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不妨從守時做起

一個人要想養成凡事守信的習慣,不妨先從守時做起。因為有關約定時間的事情經常發生在每個人身邊,並且守時相比較遵守其他諾言來說,更容易做到。

德國哲學家康德是一個十分守時的人。他認為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都是一種美德,代表著禮貌和信譽。產1779年,康德計劃到一個名叫瑞芬的小鎮去拜訪朋友威廉·彼特斯。他動身前曾寫信給彼特斯,說3月2日上午11點鍾前到達他家。

康德是3月1日到達瑞芬的,第二天早上便租了一輛馬車前往彼特斯家。朋友住在離小鎮12英裏遠的一個農場,小鎮和農場中間隔了一條河。當馬車來到河邊時,車夫說:"先生,不能再往前走了,因為橋壞了。”

康德下了馬車,看了看橋,發現中間已經斷裂。河雖然不寬,但很深,而且結了冰。

“附近還有別的橋嗎?”他焦急地問。

“有,先生,"車夫回答說,"在上遊6英裏遠的地方。”康德看了一眼懷表,已經10點鍾了。

“如果走那座橋,我們什麽時候可以到達農場?”"我想要12點半鍾。"

“可如果我們經過麵前這座橋,最快能在什麽時間到?”"不用40分鍾。"

“好!"康德跑到河邊的一座農舍裏,向主人打聽道:“請問您的那間破屋要多少錢才肯出售?"

"您會要我簡陋的破屋,這是為什麽?"農夫大吃一驚。"不要問為什麽,你願意還是不願意?""給200法朗吧。"

康德付了錢,然後說:"如果你能馬上從破屋上拆下幾根長的木條,20分鍾內把橋修好,我將把破屋還回給您。”農夫把兩個兒子叫來,按時完成了任務。

馬車快速地過了橋,在鄉間公路上飛奔,10點50分抵達農場。在門口迎接的彼特斯高興地說:“親愛的朋友,您真準時。”

守時不是一件小事,它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的生活作風與一貫的行事方式。如果你從小就有守時的觀念,一定能夠憑著意誌與恒心做成生命裏許多非常重要的事情,並且贏得他人的尊重。

誠然,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呼喚著人們的時間意識。守時,理應是現代人所必備素質之一。但是,不守時的情況經常在我們的身邊發生。通知了幾點開會,卻總有那麽幾個人遲到;約會時間已到,有人就是不見蹤影;要求什麽時間要辦完哪件事,到時也總有人不能按時完成……諸如此類事情,屢見不鮮,讓人心煩。

如果隻是偶爾一次,似乎也情有可原,然而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某些人身上不守時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信息經濟時代,時間的價值已遠非自然經濟和工業經濟時代可比。不守時,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浪費了別人的生命。

守時就是遵守承諾,按時到達要去的地方,沒有例外,沒有借口,任何時候都得做到。即便你因為特殊原因不得不失約,也應該提前打電話通知對方,向對方表示你的歉意。這不是一件小事,它代表了你的素質和做人的態度。這裏不是要告訴你守時這條原則的重要程度,是要告訴你一些它如此重要的原因。如果你對別人的時間不表示尊重,你也不能期望別人會尊重你的時間。一旦你不守時,你就會失去影響力和道德的力量。

當然,很多時候,不守時往往最先吃虧的是你自己。

高考的第一天下午,同學已經開始準備考英語了。按照規定,考生必須在開考前十五分鍾進入考場。否則,將被取消考試資格。在大家看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非守時不可。可是就在考生進入考場信號發出不久2分鍾,一對母女居然姍姍來遲。

校園門口的兩名公安同誌把他們阻攔住了,那位考生痛哭流涕,孩子的母親也是苦苦相求,甚至於跪地磕頭。

可是,這有什麽用呢?在製度麵前,沒有感情可言。麵對著高考這麽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位考生不戰而敗。她的失敗,不是因為她的技不如人,而是因為她遲到了兩分鍾。因為微不足道的兩分鍾卻付出了不能考試的代價,及至影響了一生,這是多麽慘痛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