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聽比善說更受歡迎

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中國人則流傳著“言多必失”和“訥於言而敏於行”這樣的濟世名言。

這些都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在個別交往中,盡可能少說而多聽。在我們身邊,經常會有這樣的人,他們喜歡多說話,總是喜歡顯示自己怎麽樣怎麽樣,好像他博古通今似的。這樣的人,以為別人會很服他們,其實,隻要有點社會閱曆的人,都會不以為然。更聰明的人,或者說智慧的人,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知道自己要是多說,必然會說得多錯得也多,所以不到必要時,總是少說或者不說。當然,到了說比不說更有效時,我們一定要說。

經朋友介紹,重型汽車推銷員喬治去拜訪一位曾經買過他們公司汽車的商人。見麵時,喬治照例先遞上自己的名片:“您好,我是重型汽車公司的推銷員,我叫……”

才說了不到幾個字,該顧客就以十分嚴厲的語氣打斷了喬治的話,並開始抱怨當初買車時的種種不快,什麽服務態度不好、報價不實、內裝及配備不對、交接車的時間等待過久……

顧客在喋喋不休地數落著喬治的公司及當初提供汽車的推銷員,喬治隻好靜靜地站在一旁,認真地聽著,一句話也沒說。

終於,那位顧客把以前所有的怨氣都一股腦地吐光了。當他稍微喘息了一下時,才發現,眼前的這個推銷員好像很陌生。於是,他便有點不好意思地對喬治說:“小夥子,你貴姓呀?現在有沒有好一點的車種?拿一份目錄來給我看看,給我介紹介紹吧。”

當喬治離開時,興奮得幾乎想跳起來了,因為他的手上拿著兩台重型汽車的訂單。

從喬治拿出產品目錄到那位顧客決定購買,整個過程中,喬治說的話加起來不超過十句。重型汽車交易拍板的關鍵,由那位顧客道出來了,他說:“我是看到你非常實在、有誠意又很尊重我,所以我才向你買車的。”

因此,在適當的時候,讓我們的嘴巴休息一下吧,多聽聽顧客的話。當我們滿足了對方被尊重的感覺時,我們會因此而獲益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說,有時他的病人不斷地傾吐內心深處的感覺時,他會突然發現病人的眼中充滿淚水,好像在說:“感謝上蒼,終於有人願意聽我說了。”

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隻要人與人交往就要說話。話有真話、假話、好話、壞話、空話、官場話、客氣話、應酬話、口頭話……立足社會,為人處事就要善於聆聽與分析各種話,並區別對待。當今是信息時代,科學技術在飛速發展,社會化生產的整體性、複雜性、競爭性、多變性,決定了信息的重要。不論你是領導者、行業經營的管理者,還是一般工作人員,都需要交流。因此,隻有善於傾聽、匯聚和分析各方麵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工作和生產,促進事業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