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 諸葛北伐之路的攔路虎

張郃是三國時的名將,初事袁氏,在劉表、袁紹帳下做偏將軍,未受重用。官渡之戰,張郃歸服曹操,在長期的戎馬生涯中,他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人。漢末應募討黃巾,為軍司馬,屬冀州牧韓馥。馥敗,歸袁紹,以功拜寧國中郎將。袁、曹官渡之戰,紹遣將淳於瓊等督糧於烏巢。曹操自將劫糧。張郃對袁紹說:“曹操率精兵劫糧,淳於瓊不是對手,急引兵相救。”袁紹謀臣郭圖說:“救糧是下計,不如趁此拔曹操營壘。”張郃說:“曹營堅固,一時攻打不下。若淳於瓊有失,我軍無糧,則盡為曹操所擒。”袁紹不聽,隻用少數輕兵救淳於瓊而用重兵攻曹營。正如張郃所言,曹操攻破淳於瓊,袁軍大潰。張郃憤其計不用而降曹。曹操大喜,譽之為韓信歸漢,拜為偏將軍,都亭侯。從此,張郃在曹軍中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幹,在一係列戰爭中建立奇功,升為平狄將軍。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親統大軍自陳倉出散關,進攻盤踞漢中的張魯。張郃先率兵擊破了擋道的興和氐王竇茂,接著又奉命帶領五千人,為曹操大軍開路。兵至陽平關,擊敗了守關的張魯之弟張衛,斬其將楊任,張魯逃至巴中後投降。曹操命夏侯淵與張郃留守漢中,自己班師而歸。張郃又率軍攻下巴西、巴東二郡,準備徙其民於漢中,但被蜀將張飛擊敗,張郃棄馬從山路逃回南鄭,身邊隻剩數十人。這是張郃一生中少有的慘敗,但曹操並未怪罪於他,反而委任張郃為**寇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親率精兵,分十部夜襲張郃,張郃堅決抵抗。這時,征西將軍夏侯淵聞訊後帶領精兵趕來救援,劉備手下大將黃忠迎擊夏侯淵於漢中定軍山,“勸率士卒,金鼓震天,歡聲動穀,一戰斬淵,淵軍大敗”(《三國誌·黃忠傳》)。夏侯淵被殺後,劉備並未感到輕鬆,劉備深知,他的勁敵是張郃而不是夏侯淵。據《三國誌·張郃傳》引《魏略》載: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夏侯淵被殺後,曹魏軍一時群龍無首,麵臨滅頂之災,軍心十分混亂。在這危難關頭,“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是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張郃受任於危難之際,毅然挑起了主將的重擔,軍隊的情緒迅速安定下來,曹魏軍也轉危為安。曹操親自領軍增援漢中,接回了駐守漢中的軍隊,但漢中卻被劉備奪走。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其子曹丕即魏王位,封張郃為左將軍,晉爵都鄉侯。同年,曹丕篡漢稱帝,封張郃為鄚侯。在魏文帝時,張郃曾與曹真一起討平盧水胡人及東羌,又與夏侯尚渡江擊江陵,均有功。魏明帝即位後,派張郃鎮守荊州,曾配合司馬懿,於祁口擊敗孫權將劉阿。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春,諸葛亮大舉北伐,一出祁山,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蜀,一時聲勢大振。曹魏舉國震動,魏明帝親自趕到長安督戰,並“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曾有聲有色地描寫了司馬懿在街亭打敗馬謖,諸葛亮不得已設空城計的故事,戲劇舞台上出現的也是司馬懿的形象,但實際上,這次領兵與諸葛亮對壘的主將不是司馬懿而是張郃。受命守街亭的蜀將馬謖不據城防守,而是依南山紮營,結果被張郃派人斷了汲水的道路,軍隊不戰自亂。由於馬謖慘敗,諸葛亮不得不率軍退回漢中。由於這次勝利意義重大,魏明帝賞給張郃封邑千戶。

此時,司馬懿在荊州操練水軍,準備攻打東吳,明帝又特意命張郃率關中諸軍前去助戰。因為冬季水淺,大船難以通行,張郃率軍駐紮在方城待命。公元228年秋,諸葛亮又兵出散關,進攻陳倉。魏明帝慌了手腳,他派人日夜兼程,將張郃招回都城,命張郃領兵前去救援。明帝親自設宴,為張郃送行。席間,明帝憂心忡忡地問,會不會不等救兵趕到,陳倉就被攻破呢?張郃胸有成竹地回答:“蜀軍一共隻有不到十天的軍糧,等我趕到,諸葛亮早就退回去了。”果不出張郃所料,在他率兵趕路途中,諸葛亮的軍隊已因缺糧退走了。張郃班師回京,魏明帝對張郃更加倚重,封他為征西車騎將軍。

太和五年(231),諸葛亮又出祁山,這是他第五次出兵北伐。魏明帝仍然派張郃領兵抵禦。張郃率軍至略陽,諸葛亮退保祁山,“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本傳裴注《魏略》)。張郃被諸葛亮伏兵射殺於木門道。(周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