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拒絕讓溝通個性十足 表明底線,讓別人自然無法強求

大劉和強強都是經過一番拚搏留在這個城市的從貧苦家庭出來的農村孩子,因為機緣巧合而認識,繼而成為朋友,因為都是單身,所以他們合租了一套兩居室,可以減輕點兒負擔。

大劉在教育係統工作,目前還隻是普通的工作人員,工資雖然沒有強強高,但工作有規律且輕鬆,每天能按時上下班。強強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是一個部門負責人。薪資雖然比大劉高出了不少,但經常要加班加點,甚至連周末都很少在家。無形中大劉就承擔了合租房的清潔衛生工作,有時還幫強強洗洗衣服,強強把大劉對他的好記在了心裏。

這天,強強下班後,發現大劉在客廳等自己。大劉告訴強強他最近遇到點兒事,想請強強幫個忙。

大劉告訴強強,他小時候家裏窮,父親有殘疾,母親有重病……而他在那樣的家庭裏還能讀完大學,全靠一個親戚的接濟。

這個親戚是大劉父親的嫡親堂妹,大劉喊她姑姑。其實姑姑家也並不富裕,但比大劉家強了很多。當初大劉初中沒畢業,父親因為負擔不起他的學費,準備讓他退學去給一個泥瓦匠師傅當小工。那天,父親買了酒買了菜,準備在家裏招待師傅,把大劉交給他。

恰好那天中午姑姑去辦事,從他家經過,想著是順路,就到他家來看看,結果看到他家買了酒,燉了雞在招待客人,一問才知道是怎麽回事。

大劉告訴強強,姑姑當天下午沒去辦自己的事,而是和他父親講讀書的重要性,講大劉有多聰明,多適合讀書。最後說:“我知道你供不起大劉,大劉讀書的費用我出一半。”這句話感動了父親,所以,大劉才有了今天。

“其實後來我讀書並沒有花姑姑多少錢,上大學的費用也是我打工掙回來的。但姑姑這份恩情我一直記在心裏,要不然,我現在不知道蹲在哪個馬路口等人給活兒幹呢。”

大劉的“痛說家史”講完了,強強並沒有因此頭腦一熱蹦出:“兄弟,說吧,你想讓我幫什麽忙,但凡我能幫上的,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幫你(其實很多年輕男性,特別喜歡講類似的話。雖然心理原因可能是出於同情、義氣,甚至是強調朋友感情或是報答等,但聽在對方耳朵裏就是一種承諾。你一旦說了,人家若真求了,你幫,有可能讓你脫一層皮,你不幫,就是你不講信譽,打自己臉)。”

強強這樣說道:“兄弟,我非常理解你對你姑姑的感激之情,就像你一直以來對我的照顧一樣,我也一直感激在心。你說你遇到點兒事,是和你姑姑有關嗎?如果是借錢,你知道我跟你一樣,也是從農村來的,每個月發工資先打一部分錢給家裏,所以,也沒有多少積蓄。但也能幫你幾千元救救急,多的真拿不出來。”

大劉聽強強這麽說,回答說:“本來我是打算找你借點兒錢的,姑姑的兒子住院了,醫院說得馬上開刀做手術。但手術費用要18萬元!我姑姑哪兒拿得出來啊,把全部積蓄都湊起來才5萬元。所以姑姑就問我能不能湊13萬元,我也湊不出來啊!但想到姑姑對我的恩情,再加上這也是救命的事,我怎麽也張不開口說‘不’啊,所以……我本來打算和你借5萬元,既然你這樣說,能借多少借多少吧,我再想想其他辦法。”

強強一聽,不禁暗自慶幸自己把話說在了前麵。因為自己真拿不出5萬元來。他仔細想了自己的存款及未來的收入,很哥們地說:“5萬元我還真拿不出來。不過救人如救火,我一會兒給我爸打個電話,問問這幾個月能不能不給他們打錢,如果他們有錢花,我大概能給你湊一兩萬。”

大劉對強強的感激之情我這裏就不多說了。

隻談談關於求助這件事。

大劉對姑姑與強強對大劉之間的感情有相同之處,即都是心存感激。

對於有恩之人的求助,大劉因為張不開口拒絕,而把13萬元借款的擔子應了下來,他心裏知道,這13萬元以他目前的人脈關係,要借出來何其難。借出來後,還,又何其難。他之後該怎麽辦,這將成為他心頭上一塊大石壓得他寢食難安。

同樣對於自己心存感激的大劉的求助,強強采取了先表明態度與立場的辦法,沒有把自己架於火上。

試想,假如強強沒事先說那番話,他是否能開口拒絕大劉5萬元的借款請求?

生活中我們總喜歡抱怨自己因為幫別人的忙,而給自己找了一堆麻煩,比如家裏住進了親戚,親戚又如何不懂事等等。這些事也許真的很讓人討厭,這些人也許真的給人製造了很多麻煩而不自知,但作為抱怨者,你有沒有在自己身上找過原因呢?是否自己對於別人的要求都一味答應,或者自己沒有給他人一個明確的立場:哪些事,我能幫;哪些事,我不能幫;哪些行為我能容忍,一旦你過了這條線,我將會采取什麽樣的態度……如果你事先畫好了明確的“線”,那麽這些麻煩是不是也自動被你屏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