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後行有助防止衝突

"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意思是:夫子如果慢步走,我也慢步走;夫子如果快步走,我也快步走;夫子如果奔跑起來,我也就跟著奔跑起來。這是顏回對孔子說的話,以表明自己的所有言行都是以孔子為典範。

作為孔子的弟子,顏回認為這樣可以全麵地繼承孔子的思想和言行。但是從另一方麵來看,這也有不好的地方,因為它喪失了自己學習擴展其他方麵知識的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汲取孔子等諸多聖賢的思想和知識,還要學會三思而後行。

這是一個發生在主人、狗和貓之間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狗是勤快的動物。每天,當主人家中無人時,狗便豎起兩隻耳朵在主人家的周圍。哪怕有一丁點的動靜,狗也要狂吠著奔過去,兢兢業業地為主人做著看家護院的工作。

可是,每當主人家有人時,狗的精神便稍稍放鬆了,有時還會少睡一會兒。在每一個人的眼裏,這隻狗都是懶惰的,極不稱職的,便也不再獎勵它好吃的。

貓是懶惰的。每當家中無人時,便伏地大睡,哪怕三五成群的耗子肆虐。睡好了,就到處散散步,活動活動身子骨,這兒瞅瞅那兒望望,像一名高傲、享受生活的新貴。主人在時,它表現得極殷勤、恪盡職守,還時不時還對主人舔舔腳、逗逗趣。在主人眼中,這也無疑是一隻極勤快、極可愛的貓,好吃的自然給了它。

而由於貓的"恪盡職守",主人家的耗子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值錢的家當被咬壞了,主人震怒了。他召集家人說:"你們看看。耗子都猖狂到了這種地步,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隻狗也不幫貓捉幾隻耗子。我鄭重宣布,將狗趕出家門,再養一隻貓如何?”家人紛紛附和說,這隻狗夠懶的,每天隻知道睡覺,看貓多勤快,抓耗子吃的多胖,都有些走不動了。是該將狗趕走,再養一隻貓了。

於是,狗一步三回頭地被趕出家門。自始至終,它也不願意離開家門,它隻看到,那隻肥貓在它身後竊竊地、輕蔑地笑著。而最終結局是:兩隻貓越來越肥,耗子越來越多。後來,家中被盜多次,主人開始懷念起被趕走的狗,卻也無可奈何。

故事中的主人因為一時衝動,沒有三思而後行,最終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以至事與願違。

所以,凡是衝動型的人,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莽撞行事往往會帶來更多更大的麻煩。著名作家王蒙說過:"在任何處境下保持從容理性的風度。心存製約,遇事三思,留有餘地。”

有專家指出:如果你為某件事情而生氣了,先不要急著發火,忍耐3分鍾,讓自己靜下來,如果3分鍾後,你還覺得真的很可氣,那你就發火吧。但是大多數情況,這個時候你的火氣已經消失了,也許你依舊會對自己感覺不值,但至少沒有那麽衝動了,至少不會做出一些鹵莽的行動。

"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是古代先賢留下的不朽名言,也是克服衝動的最佳良藥。

三思而後行,思考些什麽東西呢?思考的是問題的根源和起因。問題發生後,就需要知道發生問題的根源是什麽,導致問題的誘因是什麽。隻有當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都找到後,才能考慮解決的方法。之所以要三思,是因為問題的發生是很多原因導致的,其背景是複雜的,單憑直覺很難得出正確結論,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分析歸納或者調查研究,才能理出頭緒。而且也有被人製造假象、提供虛假線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誤入歧途的危險。所以,思維必須要精細縝密。

思考一遍還不夠,還需要檢查一遍,然後在行動之前還要複查一遍,確保行動萬無一失。三思以後,在解決問題的方案上,還要再考慮,這就是“謀定而後動”的道理。謀就是計劃、方略,是解決問題的方針和策略。隻有行動方針確定了,才能采取行動。這種行動方針是經過思考的,而不是那種本能衝動想到的。謀略思考是為了尋找合適的方案。本能衝動型的人總是隻想到一種行動,隻考慮解決麵上的問題,對後續行動和影響卻不考慮。仔細考慮對策後,就有可能既把問題解決,又避免了出現副作用。這樣才能使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謀定而後動就需要在發生問題時沉著鎮靜,不急於立即采取行動,而是靜下心來想一想。心急的人往往會不耐煩地催促趕快采取行動,因為他們總是擔心時間緊急,再不采取行動就來不急了,其實,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錯。如果事先沒有考慮好,路子沒走對,反而會耽誤時間。

中國古代有句俗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把刀磨快了,看起來耽誤了工夫,但是在砍的時候由於刀口鋒利,效率高,反而節省了工夫。這也就像出門開車,事先把地圖看好了,順著標誌一路開去,就可以不繞彎路,節省時間。如果慌忙上路,看起來節省了看地圖的時間,但是一旦走錯了路,可能就會浪費比看地圖長很多倍的時間。

當然,我們也應清楚,凡事三思而後行並不是要求人們過分理智,而是要求人們不要過分輕率,三思隻是思考的度,而不是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