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懂事後,我家卻在三棵油子樹正對麵的現在住的屋子建設了四間房子,成了獨門獨戶的單間屋。石灣裏有一條彎彎的小河,有河的地方有龍,所以石灣裏有一個龍王殿,過去聽說建在三個油子樹下,但後來給破壞了。聽說石灣裏的龍王很是顯靈的,相傳長衝易家有一年發人瘟,我們送了個子龍過去,這個村子裏的人瘟馬上好了,現在春節耍龍的時候,雙方還是要相互你來我往。
古色古香的祖屋是什麽時候拆掉的我也沒記憶了,茂盛的三棵油子樹是什麽時候砍掉的,我也沒記憶了,清澈的小河是什麽時候變成幹枯髒臭的,我也沒記憶了,估計是分田分土後。童年的小河是什麽時候修成筆直的石頭壘砌的河道,這是我當兵轉業到南方工作後,聽說大村子裏有個人當了水利局的頭,劃撥資金就修到隔邊蓮子塘村止,讓隔邊村子裏的人很是惱火,後來那個頭出了點問題。所以好事利用政府資本可以做,但不能劃地域做成讓人罵的事。當然私人的資本由你怎麽使用沒人敢說你。要是動用公產,那一定要出於公心,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傳記裏讀到偉人大都不回故裏,就是怕鄉裏鄉鄰說他忘本,但他們心裏有本明白賬,我們打天下,是為了全天下的老百姓,不是為了自家的幾口人丁,也不是為了村裏的幾戶人家。前幾年流行在外麵當官的人,動用公權力為本土找項目,批條子,建樓房,甚至把一家人都先富起來,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排到利益要害部門,一人得道,雞狗升天,結果害了自己壞了名聲,把百姓搞得怨聲載道。現在政策變了,一般在外麵當官的人都不敢圖個人名聲搞小圈子、拉團團夥夥、搞利益群體了。凡事得講個規矩,才能贏得民心,讓百姓心裏沒有前二十年那麽窩火。
樹有樹的靈魂,村有村的魂靈,人有人的氣節。
湖南人講風水,信菩薩,求名聲,重人格。丘陵地帶的湖南山多水多人多,構造出很多地名就是衝多灣多塘多坳多,最著名的要數荷葉塘、韶山衝、炭子衝……
衝裏出偉人,灣裏出刁民。石灣裏又名石坑裏,坑人的地方,也是養人的地方。先輩兩兄弟在清朝中期湘鄉、安化遭遇特大洪災時期,土著人死得差不多了,在朝廷補充人口中,兩兄弟從江西遷移到湖南,尋找到這個地方。去過江西的人大都會記得,江西的每個村莊的村口頭,都會見到幾棵大樹,幾家院屋。清朝盡管是外族侵略,但把華夏忠、孝、禮、義、仁用得出神入化,清朝很重視鄉賢文化的建設,講究落葉歸根。村裏建祠堂,建私塾,再大的官員背水離鄉,但官員退讓製度讓鄉賢們都會在故鄉留下個痕跡,留個好名聲福家風。曾公正在國難當頭時候,母親去世,朝廷還是批假讓他回鄉守孝一年,這樣才成辦了他的湘軍。不像現在的人,大都貪欲城市的繁華,一有人當了官發了財,就把全家人甚至全家族的人帶到城市的鋼筋水泥裏,有些甚至移民到國外,把故鄉的魂掏空了,讓鄉村變成了“空心村”,自己卻像個孤魂野鬼一樣困住在城堡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