這種情況下,你才能夠達到自己認為“不可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