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無祖上財富蔭澤,無名校文憑支持,無強硬靠山幫襯……先天的缺陷與後天的遺憾,集合在你我這些平凡人的身上。“三無”小人物們,是否就沒有機會站在舞台的中央?

——非也。如果我們仔細梳理中國當下的成功人士,就會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是我們所想象中的命運寵兒。是的,他們現在很風光,未來也很燦爛,但他們的過去也如同你我一般,有過潦倒、痛苦、掙紮、失敗、困惑。他們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名校的文憑。他們的起點,並沒有比我們這些小人物高多少,有些甚至還要比我們低很多。

例如尹明善,他12歲時與50多歲的小腳母親,住在廢棄破爛的茅屋裏相依為命,13歲時就開始做行走鄉野的貨郎,23歲因言獲罪,直到41歲才獲得清白。而“譚木匠”譚傳華的命運則更悲苦,出身農村的他在18歲時被雷管炸掉了右手手掌,20多歲時四處流浪,睡過橋洞,因為衣衫襤褸被人當成小偷抓進了收容所,甚至一度試圖以自殺來告別世界。還有隻上過小學四年級的鄭淵潔,沒有讀過一天書的“老幹媽”陶華碧……

與上述極端悲苦出身的人物相比,潘石屹、馬雲、俞敏洪等人的出身顯然更具有“平民”感——他們更接近於平凡人。來自甘肅天水農村的潘石屹,畢業於石油職業技術學院;馬雲參加了三次高考之後,勉強擠進了杭州師範學院;俞敏洪參加了三次高考後,福星高照進了北京大學——但他這個“土包子”在人才濟濟的名校卻找不到半點自信,以至於他後來成為響當當的企業家後,還被北大師友稱為“北大最不應該成功的人”。

從往日失魂落魄的浪子,到今天家喻戶曉的成功人士,這些曾經的小人物是如何出類拔萃的?作為小人物的我們能從中吸取什麽營養?

筆者的目光掃描了當代企業界、演藝界、文學界的諸多低起點、高成就的能人後,寫出了自己的見解與思考。古人雲:“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筆者希望通過這本書,為後來者樹立一個參考的坐標與學習的榜樣。而為了讓本書更具有時效性與實用性,筆者的目光緊緊鎖定在“當代本土”之內——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就在不久前起步。

最後,筆者想要說明的是:所謂成功,並不是可以用金錢的多寡或職位的高低來衡量,也不是與周圍人的對比來鑒別。成功的定義很簡單:預期目標得以達成——通俗的說法是夢想成真。無論你身在何處,別放棄你做夢的權利,別停止你追夢的腳步。

英雄莫問出處;路,是人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