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溝通的尺度,進退有度方自如 說透道理,讓對方信服

生活中,在某些場合,你不妨運用此方法,循序漸進,把握脈絡,把道理說透,不由得對方不服。

齊諾芬的《紀念錄》中,有一段關於蘇格拉底和歐西德的對話。

歐西德:我生平所做之事,有無“不正”的?

蘇格拉底:那麽,你能舉例說明什麽是“正”,什麽是“不正”嗎?

歐西德:能。

蘇格拉底:虛偽是正還是不正?

歐西德:不正。

蘇格拉底:偷盜呢?

歐西德:不正。

蘇格拉底:侮辱他人呢?

歐西德:不正。

蘇格拉底:偷竊敵人而侮辱敵人,是正還是不正?

歐西德:正。

蘇格拉底:你方才說侮辱他人和偷竊都是不正,現在又何言正呢?

歐西德:不正隻可對敵不可對友。

蘇格拉底:假如有一將軍見其軍隊士氣頹廢,不能作戰,他便欺騙他們,說‘救兵將至,勇往直前吧!’因此,他的軍隊大獲全勝,這是正還是不正?

歐西德:正。

蘇格拉底:小孩生病,不肯吃藥,父親騙他說“藥味很甜”。孩子吃了,救了性命,這是正還是不正?

歐西德:正。

蘇格拉底:你說不正隻可對敵,不可對友,何以現在又可以對友呢?

歐西德:……

在這裏,蘇格拉底便是運用層層剝筍的辦法,一步步指出歐西德邏輯上的錯誤,最終使他無言以對,不得不佩服蘇格拉底。

1921年,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哈默聽說蘇聯實行了新經濟政策,鼓勵吸收外資,就想把自己公司的業務範圍擴展到蘇聯這個龐大的國外市場。他想,目前蘇聯最需要的是消滅饑荒,得到大量的糧食,而此時美國正值糧食大豐收之際,一美元可買到3524斤大米。農民寧肯把糧食燒掉,也不願以這樣的低價送往市場出售。而蘇聯盛產毛皮、白金、綠寶石,這些正是美國市場急需的,如果能交換雙方的產品,豈不是要大賺一把?哈默打定主意,便來到了蘇聯。

哈默到達莫斯科的第二天早晨,就被召到列寧的辦公室,列寧和他做了親切的交談。糧食問題談完以後,列寧對哈默說:

“先生,不知你對在蘇聯投資、經營企業有無興趣?”

哈默聽了,默不作聲,麵無表情。

因為,當時西方對蘇聯實行的新經濟政策抱有很深的偏見,作了許多惡意宣傳,使許多人把蘇聯看成可怕的怪物。到蘇聯經商或投資辦企業,被人稱作“到月球探險”。常言道: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哈默雖做了勇敢的探險者,同蘇聯做了一筆糧食交易,但對在蘇聯投資辦企業一事,還是心存顧慮。

列寧看透了哈默的心事。於是,他講了實行新經濟政策的目的。

“我們實行新的政策,目的是為了發展我們的經濟潛能。我們歡迎所有的朋友到這裏投資,並給予優惠,我以官方的名義擔保你們不會受到任何人為的損害。”

哈默還是不語。

列寧看出他還是心存疑慮,便接著開展心理攻勢:

“你放心,我們的政府不僅不會給你增添任何麻煩,還會向你提供任何幫助。”

列寧看到哈默的眼神中還流露出不放心的意思,就索性把話說得一清二楚:

“我們都明白,我們必須確定一些條件,保證我們有利可圖,商人不是慈善家,除非覺得可以賺錢,不然隻有傻瓜才會在蘇聯投資,你說對吧,哈默先生?”

就這樣,列寧終於說服了哈默,不久之後,哈默成了第一個在蘇聯經營企業的美國人。

列寧對哈默的不解和疑惑,像剝竹筍一樣逐層加以分析、解釋,循序漸進,說理透徹,使得哈默解除疑慮,最終在蘇聯投資。

運用層層剝筍法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首先,你要明白“剝筍”的最終目的是什麽,而後在“剝”的過程中緊緊圍繞這一目的,也就是說,你每一步都是為最後的目的服務的,不涉及最終目的或者與最終目的僅僅是有些牽連的問題最好不要涉及。

其次,在“剝”的過程中要有層次,即要循序漸進。前一步是為下一步服務的,中間不能有脫節,否則就給人一種牽強附會、強拉硬扯的感覺。

總之,層層剝筍法的運用要靠你在實踐中慢慢去領悟,隻有不斷實踐,才能熟練地運用,才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