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主動、謙遜,贏得導師的心

古希臘詩人荷馬在史詩《奧德賽》中講述了奧德賽在特洛伊戰爭後,回家途中10年流浪的種種經曆。奧德賽臨終前,把愛子泰萊馬科斯托付給忠實朋友門特撫養。直至今天,“門特”一詞一直用來形容受歡迎的老師、具洞察力的朋友、經驗豐富的教育家、成熟老練的向導。

在我們的一生中,會有不同的導師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刻出現,給我們以幫助。

羅曼·羅蘭22歲時,總覺得自己富有文學藝術的素質,傾向於選擇文學作為自己的事業,可是照世俗的理解,文學事業又有什麽用處呢?於是他決定給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寫封信,尋求指點。

在寫這封信時,他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做好了收不到回信的準備,沒想到幾個星期以後,他收到了托爾斯泰長達38頁的親筆回信。在信中,托爾斯泰向這位從未謀麵的異國青年,談了選擇個人道路的原則。他熱情地鼓舞羅蘭,指出:“搞文學藝術,非要明確為人類不可!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羅蘭感到這封信像一扇開向無窮宇宙的門,使他受到了“一種生活”的啟示。

這封信使羅曼·羅蘭下定決心從事文學事業,終於成為世界著名作家,並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托爾斯泰是羅曼·羅蘭成功之路上的第一位導師,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位導師的鼓勵和指引,可能就不會有羅蘭日後的成就,不會有聞名世界的偉大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

導師不隻為人指引人生的大方向,在我們剛剛步入某一階段處於迷茫期的時候,也會為我們指點迷津。

導師在我們生命中是如此重要,每個人都必須花費心思找到可以指引我們的人,並在關鍵時刻尋求他們的幫助。

如果你剛剛涉足某一領域,那麽你一定要努力接近這個領域的元老讓他們成為你的導師。“元老”有自己獨特而又豐富的經曆,他們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們會為自己的一生做總結,會覺得自己一生有很多經驗教訓值得傳授,那是他經受人生挫折和享受人生快樂之後的黃昏哲學。我們學習它們,正如吉卜賽人從沉入杯底的咖啡渣裏讀出幻想一樣,我們也能讀出夕陽西下的璀璨與壯美。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隻有少部分人在主動地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在我國一直以來存在一種現象:越是擁有高學曆,越自命不凡,不重視人脈經營。調查小組調查發現,不同學曆的人對於“機遇”“人脈關係”“個人能力”的重視程度大相徑庭。本科學曆者對於三要素的關注度分別為:2892%、1746%、3689%。博士學曆者對於三要素的關注度分別為:1842%、1316%、6316%。可見有本科以上學曆的人並不認為人脈對成功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博士生這種淡漠人際交往的意識比本科生更甚。

在這點上我們跟國外比較起來尤其欠缺。調查人員研究發現,在國內,很少有人主動去結交朋友,一般交際也隻限於圈子裏的人,基本上很少接觸其他行業的朋友。外國人比我們更懂得建立自己的人脈,在外企人員中半數以上都對人脈非常看重,他們更願意主動結交新朋友,相信有時候無意間遇到的一個人,或許就能成為自己的貴人。這種意識和國內大多數人的想法是有區別的。

隻要研究一下任何一個偉人,就會發現在他們的生命中都出現過一個或多個元老級的導師,他們都曾經跟一個或者多個教練當過學徒。因此,如果你想功成名就,你就需要有一個“元老”做你的教練,你需要學習掌握他們所有的資源和秘密,見見他們所有的關係,學習他們所有學過的、正在學的和將要學的東西。要學習他們認識事物的方式,學會像他們那樣去思考,以便取得他們取得的成果。

擁有良師益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他的一個經驗的分享,或者畫龍點睛的提醒,可以讓我們的路走得更加順利;但是如果你不主動表現出友好的姿態,不能謙虛地向他們請益,那麽他們即使有心為你提供幫助,也不知該從何下手。所以我們在與導師交往的時候,必須積極主動,充滿真誠,虛懷若穀。

蘇東和馬利是新進入公司的兩名工程師,公司安排他們頭六個月早上聽課,下午完成工作任務。

蘇東每天下午都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閱讀技術文件,學習一些日後工作中可能用得著的軟件程序,他認為,自己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並向同事及老板證明自己的技術能力是如何出色。

而馬利除了每天下午花2個小時看資料外,她把剩餘的時間都花在向同事們介紹自己並詢問與他們項目有關的一些問題上了。當同事們遇到問題或忙不過來時,她就主動幫忙。當所有辦公室的電腦機都要安裝一種新的軟件工具時,每個工作者都希望能跳過這種耗時的、瑣碎的安裝過程。由於馬利懂得如何安裝,她便主動提出為所有機器安裝這個工具,公司裏的老員工見她如此熱心,都對她產生好感,為她介紹了公司的工作情況和工作方法。

5個月後,蘇東和馬利都完成了工作安排。他們的兩個項目從技術上講完成得都不錯,蘇東還稍顯優勢。但是經理卻認為馬利表現得更出色,並在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會議上表揚了馬利。蘇東聽說後,一時想不開,就去經理辦公室問經理,為什麽受到表揚的是馬利而不是自己?

經理說:“因為馬利是一個有主動性的工程師,善於為別人提供幫助,而且願意與公司內的同事交流,雖然你們的成績相當,但她的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從長遠看,比你更有發展潛力。”蘇東禁不住紅了臉,低下了頭。

可見,不管從事什麽工作,都不可能靠傲慢和等待去完成,隻有躬身自省,主動做事,才有成功的可能。事實上,每個人與導師之間的幫助都是相互的,導師也會從對你提供的幫助中找到成就感和扶持之樂。

對於年長的人而言,他看到了年輕的朋友,就好像在沙漠中發現了綠洲,覺得自己枯萎的生命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當他看到你熱烈誠懇的態度時,他也會產生一種開朗而樂於接受對方的心態。

所以,想要與導師融洽相處,想讓他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傾囊相授,就需要再主動一點,再謙遜一點,這樣就會贏得他們的心。

◎人際交往心理揭秘

對“向不同行業的元老學習”,應當掌握以下一些要訣:

(1)要抱著“請教”的態度。誰都不敢自詡是“專家”,但有人“請教”,就會“輕飄飄”起來,因為被對方肯定了嘛!你用“請教”捧了他,他就一定會“知無不言”!但要記住,千萬不要和對方辯論,寧可多提幾個問題讓他解釋。辯論不會有結果,因為了解對方的行業才是你的目的。另外,辯贏了,你還會失去可以成為朋友的人。

(2)妥善尋找問題的切入點。你總不能開口就說“請你介紹你的行業”吧?太幼稚的問題,對方有時會不耐煩,懶得回答,讓你下不了台!“切入點”如何找?方法是多看報紙雜誌,廣泛了解社會的脈動,例如碰到律師,你就可問他赦免死刑犯的問題。如果一時找不到,從天氣問題下手準沒錯。

(3)態度要誠懇、認真,不要給人“隻是隨便問問”的感覺。最好能做筆記,對方看你做筆記,不感動也難。

(4)不要急於一時。太急於了解對方的行業,會讓對方以為你另有所圖!先交朋友,以後一次了解一點,彼此熟了,他不讓你了解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