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學,毋寧死

有人說“不自由,毋寧死”,鄭淵潔卻說“不自學,毋寧死”。我們前麵介紹過,鄭淵潔的學曆極低。而鄭淵潔在《我家三代小學生》中更透露出從他父親起,他家已經三代學曆停滯不前,“甚至一代不如一代,最高學曆為小學”。

di一代小學生是鄭淵潔的父親鄭洪升,生於1932年,最高學曆為五年私塾,相當於現在的小學。他後來成為華北軍政大學、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哲學教員。第二代小學生鄭淵潔,我們前麵已經有詳細介紹,在此不再重複。第三代小學生是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生於1983年。因不適應刻板的應試教育,小學畢業後不再上學。鄭亞旗完全靠自學計算機成為北京某著名網絡媒體技術總監。

鄭家三代,學曆低得不能稱之為學曆(好像沒有初中學曆的人曾被稱為“半文盲”)。但他們鄭家的半文盲們,居然一個是大學教員,一個是著名作家,一個為高科技人才。這家人邪門了!

肯定有人會問:鄭淵潔,你家有什麽秘訣沒有啊?

當然有。鄭家三代小學生,自知在文憑上屬於弱勢群體,所以不停地自學、自學、永遠不畢業地自學。鄭淵潔說:“我們因此而因禍得福。現在有一個時髦的詞匯叫與時俱進,用它來形容知識更新速度恰如其分。有人說現在是電腦時代,有人說是汽車時代,依我說,現在是自學時代。學校是最誤人子弟的地方,是讓學生誤以為拿文憑時就畢業了。我家三代人的座右銘是:‘先閉眼,後畢業。’隻要活著,你就永遠沒有畢業的那天,永遠要自學不息。”

知識和才幹的增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隻有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才會有不菲的收獲。近年來,我們常常聽到“可持續發展”這個詞,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在我們的人生事業中,我們也應該要求自己做到“可持續發展”。

如何做到呢?那就是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它是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知無涯,學無境。永遠不要停止自己學習的腳步,讓學習成就自己的事業,也成就自己的人生。

抱樸子曾這樣說:“周公這樣至高無上的聖人,每天仍堅持讀書百篇;孔子這樣的天才,讀書讀到‘韋編三絕’;墨翟這樣的大賢,出行時裝載著成車的書;董仲舒名揚當世,仍閉門讀書,三年不往圈子裏望一眼;倪寬帶經耕耘,一邊種田,一邊讀書;路漫舒截蒲草抄書苦讀;黃霸在獄中還向夏侯勝學習;寧越日夜勤讀以求十五年完成他人三十年的學業……詳讀六經,研究百世,才知道沒有知識是很可憐的。不學習而想求知,正如想求魚而無網,心雖想而做不到。”

劉子又說:“吳地產勁竹,沒有箭頭和羽毛成不了好箭;越土產利劍,但是沒經過淬火和磨礪也是不行的;人性聰慧,但沒有努力學習,必成不了大事。孔夫子臨死之時,手裏還拿著書;董仲舒彌留之際,口中還在不停誦讀。他們這樣的聖賢還這樣好學不倦,何況常人怎可鬆懈怠惰呢?”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誌。無數成功者的事例表明:隻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努力,才可以成為一個出眾的人!學習是完成人生飛躍的翅膀。不管你是什麽學曆,什麽來曆,總之,要想事業有可持續發展,就要做到隨時隨處學習。

在我們身邊確有一些高學曆的人,他們自我感覺已經掌握了改造世界的全部本領,認為出了校門就不用再學習了。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非常危險的。拉裏·埃裏森——全球第二大軟件製造商甲骨文公司創始人、總裁兼CEO,曾經對前來應聘的大學畢業生說:“你的文憑代表你受教育的程度,它的價值會體現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隻有3個月。要想在我這裏幹下去,就必須知道應該繼續學些什麽東西。如果不知道學些什麽新東西,你的文憑在我這裏就會失效。”

人生的過程就是要時時知新,唯有終身學習,才能苟日新、又日新。隻要你還一息尚存,就不能停止學習。停止學習就意味著死亡,一種深層意義上的死亡。如果隨時把自己當成新人來對待學習,人不但不會變老,反而會變得更年輕、更有朝氣。而平時所累積的學習與經驗,正是我們在危急關頭時最有力的武器。

“人的畢業證隻有一個,那就是死亡證書。無人能看到自己的畢業證書。凡是以為自己看到了自己畢業證書的人,活著時已經死了。不自學,毋寧死。”鄭淵潔真是語重心長啊!

學習是終身大事,特別是在知識更新、與時俱進的今天,自學能力是人身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懷揣燙金文憑離開學校就不會學習或者停止學習的人,等於選擇了行屍走肉的生存方式,表麵活著,實際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