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風趣生動的

幽默總是出人意料,不期而至。它打破人們的心理預期,超越常規的思維模式,帶給人更多的歡笑和愉悅的體驗,令人回味無窮。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幽默才顯得毫無規律可言,甚至給人一種不講道理的印象。神秘而快樂,期待卻無形,幽默因此讓人著迷。

19世紀末,倫琴射線發明者收到一封信,寫信者說他胸中有一顆殘留的子彈,需要用射線進行治療,他希望倫琴能夠寄給他一些射線和一份使用說明書。

現在大家都應該知道,倫琴射線是沒辦法郵寄的。假如倫琴直接指出寫信者的錯誤,那也沒什麽不妥,但多少會讓對方感到居高臨下的訓導的口吻,最終倫琴用一種幽默的方式回複了對方。他在回信中寫道:“請把你的胸腔寄來吧!”

事實上,郵寄胸腔要比郵寄倫琴射線還要荒謬,在此倫琴不僅表現出了自己的幽默感,而且讓寫信者明白射線是不能被郵寄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在溝通過程中,人們更願意聽到生動有趣的話,而不是長篇大論的說教,更厭煩毫無趣味可言的理性分析。那麽,為何不用幽默的方式去交流呢?

有一個人在路上騎自行車,為趕近路而逆行,結果在拐彎時撞上了迎麵而來的一個小夥子。小夥子被撞得不輕,開口就嚷道:“你這人怎麽回事?沒學過交通規則嗎?騎車為什麽不靠右邊走?”麵對盛怒的小夥子,騎車人連忙賠笑說:“真是對不起啊,不過我想如果我們所有人都靠右行,那左邊的路不就都空著了嗎?”

盛怒的青年聽了這句幽默的狡辯氣樂了,騎車人趕緊接著道歉,男青年愉快地接受了。

一場可能擴大的衝突,就這樣被一句幽默化解了。

幽默是不講道理的道理,因此在表達的時候不能用常規思維考慮問題、組織語言。用生動的語言表達思想,並借助非邏輯思維製造趣味,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這正是幽默口才最具魅力的地方。

在一個荒年,一個老農到縣府報告災情。縣官問老農:“今年的麥子收了幾成?”老農答道:“三成。”縣官又問:“棉花收了幾成?”老農說:“收了三成。”縣官又問:“穀子收了幾成?”老農仍然說“三成”。

縣官聽完大怒:“你今年收了九成的糧食,竟然還敢說是荒年,我判你謊報災情!”聽到這裏,老農鎮定自若地說:“的確是荒年啊,我活了150歲,還沒見過這麽大的災情啊。”

接著,縣官好奇地問:“你有150歲了?”老農說:“我今年70歲,兒子50歲,孫子30歲,最後加起來是150歲呀。”

頓時,縣官勃然大怒:“真是荒唐,哪有你這樣算年紀的?”老農隨後反駁說:“哪有你這樣算收成的?”

生活中,不乏講歪理的人,這時不妨用歪理來製服歪理,並製造特定的幽默效果,這既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行為,也是人際溝通的智慧。特別是麵對無理取鬧的人,用不講道理的幽默方式去應對,更容易擺脫困局,掌握說話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