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佳才能區

10歲,他因為調皮被老師叫到教室前麵,讓他對著全班學生說100遍:“我是全班最沒有出息的學生。”

15歲,他入伍當兵。聽到一個戰友說自己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他為自己沒有遠大理想而無比羞愧。

20歲,他複員當了一名工人,並且找了一個女朋友。後來兩人分手,因為女朋友的媽媽認為他是一個笨蛋,女兒跟著他準沒有好日子過。

22歲,他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孬種,開始了文學創作。他運用小學學到的大約500個漢字,以及一本新華字典,就跌跌撞撞地走上了文學創作道路。

24歲,他的作品開始頻頻出現在各類報刊上。他因為文學才華出眾,從北京某工廠調到了《兒童文學》編輯部。

後來,他居然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童話作家。

是的,他就是鄭淵潔。他憑什麽這麽成功?

這個問題一度讓很多人迷惑。曾經有記者問鄭淵潔:“你認為自己成功的秘訣是什麽?”鄭淵潔想了想,回答:“一句話,找到了我的最佳才能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區,這是上帝賦予每個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記者追問:“你寫小說不也獲得過成功嗎?譬如《帽子》獲得了一等獎,這不是你的最佳才能區嗎?”

原來,鄭淵潔一開始不單從事童話創作,還從事小說、詩歌創作。他最開始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小說家。23歲——也就是從事文學創作的第二年寫的小說《帽子》,還榮獲了《中國少年報》征文一等獎。可是他後來放棄了小說與詩歌的創作,專攻童話創作。他認為自己在小說家和詩人中,絕不會是一流的,而構思和寫作童話卻可以是一流的。

為什麽他會認為自己寫作童話會更出色?鄭淵潔說:“我有一個發現:凡是最成功的,並不感到十分費力,選準最適合自己幹的事,怎麽會費力呢?如果太費勁的人獲得成功,要麽是瞎編出來的,要麽是二流水平。”而當他在創作童話的時候,找到了遊刃有餘的感覺。“下筆千言,出口成章”用在他身上一點不算過分。當靈感來時,他一天最多可寫1萬多字,而且不打草稿,一氣嗬成。

“什麽是最佳才能區呢?就是自己最願意做、做起來感到最輕鬆的事情,這種最擅長的能力就是最佳才能。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主要是因為我認識了自己,認識自我才是自我發展的開始。”鄭淵潔這樣對記者解釋。

正是憑著這樣的警醒,鄭淵潔走上了童話大王的道路。1985年,鄭淵潔的《童話大王》創刊,鄭淵潔是該月刊(現為半月刊)的唯一撰稿人。《童話大王》創刊以來一直為孩子們所青睞,發行總量過億冊。而鄭淵潔的一支筆支撐《童話大王》至今已是23年。

我們中的很多人,雖然默默無聞,但一談到人生目標,就豪氣衝天:我一定要當一個偉大的小說家!或者:我一定要如何如何……胸懷大誌,這當然是一件好事。為目標而執著追求,也一樣是值得肯定的優秀品質。但並非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並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通過鄭淵潔的成功之路,我們能夠發現:一個人隻有認識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讓目標和強項一致,目標的實現才有最大的可能。

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最佳才能區,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定位。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隻憑自己一時的興趣和想法,那麽定位就很可能不準確,並帶來很大的盲目性。歌德一度沒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樹立了當畫家的錯誤誌向,導致他浪費了10多年的光陰,為此他非常後悔。美國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為短小精悍的女人,結果走了一段彎路。幸虧靠經紀人的引導,她重新根據自己身材嬌小、個性鮮明、演技極富彈性的特點進行了正確的定位,出演了《鋼琴課》等影片,一舉奪得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和奧斯卡大獎。類似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常常說“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或者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很笨的人,也許在某些特定的方麵也會有傑出的才能。比如,柯南道爾作為醫生並不著名,寫小說卻名揚天下。智障青年舟舟,不識字、不認樂譜,不知道鈔票的麵額,不知道自己幾歲,會數的數不超過10,卻在音樂方麵有超強的才能,他能夠準確地感覺和表現交響樂中的節奏、強弱、聲部的轉換等複雜元素,成功指揮過世界頂級的交響樂團。舟舟的“最佳才能區”是音樂的天賦,再精確一點就是對於音樂指揮的天賦。舟舟智商很低,他的才能是他的父親意外發覺並刻意開發的。而作為智力正常的我們,毫無疑問也有自己出色的方麵,如果你不覺得,那隻是你並沒有察覺到而已。

要把自己的長處運用到事業當中,這就好比把硬度最高的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一樣。把好鋼放在刀背上,完全是一種浪費。不展示出自己最優秀的特質,這優秀又有什麽用?

認識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區→製定目標→成功——這個成功路徑的道理並不深奧。但真正要做到認識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區卻很困難。然而,作為一個想做一番事業的人來說,這是一道必解的題。

解題也許有點煩瑣,因為人最難了解的是自己。但相對為目標而辛勤付出來說,這種解題是非常值得的。這就好比對一個挖井取水的人來說,事前的勘探與規劃絕對是減少無用功的最經濟做法。人生短暫,生命不容耗費太多在無用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