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緣起
“您好,寶寶媽媽!寶貝英語學習了嗎?”
陽光下一張清秀的臉上戴了一頂長長的鴨舌帽,帽子也抵擋不住她熱情的微笑和身上充滿青春陽光的氣息。
Windy,中文名劉語諾,31歲,坐標D城,從全國經濟最發達的一線城市A城“下嫁”到二線城市D城,目前是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市場推廣專員。
已經不知道是在烈日下的第幾天了,每天被無數家長拒絕,也有過輝煌的時候,隻是眼下市場越來越難做,國內英語機構越來越多,當她手抱著一個大玩具槍一個人推廣的時候,周圍幾個人抱著幾個玩具槍跟她做同樣的工作。雖然她一直堅持自己“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信念,此刻仍然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今天早上出校區門之前和同事聊天,問為什麽“下嫁”過來,她笑著回答:“都是緣分,也是命中注定,到了一定的年齡,剛好遇到一個合適的人,就嫁過來了。”
同事開玩笑說:“在D城,拿著三四千塊的工資,操著一線城市七八千塊錢的心。”
劉語諾笑著點頭認同。
晚上下班後,她啃著手裏兩塊五毛錢的燒餅,手裏還有摘掉的鴨舌帽。她老公開了車來接他回老家看寶寶,這車不是她老公的,是她老公的妹妹的,年前他是車被他妹妹賣了拿去還債,隻有要回老家的時候才給他開。這樣也好,老公每天騎電瓶車去上班,也省了油錢。
張先生在電話裏跟她說他從西往東走,她說我不會分東南西北,你就說你從哪條路過來的。張先生也是一頭霧水:“我也不知道誒,反正你靠左邊,我馬上就到。”
車在路的右邊停了,才知道他的左邊是她的右邊誒。劉語諾小跑過去,動作迅速拉開副駕駛車門鑽了進去。張先生皺眉:“怎麽吃這個。我的老婆日子過得這麽苦嗎?我們在路上給你帶個飯。”
“不用不用,”她咬了一口,嘴裏吐字不清:“這個餅挺好吃的,你嚐嚐。”遞了過去。
張先生怎麽忍心吃她的口糧:“還是買個飯吧!”
“說了不用就不用啊,我減肥。”
車上悠悠的放著一首《涼涼》,劉語諾喜歡這首歌,不管歌名被黑成什麽樣,平心而論,這首歌還挺好聽的,悠悠的蕭聲一起,把她的思緒拉得又高又遠。
她挺開心的今天,因為她不經意刷到四個星期前的一條抖音,她的偶像,實力派大導演王銳澤到她出生的鎮上取景了!不說他一年掙幾個億,就是拍的電影都是有口皆碑的,又年輕,長得也過得去,又有才。稱得上此生唯一的偶像誒!
他的這條抖音激發了她內心的鬥誌,是她出書夢想的催化劑。
“我要寫一本書。”她做了個決定,並在車裏對她老公進行“愛的教育”:“知道我初戀是誰嗎?”
“不是大學裏東北的那哥們嗎?”
“不是,我不是說過我有過一段網戀未奔現嗎?我的病,也是因為他得的。就是《奇幽門》的導演王銳澤啊!青年才俊,當時我才十幾二十歲吧!他已經小有名氣了, 他大我7歲,還是9歲這樣子的。”說的跟真的一樣。
“不是吧!沒聽你說過啊。”
“那不是怕你承受不起嘛。”吹牛不打草稿的本事她還是有的。
“那你們怎麽認識的?”
“他當時不是寫博客嘛?十幾年前。”如果張先生問細節,她還真不好意思說出口,還好張先生關注的點不在那裏:“他不高,也不帥啊!”
“他挺帥的啊……反正當時覺得他挺帥的。”話峰一轉,“寶貝,要是有一天,我們能賺到一個億兩個億,到時候我跟你在一起,可能會有點不甘心哦。所以,你要盡快成長啊……”又想到一個事情,“你兒時有沒有什麽夢想,就是那種小時候做不到,一定要等到長大後才能做的事情?”
“有啊。”
“是什麽?”
然後張先生憋了半天,才說:“賺錢。”
“哦!”直接了當回了一聲,完全get不到張先生糾結的點,“我小時候的夢想是出一本書,我想長大後,一定要寫一本書,但是長大後才發現,出書已經不賺錢了,現在拍抖音,當網紅,拍電影還能掙點錢。”
“對了,D城的電影院好少啊,經濟也太落後了吧!”
張先生安撫道:“寶貝,你就把我當成你的一個平台,踩著我盡情去發揮,去闖你的天下吧!”
“你要做我強而有力的後盾哦!我一定可以掙很多很多錢的,你們家對我有恩,而我是知恩圖報的人,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她大手一揮,豪氣幹雲。
“那我就在你身上投資了。”張先生謙卑的說。
“你放心,不會虧的!”她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即想到了什麽,“可你也沒錢投資啊……”
很長時間以後,劉語諾才能深刻地理解張哥兒說的那兩個字:“賺錢”確實是發自肺腑,也理解到什麽是貧賤夫妻百事哀,之後的許多矛盾,都是因為經濟原因,錢能解決大部分的甚至99.9%的問題。而有很多事,看看錢包和口袋,就能找到為什麽的答案。
可惜他一直沒找到賺錢的真諦和道路。劉語諾也不敢說自己找到了,洛克菲勒的家信中提到,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機會或者說事情,隻有相對好的。總結起來,還是那四個字,事在人為。想找到致富之路,得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找到相對好的事情去做。除此之外,你還需要豐富的知識,首先你得挖掘出內心熱愛的點,結合社會實際,去做去實踐去創造或者去關懷和幫助,才有可能成功。
說到做,張哥兒是做到了勤勤懇懇地上班,隻是體力活動不能代替腦力勞動,真正意義的懶惰是腦袋的懶,腦袋決定口袋,不充實自己的腦袋,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而這或許是許多中國人真實的生活寫照。張哥兒身上,或者劉語諾身上也有這樣的缺點,總是沉迷於手機上的各種娛樂,上班就依附於工作,下班就被動地接收手機上各種碎片化的信息,而沒有係統的學習一本書,或者一種技能,這樣永遠不可能進步。
而我們,都掉進手機短視頻的陷阱裏。
說到實踐,劉語諾寫完這本書之後,一段時間其實是挺自信的,然而投稿卻一再地石沉大海,幾個月後,她才慢慢地打開心扉,虛心請求一些懂書的人的建議,也要感謝現在的網絡技術發達,讓她足以知曉書的缺點,最重要的是終於肯麵對這些缺點,努力亡羊補牢。所以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後麵的創造,關懷和幫助他人說的是,創造是第一生產力,想成為一個多產的作家,就需要創造,而不聯係實際,不以他人的利益為出發點,不以關心和幫助他人為發心,就不可能成功,如果你敷衍讀者,讀者也將敷衍你。
劉語諾希望這本書給人的是正能量,是真正對人有幫助的,可以讓人反思生活,是充滿希望的,這樣,她也才有可能真的得到讀者的喜愛,也才能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