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的話
一
正值《對一條鐵路的思念》一書編輯出版之際,我心中真是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有許多話想說。
當記者多年,我在新聞這條崎嶇的小路上,走得很苦,亦很累,有勝利的歡樂,也有挫敗的磨礪,心中真是有道不完的苦、訴不盡的情。
新聞采訪和寫作,耗費了我太多的精力,掠去了我太多的快樂,曾在我人生前進的道路上設置了一道又一道難以逾越的橫杆。為了新聞,我付出了許多艱辛,放棄了許多隻要稍微踮起腳一伸手就可以得到的東西。可在新聞的**下,我還是義無返顧,毫不吝惜地把這些放棄,頭也不回地向前奔去。
我愛新聞,更愛記者這個職業。我曾多次與記者同行們調侃,假如新聞是我的愛人,我可能會與她吵一百次嘴,打一百次架,離一百次婚,但第一百零一次,又會情不自禁地牽起她的手,重新走向婚姻的殿堂。
我感謝新聞工作和記者的職業。它讓我豐富,讓我堅韌,使我懂得了擔當和責任,懂得了珍惜和知足,拓寬了我人生的視野和生存的空間——
我曾東出太行,走冀中平原,訪京津大地,在山海關前,在遼西沃野,在鬆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間流連忘返;
我曾飛車南下,在洛水河邊,在黃鶴樓下,在橘子洲頭,在珠江兩岸,在五指山的椰林裏,在北部灣的夜風中,吹響了人生的一支支短笛;
我曾西渡黃河,走川渝,進雲貴,上青藏,入新疆,放歌昆侖,躍馬天山……
多年來,我追尋著新聞的足跡,遊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走遍國土之大半。我還邁出國門,浪跡歐洲大陸、非洲草原、北美山川,在地中海、加勒比海、大西洋兩岸,留下中國新聞人的足跡。
我的人生先後與襄渝、青藏一期、大秦、南昆、京九、內昆、渝懷、西康、宜萬、青藏二期、精伊霍、海南環島、京津城際、石太客專、武廣客專、鄭西客專、廣深港客專、京滬客專、大西客專、寶蘭客專、蘭新客專等祖國許多鐵路幹線和重點工程,另還有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安哥拉社會住房、多米尼克國家公路等許多國外工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我是這些偉大工程建設的參加者、親曆者和見證者。它們是我人生長旅中的一個個驛站,在我跋涉身心疲倦的時候,能夠稍稍地駐足小憩。
我也懂得生活,懂得人生苦短,懂得工作應該與生活分開,擺正二者的關係。可我幾經努力,就是難以做到,對新聞和記者職業是那樣難以割舍,那樣刻骨銘心,那樣一往情深。
麵對物欲橫流的世界,麵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我時刻不忘記者的使命,始終把新聞當作人生的事業。多少次,靜夜裏,我躺在**,回憶審視自己所走過的曲折坎坷的新聞之路,常常被自己這種讓外人看來不可理喻,自己看來也不近情理的執著追求,自我感動地不能自製、淚流滿麵。
我經常這樣要求自己:“讓你的行動和作品告訴人們,你是記者。”我經常這樣告誡自己:“一定記住,生活永遠要比想象的更豐富;走出材料、走出會議,更不能相信道聽途說,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生活的源頭去尋找和捕捉新聞。”我還時刻不忘著名戰地攝影記者卡帕的那句名言:“如果你拍的照片不夠好,即是離戰火不夠近。”
為了貼近生活,更深入地反映築路人的生活和事跡,寫出可讀性強、吸引讀者的新聞作品,我曾登上墩高110米、當時亞洲鐵路第一高橋——內昆鐵路花土坡特大橋,和建設者們一起慶祝大橋合龍的勝利;我曾深入長27.8公裏、當時亞洲鐵路第一長隧——石太鐵路客運專線太行山隧道掌子麵,和風槍手們一塊體驗掘進的危險和艱辛;我曾在世界鐵路最高點——海拔5072米的青藏鐵路唐古拉山越嶺地段工地,忍受著強烈的高原反應,先後同築路職工們戰鬥生活了兩個多月……
這些經曆,活著就不會忘記,是我人生永恒的財富。
二
記者職業,表麵上看走南闖北、風光無限;其實新聞寫作卻是充滿挑戰與寂寞的心靈孤旅。新聞作品是記者心血的結晶,更是記者自身價值的體現。
出於對新聞的熱愛,更出於對淘汰落伍的畏懼,我認真對待每一次采訪和每一篇報道。為了追求新聞的可讀性、啟迪性和美感,我曾“三更燈火五更雞”,苦苦思考,反複練筆,總幻想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會鑿穿岩壁,寫出珍寶般瑰麗的作品來。可至今,我離這個目標仍很遙遠,還需鍥而不舍地繼續努力奮鬥。
作文先做人。我深信,文品如人品,“河水永遠高不過源頭”,有什麽樣思想品質的記者,就會寫出什麽樣的新聞報道來。一個正直優秀的記者,必須對自己所寫的新聞負責,對曆史、對讀者忠誠。為了追求新聞的真實,即使是青春點燃,生命耗盡,也應在所不惜。
新聞是曆史的記錄。我不敢吹牛,我的作品都是優秀的,但我敢說這裏的每一篇稿子,都是我親曆現場,親耳所聞,親眼所見,深入一線采訪得來的心血之作。如果將來的人們,某天突然想起查閱某條鐵路、某座大橋或某座隧道當時的建設情況,一定能在我的作品中找到一些真實的細節,那將是對我最大的獎賞和慰藉。
現在,我已不再把當記者、寫新聞當作是謀生的手段,而是成為人生的使命和生命的一部分。
為了新聞我失去了許多,同時也得到了許多。多年來,在新聞的道路上,我走得很苦也很累,甚至有些時候是忍辱負重。我之所以沒有退卻,沒有放棄,更沒有回頭上岸,換個輕鬆的活法,就是因為新聞能使我充實、高尚,慰藉我的心靈,鞭策我的人生;記者的職業,使我看到了生活和人生更高層次、更精彩、更美麗的風景線。
三
在我的記者生涯中,曾有許多次難忘的采訪經曆。渝懷鐵路的采訪,就是其中的一次。
渝懷鐵路,是我國繼成昆、南昆鐵路之後,在艱險山區修建的又一條幹線鐵路。鐵路經過沿途山勢之險峻、石質之破碎、地質之複雜,在中國和世界鐵路建設史上都是罕見和少有的。在施工中,廣大建設者發揚“科技領先、爭創一流”的精神,為祖國鐵路建設事業吃苦奉獻,頑強拚搏,攻克了施工中所遇到的一道道技術難題,取得了一個個工程的勝利,按期圓滿完成所擔負的工程任務。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在世上各種行業中,築路工是一種特殊的職業,築路人,更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常年流動,四處奔波,在深山、在荒原,默默地架橋鋪路,悄悄地流血揮汗,沒有多少人看見,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總是在無路的地方安營紮寨。常常是每到一個地方,一切都是那樣艱苦和原始,他們曆盡千難萬險開始創業,逢山鑿洞,遇水架橋,等鐵路修通了,火車叫了,生活漸漸好起來的時候,他們可又要轉場,又到另外一片荒原或山野,修建另一條新的鐵路。隻要天上的星星還在閃爍,隻要祖國還需要鐵路,他們就會不停地開拓。
他們走了,帶走了風雨漂白的帳篷,帶走了印著堿花的工裝,把帶不走的青春和鐵路,永遠地留給了生活戰鬥過的土地。他們苦,他們累,他們的事業又是這樣偉大——貧窮和荒涼,在他們的麵前退卻;幸福和繁榮,沿著著他們的足跡生長。
我敢說,凡是了解他們的人,凡是走進他們生活的人,都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的身上少有市儈氣和這樣或那樣的患得患失,他們的心底是那樣的明亮和純淨,他們的性格是那樣的開朗和豁達,他們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他們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一群有情有感的人,一群理解別人也希望別人理解自己的人。在他們的身上,你會明白什麽叫崇高,什麽叫偉大,什麽叫奉獻!
李良蘇
2017年盛夏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