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裝傻聰明交際

人們常說:傻人有傻命。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人們一般懶得和傻人計較——和傻人計較的話自己豈不也成了傻人?也不屑和傻人爭奪什麽——贏了傻人也不見得如何光彩。相反,為了顯示自己比傻人高明,人們往往樂意關照傻人。因此傻人也就有了傻命。

正是由於這個道理,許多處在逆境中的人故意裝瘋賣傻,以求躲避災難;許多命途不順的人故意裝得傻乎乎的,以求獲得別人的同情。無論怎樣,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自己尚處於劣勢,適當裝得傻一些,未嚐不是一種獲得好人脈的聰明之策。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享利·哈裏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是一個很文靜又怕羞的孩子,人們都把他看作傻瓜,常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五分硬幣和一枚一角硬幣扔在他麵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五分的,於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個好心人可憐地問道:“難道你不知道一角錢要比五分錢值錢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一角的,恐怕就沒人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現在人們都喜歡和別人競爭,誰也不喜歡讓著誰。看了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有時候適當傻一點可以得到更多。

“難得糊塗”曆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也就是說,隻要你懂得適時裝傻,你就並非傻瓜,而是大巧若拙,或大智若愚。人際交往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而適時裝一點傻,不露自己的高明,在交際中既可以為人遮羞,也便於自找台階。假裝不知,實際上清楚;假裝不行動,實際上因不能行動,或將待機而動。

所以說,真正的聰明人在某些時候都會裝裝傻的。

明朝時,況鍾最初以小吏的低微身份追隨尚書呂震左右。況鍾雖是小吏,但頭腦精明,辦事忠誠。呂震十分欣賞他的才能,推薦他當主管,升郎中,最後出任蘇州知府。

初到蘇州,況鍾假裝對政務一竅不通,凡事問這問那。府裏的小吏們懷抱公文包,個個圍著況鍾轉悠,請他批示。況鍾佯裝不知,瞻前顧後地詢問小吏,小吏說可行就批準,不行就不批準,一切聽從下屬的安排。這樣一來,許多官吏樂得手舞足蹈,個個眉開眼笑,說況鍾是個大笨蛋。

過了三天,況鍾召集全府上下官員。一改往日溫柔愚笨之態,大聲責罵道:"你們這些人中,有許多奸佞之徒,某某事可行,他卻陰止我去辦;某某事不可行,他則慫恿我,以為我是個糊塗蟲,耍弄我,實在太可惡了!”況鍾下令,將其中的幾個小吏捆綁起來一頓狠揍,鞭撻後扔到街上。

此舉使餘下的幾個下屬膽戰心驚,原來知府大人心裏明亮著呢!個個一改拖拉、懶散之風,積極地工作,從此蘇州得到大治,百姓安居樂業。況鍾用裝傻蒙蔽了對手,待到時機成熟,內智噴薄而出,一刀製敵,幹淨利落。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李忱,自幼笨拙木訥,與同齡的孩子相比似乎略為弱智。隨著年歲的增長,他變得更為沉默寡言。無論是多大的好事還是壞事,李忱都無動於衷。平時遊走宴集,也是一副麵無表情的模樣。這樣的人,委實與皇帝的龍椅相距甚遠。當然,與龍椅相距甚遠的李忱,自然也在權力傾軋的刀光劍影中得以保存自己。

命運在李忱36歲那年出現了轉折。會昌六年(846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食方士仙丹而暴斃。國不可一日無主,在選繼任皇帝的問題上,得勢的宦官們首先想到的是找一個能力弱的皇帝——這樣,才有利於宦官們繼續獨攬朝政、享受榮華富貴。於是身為三朝的皇叔的李忱,就在這一背景下被迎回長安,黃袍加身。但李忱登基那一天,令大明宮裏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在他們麵前的,哪是什麽低能兒,簡直就是一個聰明壑智的人。不懷好意的宦官都被皇帝的不凡氣度所震驚,後悔選了李忱作為皇帝。

李忱的裝傻功夫可謂爐火純青。他自信沉著地演了36年戲,將愚不可及的形象深入人心,在保全自己的同時,用內智成就了一番偉業。

古人雲:"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其攫鳥噬人的法術,故君子聰明不露,才華不呈,才有任重道遠的力量。”這大概可以形象地詮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這句話的具體含義。一般來說,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惡機巧的,而胸有大誌的人,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沒有機巧權變,又絕對不行,尤其是當他所處的環境並不如意時,那就更要既弄機巧權變,又不能為人所厭戒,所以就有了鷹立虎行如睡似病的裝瘋賣傻處世方法。

人脈專家說:真正的強者總是善於隱藏自己的鋒芒,成熟的管理者應該掌握一種外圓內方,綿裏藏針的管理、處事技巧。讓別人的攻擊因為沒有著力點而不能發揮作用,反之自己隻需輕輕一擊就可以令競爭對手受到重創,這才是真正的經營、管理高手應該做的事情。這其中就包含——適時裝傻是一種聰明的交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