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動作也可以識破謊言

一隻躲避獵人追殺的狐狸逃到了一個樵夫家裏,哀求樵夫給自己一個棲身之地,為此它願意在得救後將自己的尾巴交給樵夫。於是,樵夫就讓狐狸藏進了小屋。

不久,一個獵人追來了。他向樵夫打聽狐狸的去向,並願意用一隻兔子來交換。麵對這樣的情況,樵夫一麵對獵人說狐狸往後山跑了,一麵卻用手指向小屋。然而,匆忙的獵人並沒有注意樵夫的手勢,便直接向後山追去。狐狸將這一切看在眼裏。

獵人離開後,狐狸從小屋中出來,徑直溜走。樵夫大罵狐狸背信棄義,狐狸卻冷笑道:“你以為我會像獵人一樣相信你的鬼話嗎?如果你不指向小屋,我一定會把尾巴交給你。可惜,你的手出賣了自己……”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識破他人的謊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結合對方的行為判斷他的話。心理學家普遍認同這樣一個心理學規律:心理活動是通過行為來表現的,而非語言。

人撒謊時的某些行為,和正常說話時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我們僅僅憑借日常生活的一些經驗就能一眼看出某個人在說謊,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撒謊信號都那麽容易辨識。這就需要我們對撒謊者表現出的一些特殊信號進行分析和了解。

1.眼神的反應

通常我們會認為一個人如果眼神遊移不定,目光轉移就是撒謊。因為人在撒謊的時候一般會心虛,所以眼神就會出現逃避行為,移向別處,而不是當事人。事實並非如此,有些人在撒謊時的確會出現眼神遊移的情況,可是有些撒謊的人會盯著當事人看。凝視有一種控製對方的效果,他們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對方,他們講的是真話。

另外,撒謊的人可能了解一些心理學常識,知道人在撒謊時眼神會遊移,所以就會本能地做與之相反的動作,證明他們是誠實的。並且,轉移目光有可能說明他們在思考,可能是一種自然反應,而不能說明他們在撒謊。

還有一個容易被誤解的動作,就是眨眼過快。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的眨眼頻率是每分鍾20次,但是當他處於高度思考狀態,或者是神經過於緊張,壓力很大的時候,也會出現眨眼頻率過高的情況。所以,如果對方眨眼過快、頻率過高,不一定就是在撒謊。

2.看似不經意的小動作

除了眼神的表露外,撒謊者還會有一些其他的配合動作,這些動作可以比較明顯地說明他們到底是不是在撒謊。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撒謊次數的多少與他的撒謊心理成熟度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最重要的是他所撒的謊是不是影響較大,也就是說,這個謊言是不是很緊要。即便是對方經常撒謊,在他第一次撒大謊的時候也會很緊張。這時候他會很不安、很焦躁,手部會出現一些很不自然的動作。比如,他可能不自主地搓自己的手掌,或者是撓撓頭皮,還有可能摸摸頭發。

當然,如果一個人經過很多次類似的事情,也就是有了撒謊的經驗,他就會很適應這種行為。此後,他在撒謊的時候就會刻意掩飾手部的動作,同時他的心理素質也變得更好了,所以表現出的不是不安,而是安靜,比平時還要安靜。

人在撒謊的時候還會經常做一個動作,就是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嘴。這個動作多數情況下是不自覺的一種行為。他們是希望用這個動作來掩飾自己撒謊的事實。對他們自己而言,這樣做仿佛更有安全感。

還有就是摸鼻子,這一點在男性身上體現得比較明顯,因為據科學家研究證實,男性在撒謊的時候鼻子裏的一種物質會產生反應,導致撒謊者感覺鼻子很癢,忍不住就要去摸摸。而就女性而言,她的動作可能不是摸鼻子,而是摸下巴或脖子。

要想識破他人的謊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結合對方的種種細微動作判斷他的話。隻要你細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