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剛剛進入十二月的冬天,沒過多久氣溫又回升了。氣溫回升的空氣中浮動著一種肉眼無法察覺的水汽,水汽粘膩在一起,鑽入每一扇敞開的窗戶,以及沒有遮上的大門。水汽附著在牆壁上,玻璃上,鏡子上,凝聚成一顆顆細小的水珠。仿佛整個世界又回到了炎熱的夏天,一具年輕的軀體正暴露在陽光下,汗水源源不斷地爬上了皮膚,停留,碰撞,滑落。
年僅四歲的利椿男望著眼前的玻璃鏡,鏡麵上蓋著一層淡淡的白色霧氣,霧氣中凝聚著些許散落的水珠。她好奇地打量著那麵鏡子,好像她忽然看不清自己了,好像她又在細碎的水珠中看到了許多個自己。一個分裂的,潛藏在無數潛意識中的自我,在水珠中分散了開,她們既像是她自己,又仿佛完全不是她自己。
利椿男撅著嘴,似乎在試圖對鏡子中的自己表達出不滿。她隻不過想看看自己剛剛係在兩根小辮子上的蝴蝶結,蝴蝶結由一根紅色的透明紗質布條係成,係在辮子的最末端,緊靠著她那張胖嘟嘟的小圓臉。
她現在看著鏡子,什麽都看不清了。
利椿男從黑色靠椅上跳了下來,踮起腳,伸手去拭擦那塊掛在牆上的長方形玻璃鏡子。由於身高的限製,她僅僅隻能在這塊比她高出許多的玻璃鏡子中擦出一小塊角落。鏡麵變得清晰了起來,聲音也跟著傳了過來。
交錯的剪刀聲回響著:“嚓嚓,嚓嚓,嚓嚓。”
一個中年女子走向利椿男旁邊的椅子處坐了下來,身穿一件白色上衣的女性理發師剛剛將白布蓋在女人胸前,女人便開口說起了話:“這回南天的天氣真是煩死了,衣服怎麽曬都曬不幹,曬不幹的衣服又會發臭,家裏的東西還容易發黴。”
“過幾天就好了,這種天氣不會持續太久的,每年都會有些日子是這樣。”理發師回應道。
利椿男扭過頭試圖尋找母親溫雅的身影,卻隻見理發師一個轉身便將母親擋住了,她隻好坐回了椅子上。利椿男抬手拿起黑色木質置物櫃上擺著的一份舊報紙,報紙的首頁顯示出幾個奪目的紅色黑體字“我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利椿男勉強隻能認出當中的“我、國、三、的”四個字,其餘的字符對於她來說都像是遙遠而陌生的語言,她自然也無法理解當中的含義。
對於四歲的利椿男而言,閱讀報紙也並非她所感興趣之事,真正引起她興趣的其實是報紙上的照片。照片似乎超越了文字語言所能表達的局限,既對個體的知識體係不構成任何要求,同時又充滿了解讀的曖昧性。在無法構成交流的文字語言麵前,照片似乎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至少在這一張張照片中,利椿男總能從中看到些什麽,解讀出一些她所能理解的信息或者內容。
其中一張黑白照片上展現出一個銀灰色的圓形物體,物體架在一個鐵架上,四周延伸著四根長鐵條,鐵條在亮光中反射出亮白色的一道光。光撕裂了周圍的黑暗,奔向圓形的球體,球體的另一端站著一男一女兩個人,他們穿著大同小異的上衣,胸前的口袋上插著一支鋼筆。兩人專心地看著圓形球體,似乎正在認真地進行討論。
接著往下一張是“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攜帶返回式遙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照片,一團濃鬱的煙霧停留在半空,遲遲不願散去。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天,但是當利椿男看著這張照片的時候,似乎她仍駐留在時間的當下。過去,現在,和未來全都因為這一張照片而融合到了一起,利椿男甚至錯以為自己墜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她抬頭望向玻璃鏡上的水珠,就好像她看到了滿天的星星,它們在對她眨著眼,說著話。
一顆水珠沿著玻璃鏡滑了下來,像是墜落的繁星,又像是那顆返回式的人造衛星。人造衛星拉扯著巨大的降落傘在漆黑的,遙遠的,無止盡的蒼穹中墜落。它似乎在撕扯著喉嚨高喊。喊聲在空曠的無盡中,一下就被吞沒了。
直到它墜落在地。它墜落在一片黃土地上,一陣熱切的目光響了起來。黃土地的山坡上擠滿了附近的村民,他們戴著草帽,頂著烈日,每一個人都迫切地望向那顆墜落的人造衛星。利椿男也一樣,好像她穿過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成為了人群中的一員,頭頂上不斷傳來直升飛機機葉的轉動聲,轉動著,振動,回響。她辮子末端係著的蝴蝶結也被直升飛機機葉所引起的強風吹動了。
沒有人鼓掌,沒有人叫喊,也沒有人議論。人們望著這顆天外來物,好像他們也與那個陌生的,神秘的宇宙產生了某種聯係。他們隻是望著,和利椿男一樣。直升飛機的聲音漸漸消失了,利椿男母親溫雅的聲音也隨之響了起來,說道:“男男,男男,媽媽的頭發好不好看?”
過了好一會兒,利椿男才從十天前的時空中逃了出來,回到了現在。她看著母親新剪的發型,黑色長發隻剩下了原有五分之一的長度,垂掛在脖子上,微微向前彎曲,額前的劉海也變得蓬鬆了起來。利椿男本想說媽媽你的頭發真好看,她張開了嘴,忽然發現自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溫雅看到利椿男這模樣,不放心地又問道:“男男,你怎麽了?”
利椿男搖了搖頭。溫雅隻好將利椿男從椅子上抱了起來,拍去她那件藍色背心和長褲上沾著的碎頭發,走出了理發店。理發店外不遠處即是馬路,馬路兩側整齊地種植著扁桃樹,十二月的扁桃樹仍是一片翠綠,細長的葉片掛在枝頭,隻是已經看不見了果實的蹤跡。扁桃樹下立著一塊鐵製的公交車站站牌,白色站牌的右邊區域使用紅色油漆畫出了一個填充紅色的正方形圖案,中間寫著一個“4”字的數字。站牌旁站著的人們已經拍成了一道隊伍,一名身穿灰色棉質上衣,黑色長褲和黑色平跟皮鞋的短發女子快速從隊伍前走過。女子肩上掛著一隻黑色的單肩包,背包開口敞開著,裏麵露出堆滿的人民幣零錢和硬幣,她一隻手拿著公交車的售票,一邊說道:“要坐車的趕緊買票了。”
溫雅隨手遞上那張貼著自己黑白一寸照片的公交車月票,抱著利椿男就走上了公交車。她們坐在後門處靠窗戶的座位上,“吱呀”的一聲,刷著白色漆料的伸縮車門就合上了。利椿男始終一言不發地望著窗外,方才在報紙上看見的那顆人造衛星仿佛又一次闖入了她當下的世界。她看著遠處的藍天,一團模糊的陰影似乎在那麽一瞬間從她眼前晃了過去。利椿男總覺得好像在那片觸碰不到的天空深處,有一個聲音,又或者有一隻手,有一雙眼睛,正在和她達成了一種連接。
她說不清楚,也弄不明白。對於四歲的利椿男而言,那隻是一種晦澀不明的存在。
進入家門那一刻,空氣中溢滿的香氣終於將利椿男從這種迷糊的狀態中拉了回來。她鬆開母親的手,直奔向廚房,喊道:“爸爸,爸爸,我也要吃瓜子!”
略顯昏暗的廚房裏站著一個身穿白色襯衣的卷發男子,男子便是利椿男的父親利勝天。滿頭大汗的利勝天正拿著一支大型的炒菜鏟,站在圓柱形的煤爐前,一遍又一遍翻炒著黑色大鐵鍋裏的瓜子。黑白相間的瓜子在冒起的白氣中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每次一聞到這股香味,利椿男總忍不住要跑到廚房裏,吵著要吃炒瓜子。
利勝天隨手抓起一小把瓜子放在白色的瓷碗裏,遞給利椿男。說道:“等會兒再吃啊,還燙著呢。”
“你這個小饞貓,看到什麽都想吃。”這時,重新換了件印花襯衣的溫雅也走了進來,她從瓷碗裏抓出了一些瓜子放回鍋裏,說道,“別給她吃那麽多,一會兒又不想吃飯了,而且不能總給小孩子吃太多這些東西。”
利椿男不滿地嘟著嘴,拿著碗裏僅餘的炒瓜子走出了廚房。廚房裏的利勝天和溫雅則依次將冷卻的炒瓜子裝入地上放著的竹編籃子裏,籃子底部鋪著一層舊報紙,往上連著籃子的內部又鋪上了一層淺灰色的布塊。瓜子沿著籃子邊緣落下,在嘩啦啦的一陣聲響中填滿了大半個竹籃子,溫雅最後又將裁剪好的草紙或者廢棄舊報紙紮在一起,扔在了炒瓜子的最頂端,蓋上一塊深藍色的布塊。
隨著1975年年初鄧小平重返中央恢複工作以來,**幾乎已經開始落入尾聲,整個社會也開始洋溢著一種新時代的氣息。利勝天便是在此期間決定利用下午下班後的時間做起了生意,當時的利勝天和溫雅於西原省省會城市北齊市的糧食局任職工作,也是因為這一份工作所帶來的便利,利勝天成功拿到了當時仍屬於國家統銷的物品——瓜子。
70年代的中國社會除了糖果之外並沒有太多其他可以食用的零食,利勝天正是看中了這個契機,將生瓜子加入少量鹽巴和香料炒熟後進行販賣。利勝天沒想到自己所製作的炒瓜子如此受歡迎,起初他隻是裝上一籃子二十斤的炒瓜子在街頭進行販賣,不到晚上十點就已經銷售一空。三個月前他又多買了一個竹籃子,每個竹籃子裝上二十五斤重的炒瓜子,依舊是一天晚上的時間就銷售一空了。
從半年前開始,這幾道“工序”幾乎已經成了利椿男家裏每天傍晚的例行公事。每天傍晚當別人家都在享用正餐時,利椿男家裏卻是匆匆了事。然後,利椿男站在門口看著父親和母親一人提著一個竹籃子往樓下走去。竹籃子分別掛在一根粗木棍兩端,木棍則架在黑色鳳凰牌自行車的後座上。
此時,刷著淺藍色油漆的窗戶邊除了利椿男在望向利勝天遠去的背影外,隔壁一棟住宅樓的窗戶前還有另外一雙眼睛也躲在淺灰色的窗簾布後方,緊緊盯著利勝天離去的背影。沒一會兒,溫雅又走了上來,對利椿男說道:“男男,你一會兒自己乖乖在家,知道嗎?媽媽也要出去幫一下你爸爸,你要是困了就自己上床去睡覺。”
利椿男心裏並不樂意,吵著道:“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自己一個人在家,我也要去!”
“爸爸媽媽是去工作的,又不是去玩,你跟著去幹嘛呢,自己好好待在家裏。”溫雅話還沒說我,利椿男“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她覺得好像自己的父母就要拋棄了自己一般,一種無法言明的委屈感一下竄了出來,她一邊哭就一邊重複著說道:“我不要自己一個人在家。”
溫雅將洗幹淨的碗筷停在半空,低落當中的清水,隨手拿起洗碗布輕輕在外圍一擦,放到了上方的水泥隔層上。溫雅走出來看著利椿男哭泣的模樣,不免又覺得有些好笑。她把利椿男抱了起來,擦去她留了滿麵的淚水,又走上前關起客廳處沒有合上的玻璃窗,說道:“好了,帶你去就是了。”
說著,利椿男的哭聲才停了下來。
回南天的天氣帶回了上升的氣溫,也帶回了人們傍晚外出的熱情。北齊市市中心附近的渠江一帶是整個城市最熱鬧的區域之一,每天傍晚,人們都會沿著渠江的堤岸散步,跑步。溫熱的風吹過江麵,幾艘漁船搖擺著緩緩靠向江邊,準備停靠。興建於1965年的渠江大橋亮起了兩側的路燈,燈柱上方掛著四隻圓形的燈罩,燈光透過半透明的燈罩發出白色的光亮,少量的汽車和大量的自行車在呈弧形的橋麵上並駕齊驅。
利勝天則騎著車從東麵的馬路上駛向渠江大橋,最後停在了大橋下端連接著馬路的空地上。他把自行車推向一旁的細葉榕樹下,熟練地放下兩側的竹籃子,然後在車籃子前掛上了一塊寫著“炒瓜子”的牌匾。利勝天所選擇的位置正好位於馬路,大橋還有堤岸階梯的連接處,來來往往的人幾乎都會經過這個地方,每看到一個經過的行人,利勝天總會主動地說道:“炒瓜子,新鮮的炒瓜子啊,要不要試一下?”
“試一下要不要錢啊?”兩名散步路過的年輕女子問道。
“不要錢,不要錢。”說著,利勝天抓起一把瓜子放到其中一名年輕女子手上,“不好吃也不要錢。”
“炒得真挺香的呢。”
“那當然了,剛炒出來呢,可新鮮了。”
“那你給我們裝個五角錢吧。”
“好嘞!”利勝天熟練地抓起瓜子放到稱子的托盤上,然後隨手裝入一張卷成漏鬥型的報紙中。女子接過包裝好的炒瓜子,匆忙拉起另一名女子往堤岸跑去,說道:“快點快點,遊江的觀光郵輪來了。我要坐最上麵那一層,不然一會兒晚了可能又要沒有位置了。”
利勝天隨著女子的聲音往後望去,隻見一艘兩層高的白色觀光郵輪正停靠在堤岸邊,郵輪第二層是一塊全然敞開的平台,四周的圍欄上插著一支支小型的紅旗,紅旗下方則是一圈色彩斑駁的小彩燈。閃爍的小彩燈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即是沒有機會乘船遊江觀光的行人,多半也會駐留在原地,望著郵輪遠去,那些閃爍的亮燈仿佛駛得越遠就越像是天空上的星星。
遠遠地,利椿男的聲音傳了過來:“媽媽,你快看,那隻船好漂亮呀!”
溫雅牽著利椿男的手走過馬路,走向停靠在榕樹下的利勝天,問道:“賣了多少了?”
“才剛開始了,賣了五角錢。”利勝天從藍色棉布上衣的口袋中掏出錢,遞給了溫雅。溫雅笑了笑,裝進自己肩上背著的黑色布袋裏。在那個物質和娛樂活動匱乏的年代,似乎散步和聊天成了人們最常用於消遣的活動。直到渠江西麵盡頭處落下最後一抹隱隱可見的橘紅色,來往的行人也變得越來越多了。每一個從利勝天麵前路過的行人都會掏錢買上些炒瓜子,或一角錢,或三角五角錢,不知不覺就賣完了整整一個竹籃子的炒瓜子。
也是在這時,幾個黑色的身影正在快步走向利勝天。渾然不覺的利勝天還在慢悠悠地掏出紅色包裝的大鍾牌香煙,點燃一支抽了起來。他才剛吐出第一口白色的煙霧,那幾個黑色的身影已經閃到了麵前,首當其衝的是一個穿著白色襯衣的平頭男子,男子的嘴角向下聳拉著。男子身後又跟著另外四名男子,一個胖,一個黑,一個塌鼻梁,一個眯眯眼。他們先是一腳踢翻了利勝天的自行車,然後又抬起另外一個裝滿炒瓜子的竹籃子扔到一旁,“嘩”的一聲,香氣滿溢的炒瓜子撒了一地。
還不等平頭男子開口說話,利椿男早已經嚇得哭了出來。利勝天急忙扔掉手裏的煙,指著平頭男子,嗬斥道:“謝博強,你什麽意思啊你!你存心來砸場子是不是?!”
“是又怎麽樣?!利勝天,你堂堂一個糧食局的員工,私自偷運國家統銷的食品拿來賣,你這不僅是資產階級的走資派,你這是,這是知法犯法!”謝博強一腳踩在炒瓜子上,瞪著利勝天,“走,跟我去見警察,我就不信副局長還能保你一輩子!”
利勝天似乎自知理虧,一時間也不敢多說什麽。但是一看到謝博強準備上前將自己和妻子女兒抓去,他身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所應有的保護欲一瞬間就漲了起來。完全沒有預料到利勝天會反抗的謝博強,不小心便吃了利勝天一拳。這一拳如同吹響戰爭的號角聲一般,謝博強一夥五個人和利勝天立刻扭打在了一起。
溫雅此時也已經顧不上一旁哭泣的利椿男,隻想及時止住眼前的混亂。她擔心,他們五個人再這麽繼續打下去,利勝天很可能就沒有命了。溫雅撕扯著嗓子喊道:“謝博強,你停一停,你們再打下去,他就被打死了,你到時候也別想全身而退!”
怒火中燒的謝博強深陷在一種無法被驅散的欲念中,欲念煽動著他體內源源不斷的恨意。他對利勝天蓄積已經的恨意。似乎不管溫雅說些什麽,他都已經完全聽不進去。另外四個人都已經停了手,但謝博強依舊像著了魔一般,瞪著眼,臉上掛著一道抽搐般的邪惡笑容,瘋狂地踩在利勝天身上,一腳,一腳,一腳。
溫雅實在看不下去了。她伸手就去拉謝博強,試圖以她僅有的力量製服這頭失控的野獸。一邊是驚慌失措的女兒,一邊是生命垂危的丈夫,溫雅似乎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經曆過**這十年的時間後,難道她還應該對四周觀望的行人報以期望嗎?她無法指望這一份已經被分散的責任會因為她的一聲叫喊而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所以她隻能自己一個人衝了上前。可是,沒有一頭豺狼會喜歡當自己正在啃食獵物之時,突然有人在身後拉扯著它的尾巴。
謝博強看也沒有看溫雅一眼,甩手一巴掌就打在她的腦門上。劇烈的衝擊力撞擊著溫雅柔弱的身體,她的身子一歪,撞到了一旁的榕樹上,然後又是往下一倒,撞在了地麵上。紅色鮮血滲過溫雅新剪的短發,蓬鬆的黑色頭發隨著血液粘了起來,蓋著她緊閉的雙眼。
這時,利椿男哭得更加大聲了,喊著:“媽媽,媽媽!”
塌鼻子的男子和胖男子急忙拉開謝博強,說道:“操,瘋了啊你,老謝!要出人命了,還不走?”
謝博強看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溫雅,還有那道從她鼻梁上方留下的血液,他終於冷靜了下來。他緊抓著胖男子的手臂,仿佛在試圖抑製住自己內心此刻的恐懼,連同著另外三個人一起沿著他們來時的路,快步跑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