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綻放風采
陳平安從飛龍電梯廠辭工後安全回到家裏。家人們非常高興,老屋露出喜迎的麵容,家狗興奮地竄來竄去,屋前那一叢翠綠色的水竹抱著寒風,唱起了嘩嘩的歡歌。兒子陳濤濤總要騎在他的肩上,肆無忌憚地打鬧一陣,且要求他不停地跑來跑去,天空傳來一陣陣嘿哩嘿哩的歡笑聲。
因此,全家人歡聚一團,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喝著甜酒,吃著臘肉,品嚐著豬丸子……從而度過了快樂的春節。夫夷天空飄滿了濃濃的年味,油茶林開滿了潔白的花朵,春風彈著快樂的琴弦,差良代塘射出歡慶的光澤,金良村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之中。
春節過後,陳平安還得南下淘金,因為生根的要肥,生口的要呷,必須要爭錢養家呀。1996年2月,他告別金稱市夫夷河,又擠上了南下的火車。
當陳平安來到東莞鳳崗鎮的第二天,通過香港麥生(工程部經理)的招聘考試,順利加入了合豐紙品廠工程部的團隊。他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立即讓春風給家人傳遞喜訊。呂有姣聞訊後及時寄來了祝賀的信封,鼓勵他努力工作,要團結友愛,無論如何要沒法紮根下來。
合豐紙品廠坐落在鳳崗鎮塘瀝管理區,占地麵積大約30畝,廠前有一條由東向西的寬闊大道,仿佛一條活靈活現的蛟龍飛越而過。它有一棟二層樓的大廠房、一棟一層樓的大倉庫、一棟二層樓專用辦公的行政樓及一棟五層樓的宿舍,全廠有400多名員工。特別那座高大的水塔屹立廠門口,頭部好像圓錐形,氣勢雄偉,五彩繽紛,猶如緊握鋼槍的保安守護著栩栩如生的廠區,又如筆直挺立的巨人直插雲霄,仿佛要摘下日月送給全體員工似的。
本紙品廠屬於港資企業,專門生產多種多樣高質量的瓦輪紙板與紙箱。由於老板管理有方,並搭上了改革開放的便車,生意紅紅火火。全廠員在老板的帶領下團結協作,分秒必爭,奮鬥在各自的生產線上,紙板部的坑機傳來了轟隆隆的歡歌。
上班後,陳平安從同事們的聊天中得知,在工程部的20多人當中,除了湖南武岡的薑小軍、婁底的趙候山、四川的李平權外,其餘都是廣西賓陽人。
邵陽有句名言,艄公多了打爛船,嘴巴多了亂發言。顯然,因工程部人多事雜,難免派係林立,競爭異常激烈,純屬正常不過,陳平安心裏自然有數了。然後,他經過仔細的觀察與車間同事們的交談,獲知了本廠機器的大致信息,即生產機器笨重、複雜,技術含量比較高,無論機械維修,還是電路維修,難度都很大,對他這個隻有半桶水的電工來說,自感壓力山大,不加油努力能行嗎?
所以,陳平安為了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為了能適應新的工作的環境,也為了能完成媽媽的夙願而在本廠紮要下來,總想著準備長期上夜班,以方便方方麵麵,但是老天爺能給予他這個恩賜嗎?雖然他進廠不久,但是偶爾聽說同事們都不願意上夜班,這個對他來講,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趁機向廖主管提出來。
廖主管打量陳平安許久後哈哈大笑,正是求之不得,拍著胸膛,滿口答應。陳平安甚感欣慰,感謝春天,感恩東莞,心想事成,將有大把的機會學習技術了。話又說回來,對於一般人來講,如果你長期上夜班,確是很難適應的,畢竟違反了生活規律。但是陳平安隻得咬緊牙關,勇敢麵對困難,設法解決困難,希望自己能適應本廠維修工作,更希望在電工路上將迎來美好的春天。
陳平安上夜班後,發現廠裏的機器並不簡單,基本上是大型機械,輕則幾千斤,重則超過二十噸,有手動的、半自動的或者全自動的,種類繁多,目不暇接,頓時激起了他的興趣。不僅如此,而且每台機器的控製線路也不一般,因為機器結構很複雜,各項功能又多,控製電路自然繁瑣,維修難度不言而喻。特別對於初來乍到的他來說,勢必技術能力有限,維修起來難上加難呀。
不過,陳平安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因為他猶如一枚來自夫夷大地的苦瓜,經受過天寒地凍的考驗,自然具有堅強的毅力。顯然,對於出生於貧困家庭的他,曆盡風雨滄桑,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因此,他無論在學校讀書,還是在外闖**漂泊,每每遭遇這樣或那樣的異境或挫折,都會迎頭而上,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拐彎,衝破一線天,最終取得意外的成功。他滿懷信心,好事莫在忙中取,隻要刻苦努力,逐步攻克難關,就會在逆境中前進,贏得成功的希望。
接下來,陳平安必須要采取蠶食之方法,每天或者幾天學習一台機器,仔細觀察,勤學好問,積極維修,循序漸進,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用不了幾個月,就會慢慢掌握全廠機器維修之技巧的。因此,他因地製宜,結合本廠的實際情況,牢記華豐五金玩具廠王經理的教誨與大康程凱球廠肖師傅的指導,采取自己常用的方法,製訂了短期的學習計劃。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首先要仔細查看好所有的機器,耐心詢問機台操作人員,初步了解機器的各種型號,熟悉基本結構,知曉工作原理,認知正常操作方法,解析應急處理措施,領略安全注意事項,剖析機器保養方案,等等。所以,當其他夜班師傅休息時,陳平安趁機跑向各個車間,查看所有的機器數量、位置、電源、型號、規格、用途、控製線路及工作原理等,並做好詳細記錄,便於寫進日記本中。
第二,紙板部車間有兩條自動化的紙板生產線,操作規程看似瑣碎難懂,其實隻要理清思路,紮紮實實學習,勤勤懇懇努力,在他麵前自然成了紙老虎,漸漸地弄懂了其中奧的妙。生產流程是這樣的,開始由電腦部編程輸入生產指令,然後傳到紙板部的每一台機器的電腦上,而且自動更換生產單號、數量、規格等。每條紙板生產線包括坑機、天橋、上紙機、自動接紙機、預熱輪、漿糊機、自動分紙機、電腦刀頭、出紙台等。因為每條生產線有三台坑機,所以可以生產單坑、二坑、三坑紙板;每台坑機又與配套的兩台上紙機、兩台自動接紙機、兩台預熱輪組合,猶如感情融洽的兄弟們,總是能真誠團結,頑強拚搏,擰著一股繩,力往一處使,欣然完成一坑紙板的製作。陳平安每每望著生產運行的各種機器,在記錄本上寫寫畫畫,車間員工們投來了驚奇的目光,連續送上天橋的坑紙跳起了慶賀的波浪式舞蹈。
第三,紙箱部是專門製作外箱的生產車間,包括分紙機、印刷機、打角機、釘機、包裝機等。紙箱部有全自動的紙箱生產線,可以生產單色、二色、三色及多色的紙箱。另外,還有不用釘機生產的全自動的粘箱打包生產線。當陳平安統計完畢後,車間日光燈射出慶賀的光芒,潔白的牆壁上閃動著他那勤勤懇懇的倩影。
第四,彩印啤機部比較簡單,由不同型號的啤機組成,即分臥式的、立式的,有手動的,也有半自動的,專門生產彩盒或者包裝內盒。不過,操作這種機器十分危險,如果員工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工傷,甚至危及生命。比如,有個廣西的操作員不慎鬧出了意外事故,竟被啤機咬掉了一隻右手,成了獨臂軍人,從而造成了終身遺憾。另外,車間裏還有幾台裱紙機,就是所謂的人工上糊機,隻做單坑的彩色紙板(彩紙還是外購的)。當陳平安全部查看完畢時,運行的機台吟唱著“轟轟轟”的金曲,歡送他而去。
春天來了,萬物生機,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春風拂麵,舒適宜人,人們歡舞在工作崗位上,將迎來春天的希望。不過,在東莞的夜晚,海風呼嘯,寒冷侵身,凍得同事們直打哆嗦,總想找個溫暖的地方躺一躺,不至於休息時樂極生悲而感冒。半夜時刻,其他師傅都照例去休息了,陳平安自願獨守工程部,值班待命,毫無怨言。如果車間機器出現異常故障,他就積極配合維修,並在車間幹部的帶領下及時奔向故障現場。
陳平安邊走邊暗暗慶幸,真是天賜良機,剛好可以學習新技術了。雖然他獨自操作起來沒有那麽熟練,但是屢屢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最終排除機器故障,從而保證了正常生產。車間頓時響起了激烈的掌聲,懸掛半空中的冷卻鼓風機彈起了“嗡嗡”的琴音,更加激起了他努力學習維修技術的熱情。
陳平安為了提高維修技術,當然要抓住這個上夜班的機會,在工程部自由自在地進行各種實操訓練。因為工程部有大量的常用配件及少許小型的備用機器,比如:接觸器、調速控製器、開關、馬達、電線、打包機等,取用自如,一方二便。就算他不慎損壞,一般也沒人知道,就算有人知道,也沒人說他的,畢竟大家都是打工者嘛。況且,他能願意研究技術難題,何嚐不是一件好事呢?就算有人說三道四,也可以找個理由搪塞而過,比如,這個配件是他剛才搶修機器時換下來的,本身就是不良品。他們麵對這種托詞,自然沒話說了。再者同事當中真正學過電工的人員並不多,大家剛好可以在現場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嘛。
接著,陳平安要根據以前的工作經驗,先要把常用的電氣線路認真複習、搞懂及摸透,並抓緊時間逐一畫出車間每台機器的控製線路,然後要根據控製線路所需控製電器而進行組合、接線及試驗,反複進行實操,做到熟能生巧,不斷提高自己。比如:練習組裝單向起動、正反轉起動、星三角起動等控製線路,操作一遍又一遍,直到成功為止。當他看到調速馬達在他自行裝配的星三角起動線路的控製下轉動起來的時候,高興得手舞足蹈。既然調速控製電路接線試驗成功,就更加增強了他學習的決心,也獲得了同事們的讚賞。
說實話,陳平安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學常用電工技術隻是停留在基礎層麵,好比隻是懂得練武當中的基本功,關鍵還要理論聯係實際,一步一個腳印,慢慢提升自己。因此,如果生產車間遭遇突發維修,那麽他會積極配合工作,必須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如果他獨自能修好的機器故障,就盡力獨自處理,如果有搞不好的,那麽大家一起上,相互商量,及時解決問題,保證正常生產。
有一天,陳平安在車間維修自動捆紮機時一時不能及時排除故障,幹脆與現場主管打個招呼,隨即把它拉回工程部,不怕疲勞,慢慢摸索,連續奮戰幾個晚上才修好,也沒見誰笑話他,還是一個個地伸出誇獎的大拇指。因為無論做什麽事情,別人不看過程,隻看結果嘛。
顯然,時間一久,車間幹部員工心裏都有數了。他們見陳平安能隨叫隨到,技術又過硬,服務也周到,而且任勞任怨,人人誇獎他真是個技術高超的電工師傅,確是個難得的人才。然而,有誰知道他的苦衷呢?他初來乍到,機器維修不夠熟悉,如果不抓緊時間去磨煉,不加強實踐,哪能提高維修技能呢?哪有立足之地呢?其實,他們都被表麵現象所迷惑而上當了,陳平安才是真正的學徒呢。
不過,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中甜,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嘛。陳平安經過三個月的努力,維修技術明顯有所提升,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車間開機師傅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每逢機器出現故障,他們非常樂意叫他去處理,廖主管笑了,同事們笑了,車間也笑了。就算那個高高站立在廠門口的水塔,也向他投來稱讚的目光。當然,也有極個別心懷叵測之人,表麵笑嘻嘻,心裏卻很忌妒,甚至當麵是人,背後搞鬼,設法詆毀人家。但是他隻管做好自己,隨由他們怎麽看,權當沒看見,佛在自心嘛。
1996年5月,當陳平安與廣西李師傅上夜班時,密切配合他的工作。對於車間機器的突發搶修,十次維修,他十次在場,說白了沒他還真不行,為什麽呢?李師傅年近五十,因有特殊關係才當上了組長,因為他的三個侄兒都是公司開工元老,而且都是車間主任嘛。他隻是略懂機修,但不懂電工,給陳平安創造了千古難逢的好機會,一旦有電路維修的機會,唯有他上了。
顯然,李組長非常欣賞陳平安,充分地相信他,車間幹部也肯定了他的成績,更加激發了他學習的興趣。既然李組長要依賴他辦事,就對他照顧有加,甚至來點小恩小惠什麽的。如果隻是打雜之類的工作,他要求陳平安好好休息,在工程部待命;如果遇上突發性機電維修事宜,就該輪到陳平安大顯身手了。
顯而易見,陳平安通過長時間的獨立操作,便與本廠的機器慢慢地產生了感情,交上了好朋友,更是歡樂無比。比如,電腦刀頭的調刀工作,本是高度精密的調整技術,而且他從未接觸過,心裏當然沒底,難免有點擔心。但是他鼓足勇氣,不慌不忙,細心調整,汗水濕透了衣服,淋濕了場地,同時機器周圍也站滿了看熱鬧的員工。你瞧,那一雙雙眼睛盯著他不放,而且看得心驚膽戰,因為稍不注意,就會崩掉一對從香港進口的4萬多元的斬刀。當他幸運調試好後,操作員立刻開機運行,結果一切正常。
大家真沒想到,陳平安調刀奇跡般地成功了,頓時贏得了一陣陣掌聲。顯然,他上夜班終於綻放風采,心裏樂開了花,飄香了心房,飄香了合豐紙品廠,飄香了東莞。此時,紙板生產線發出的嗡嗡的慶賀聲,牆上的鼓風機唱起了嗚嗚的歌曲,閑遊在天空的月亮姐姐也露出了祝賀的笑靨。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陳平安的所作所為自然躲不過車間員工的視線,他們的腦海裏自然刻印了陳平安師傅的名字。因為他幾個月如一日,堅持不懈,無私奉獻,感動了天地,也輕而易舉地通過了所謂的試工期。令人高興的是,車間主管如實向上級反映情況,說什麽陳平安能及時幫助車間排除機器故障,組長李師傅也幫他說話,能積極配合他的工作,香港經理麥生與工程部的廖主管多次表揚他,並希望他再接再厲,好好表現,公司將不會虧待他的。所以,他終於在這裏站穩了腳跟,難道不高興嗎?
時間如流水,夜班過去了近半年,廖主管突然托人帶話,要找陳平安談心。開始,他以為做錯了什麽,擔心會受到批評,或者被要求走人,心裏緊張不安起來,畢竟工程部是廣西人的天下。然而,事實上不是那麽回事,還是虛驚一場。原來,麥生找廖主管商量過,說陳平安有文化,有技術,為人忠實,做事又非常勤快,表現也很優秀,準備提升他為組長。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天上真會掉下餡餅嗎?此時,珠江海風傳來真情的呼喚聲,陳平安呀,你要相信自己,這是不爭的事實,希望你繼續努力,力爭上遊唄。於是,他與廖主管客套幾句,開心地撤了出來。
當陳平安升為組長後,自然要多擔當些任務,就告別了長期夜班,但是根據工程部的工作安排,三個月後才輪到他轉一次夜班,反而覺得不習慣了呢。既然他已紮根下來,就安心在這個廠幹了,並且見機行事,欲把在湖南老家的老婆呂香華介紹進來。真是出乎他預料的是,在麥生的活動下,她順利入廠,被分配在廚房上班,他倆還在飯店熱熱鬧鬧地慶祝了一番呢。爸媽聞信後欣喜若狂,寫來賀信,並寄來了兒子陳濤濤的照片。他們望著笑容滿麵的孩子,都情不自禁地笑了,廠門前的馬路也彈起了嘟嘟的琴弦。
因為陳平安有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所以每天在工作之餘都記錄了當天的點點滴滴,不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而且可以反複查看,權當複習功課,從而開發新思路,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不僅如此,或許他頭腦發熱,突然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把每天的工作日誌加以收集、整理,豈不是成為了很好的工作報告?說實話,他幹其他不在行,但對於從小就有愛好抄抄寫寫的他來說,整理筆記還真能行啊。
從此往後,陳平安說到做到,每天下班後忙忙碌碌,反複推敲,仔細修改,一共寫了二十來頁,竟然成了有幾萬字的長篇大論,心想事成,豈不美哉?他自擬標題為“機電維修有關事項”,這玩意兒後來還成為了工程部的“作業指導書”?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歪打正著。這個又出乎他的意料,或許是夜班綻放風采的結果,猶如一枚來自夫夷大地的苦瓜,默默無聞地呼吸著陽光,一旦時機成熟,綻放神韻,苦中有樂。
1996年9月,秋風突然傳過來好消息,工程部來了一個名叫吳陽的工程師。他直接聽命於麥生,實權在廖主管之上。他是長沙人,祖籍湖北,四十來歲,身材消瘦,手腳細長,鼻高方眼,戴個眼鏡,顯得斯斯文文,鏡片裏卻總是閃出和藹可親的光芒。他是機械係本科畢業生,善於言表,待人和氣,很快與同事們打成一片。因陳平安學過機電,恰巧與工程師有著共同的話題,而且是湖南老鄉,很快拉近了他們的距離,猶如兄弟一般,說話辦事,沒有半點拘束感。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當陳平安與吳工程師下象棋時,因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一邊興致勃勃地下棋,一邊有聊不完的話題,不知不覺談到機電維修之事。
陳平安趁機毛遂自薦,說自己曾寫了篇關於“機電維修有關事項”的文章,不知吳工程師是否有興趣?吳工程師如獲至寶,拍手稱讚,希望他快點簡單介紹下內容。陳平安自然樂意,便簡單地解說大概內容,主要是機器的操作、檢查、維修、保養等記錄。吳工程師眼前一亮,立即起身,要他詳細說下去。陳平安就裝模作樣地說了起來。
他私自認為,在這個機電維修行業裏,不能盲目地去幹,還是要有技巧,特別要有一個詳細的保養計劃與正確的指導方案,如果機器壞了才去維修,那叫亡羊補牢,如果在機器壞之前進行必要的檢查、保養,從而保證其正常運轉,這叫日常維護。
具體地講,結合廠裏的實際情況,對於一樓紙板部的機器,每天都要進行徹底的檢查;對於二樓紙箱部與啤機部的機器,每周僅檢查一次即可;在檢查發現問題時,都要詳細做好檢查記錄;如果能及時處理的故障,就立即處理,如果當時不能處理的故障,而且暫時不會影響生產的故障,就等到星期天或者員工放假時,工程部全軍出動,抓緊時間維修與保養,以維護機器正常運轉,從而保證生產正常進行。特別在紙板部的值班電工,每天檢查機器時一定要實事就是地執行,並要拿好手電筒,仔細查看變速箱、鏈條、軸承是否缺油?機器是否漏油、漏水、漏氣、漏電?機械部分是否靈活或者有無磨損?電路部分是否髒汙、接線頭是否鬆動、電線是否老化、電流是否超載……
吳工程師聽完陳平安的話語,迫不及待地叫他拿出來,隻想一睹為快。陳平安高興地答應了。
吳工程師看完後十分喜悅,當場誇獎他說:“陳平安呀,這是寶貴的財富呀,堪比大學教材,實踐出真知,一點不假。由此看來,你這個長期夜班上得好呀。”陳平安雙手抱拳,笑笑咧咧地謙虛一番。雙方哈哈大笑一陣。
然後,吳工程師拿著陳平安的“機電維修有關事項”稿件,馬上向麥生推薦。真沒想到,麥生看後喜笑顏開,大加讚賞。
第二天下午,工程部召開全體會議,通過協商後一致通過吳工程師的倡導。麥生帶頭鼓掌歡迎,大家也跟著鼓掌,辦公室充滿了**,充滿了喜悅。
然後,工程部在得到陳平安的允許下把稿件使用電腦打印多份,標題為“工程部作業指導書”。接著,吳工程師給工程部每人發放一份,並要求好好學習,公司也存檔,成為了ISO的正式文件。
陳平安不僅由此得到表揚,而且獲得了一定的獎勵。當然,這是血汗的結晶,也是紛紅的回憶,他自己一直保存著原件,有時翻閱起來,覺得有點意思,溫故而知新嘛。
1997年6月,太陽火紅,車間悶熱,機器轟隆隆地感歎著,夏哥呀,你要是這個性子,將來肯定會娶不上媳婦的。不過,在宿舍門衛室前,歡舞樹枝上的兩隻喜鵲,無畏炎熱,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常言說,“喜鵲叫喜,烏鴉叫喪”更有詩曰,“喜鵲登枝盈門喜,春花爛漫遍地春。”難道今天有什麽好喜事?
果不其然,陳小軍同學突然出現在廠門口,陳平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非常高興。因為他倆在高中同窗三年,感情融洽,久別重逢,自然有點小激動呀。
曾記否,那是1988年的夏天,陳平安高二時有幸成為學生會幹部,分配在生活部,主抓全校的勞動、衛生、生活等工作。對於生活管理方麵來說,他要配合學校領導與輪值老師執勤,負責全校學生的就餐、排隊、端飯、分菜等工作,時刻在就餐區域巡邏,發現亂丟飯菜者,立即予以製止,如果不服的,就要上報處分,以保證學校擁有一個清潔的生活環境。
恰巧有一個中午,他在執勤當中遇上了一個任意倒剩飯的同學,隻身上前勸阻。然而,對方不但不聽,反而嘲笑陳平安說:“我倒剩飯管你什麽事呢?你算老幾呢?”
陳平安作為學生會幹部,當然不能放之任之,盡力控製好情緒,好言相勸道:“好同學,學校是我家,清潔靠大家。我真心希望你好自為之。”對方仍然執迷不悟,甚至要動手打人?恰在這時,陳小軍同學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幫助陳平安解圍……
無事不登三寶殿,陳小軍同學是來請陳平安去進廠的。他在深圳石岩鎮華生紙品廠做紙箱部主管,香港的羅小姐(廠務經理)要他來請陳平安去做機電維修部的主管。陳平安望著這個不速之客,笑嘻嘻地考慮著,覺得自己快要邁進三十的人了,呂香華因有身孕也剛好回老家了,再者外麵的世界很精彩,也該出去闖闖,碰碰運氣,千萬別錯過了季節。陳平安滿口答應了陳小軍同學的請求。
陳平安飛回宿舍,立刻與吳工程師商量。吳工程師開始不同意,似乎舍不得他離開。陳平安隻好擺事實,講道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家都是湖南老鄉,請吳工程師無論如何要網開一麵,並要他幫自己一把,不然就斷了他的財路嘛。
最後,吳工程師終於被他說服,難為情地答應了他的請求。薑小軍、趙候山、陳平權等同事表示熱烈的祝賀,宿舍門衛室處的喜鵲也在歡舞著,喜叫著,似乎叫醒了陳平安轉廠的希望。
於是,陳平安辦理好急辭工的手續,並與所有的同事們打過招呼,就去華生紙品廠做維修部主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