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防不勝防的投射效應

我們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中,有時會犯下這樣的錯誤:有些人心地善良,因此相信別人也是善良的,不做考慮就信任任何人,最終上當受騙;有些人慣於算計,於是總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整日疑慮重重,搞得人際關係一團糟,自己也身心俱疲。這些,都是一種認知障礙。在心理學上,這種心理行為有一個專有名詞:“投射效應”。總的來說,投射效應就是指人們在對他人形成印象時,將自己的某些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以為對方某些特征和自己相似的一種推己及人的心理。

關於投射效應,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

相傳,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和僧人佛印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參禪論佛。這天,兩人又在一起聊天。蘇東坡一時興起,問佛印道:“大師你是慧眼,那麽在你眼中,我像個什麽呢?”佛印回答說:“在貧僧看來,施主是我佛如來金身。”

聽了朋友如此高的評價,蘇東坡十分高興。接著,他看到佛印坐在那裏胖乎乎地,便眼珠一轉,又問佛印道:"大師,你知道在我眼裏你像個什麽嗎?你像極了一堆牛糞!”說完,蘇東坡哈哈大笑,而佛印並不分辯,隻是微微一笑。

回到家後,蘇東坡得意揚揚地將這件事告訴蘇小妹,本以為能換來小妹的讚歎,沒想到,隻看到小妹的冷笑。蘇小妹冷笑完,說道:“佛家說見心見性,你心中有什麽,眼裏看到的就是什麽。佛印看你像如來金身,說明他心中有的是佛;你看佛印像牛糞,這說明了什麽?你心中有的又是什麽?”

蘇東坡聽了,這才知道自己在這次“交鋒”中又被佛印“打敗了”。

我們常說投射效應是因為自己心中的意願,所以想當然地以為對方如何如何。而這個故事中,佛印“打敗”蘇東坡的“方法”,則是投射效應的反向應用:蘇東坡看見牛糞,是因為他心中就是牛糞。在蘇小妹的點醒下,蘇大才子恍然大悟,但最終也隻能乖乖認栽,吃個啞巴虧。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但是,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效應”而對交往對方產生帶有偏差的印象。其中,投射效應也是影響我們判斷的心理效應之一。它使我們的判斷出現失誤,有些時候甚至會給我們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投射效應,並在它開始影響我們判斷的時候有意識地糾正這一認知障礙。那麽,通常來說,投射效應都表現在哪些方麵呢?

971.相同投射

我們在與初始之人或不熟悉的人交往時,因為彼此不夠熟識,所以很容易發生相同投射效應,我們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作出有偏差的判斷。有個笑話講有個人很愛吃芹菜,他就以為所有人都喜歡吃芹菜,於是每次朋友來做客時,他都做一桌子的芹菜招待人,導致後來沒人再敢去他家做客。產生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判斷方沒有將自己和對方的差異區別開,將兩者的一切特征混淆了。

2.願望投射

這種投射是指將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給對方的投射現象。比如,一個很會交際的人,在遇到一個陌生人並與之交流後,內心會自我認為對方一定很樂意與自己繼續交往下去並建立深厚的友誼。此時,即便對方在交流中一直沉默不語,他也會認為對方這是認同自己的表現。

3.情感投射

通常情況下,我們看著自己喜歡的人,會覺得越看越喜愛,對方的優點也不斷增加。而對於自己討厭的人,會覺得越看越討厭,對方的缺點漸漸多得數不勝數。因此,我們在有些時候,會對自己喜歡的人過度吹捧,而對自己討厭的人過分指責甚至毀謗,這就是情感投射。在情感投射的影響下,人們會將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自己喜歡或討厭的人或事上,對其進行美化或醜化,從而失去了客觀性,導致自己的判斷產生偏差。我們常說的“情人

眼裏出西施”,就是情感投射的作用。

投射效應使我們主觀地、戴著有色眼鏡去判斷別人,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遺失了公正客觀的原則。這不僅會在很多時候對我們的社會交際產生不利影響,還可能使我們與事業、生活上的成功失之交臂。過於嚴重的投射效應影響,不僅讓我們無法正確地了解別人,甚至會讓我們無法正確認識自己。

想要克服投射效應的心理傾向,我們就要保持理性,時常提醒自己注意潛意識和思維慣性對於我們內心的影響。其後,我們可以通過角色互換、進一步溝通等方法來杜絕投射效應帶來的認知障礙。我們隻有克服了投射效應的影響,才能更好地建立人際關係,更加清晰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