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疇 寧死不受封賞的風骨名士

在官渡之戰前後,黃淮地區一大批豪強地主和世族名士相繼投向了曹操一方,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為曹魏立國奠定了基礎,把曆史朝三國鼎立的方向推進了一大步。這些拒袁投曹的人物中,有一位兼具豪強與名士雙重身份的人物,他就是田疇。

一、膽識過人的青年使者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郡無終(今天津薊州區)人。喜讀書,善擊劍。他青年時期,正值黃巾起義失敗後,各地大小軍閥趁機擴充實力,火並不已;有的豪強地主築塢自保,逞雄一方,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田疇的家鄉屬幽州轄區,幽州牧劉虞是漢室宗親,頗有“勤王”之誌。他與擁兵自重的公孫瓚不和,又曾經開罪於韓馥、袁紹等軍閥,感到處境孤危。他想派人到長安朝覲皇帝,但因幹戈擾攘,使命艱難。左右的人推薦二十六歲的田疇做使者,劉虞就備禮召請,任命田疇為從事,配備了出行的車馬。臨行前,田疇向劉虞建議道:“現在道路阻隔,強盜縱橫出沒。若打著出使官員的旗號,將會被人指名道姓,傳揚開去。請允許我以私人身份出行,可望到達長安。”劉虞應允。田疇回去,挑選家客和勇壯青年二十人組成騎兵,劉虞親自送他們上路。

田疇等人沒有照常往南走,而改道西麵的居庸關,出塞沿北山(即陰山)直奔朔方(今內蒙古五原)。然後,由小路抵達長安,呈上了劉虞的表章。朝廷下詔拜田疇為騎都尉,他固辭不受。朝廷高度評價他的忠義,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同時征辟,他都不就,得到朝廷批複,立刻馳回。可是,田疇尚在歸途中,劉虞已為公孫瓚所害。田疇到後即祭奠拜謁劉虞之墓,在墓前陳發朝廷封贈的詔文。公孫瓚聞之大怒,懸賞捕獲田疇,責問他為什麽徑自去哭劉虞之墓,不送詔文給自己。田疇並不畏懼,反而指斥公孫瓚:“殺害了無罪的長官,又與其僚屬結仇。這樣行事,燕趙之士都將跳東海自殺,豈有忍辱屈從之士?”公孫瓚囚禁了他,後經人勸說,才予以釋放。

二、率族自保的一方豪帥

田疇回到家中,率領全家族和外姓依附者共幾百人,遷徙到徐無山(今河北玉田)中,營建深山險要處,擇平敞之地而居。田疇親自耕作奉養父母。百姓逃難來歸附,數年間多至五千餘家。大家一致推舉田疇主持眾人之事,他倡導立公約加以管束,規定殺傷、盜竊的處罰以及打官司的辦法,包括死罪、抵償等法令二十餘條;又製訂婚嫁禮儀,興辦學校。頒布實行後,地方安靜,以至於道不拾遺。這樣,田疇便成為擁有部曲的一方豪帥。他的威信遠達於烏桓、鮮卑等少數部族,他們各派翻譯和使者送來貢品和禮物。田疇均安撫接待,教他們不再抄掠。袁紹也想拉攏利用他,屢次召請,授以將軍印。袁紹死後,其子袁尚又召請,田疇始終不去。

三、善辨大局、諳熟軍事的有識之士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軍北征烏桓,未抵無終,先派使者請田疇出山,又命他的軍謀掾委婉致意。田疇命部下快去整理行裝,唯恐向曹操報到遲了。這是因為他早已打定了投曹的主意。在此以前,好友邢顒曾告訴他,要先行一步,投曹去做一番平定天下的大事業。田疇就讚揚他是“民之先覺”。當時,有勢力的豪強和有名望的士大夫都在觀測政治風雲,決定自己的去就。稍有眼光的人,大都看出袁紹非托身之主,因為“紹貌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三國誌·荀彧傳》),連袁紹的部下,如荀彧、郭嘉、許攸、張郃等,都先後叛歸曹操,尤其是官渡之戰後,客觀形勢已經不允許田疇再觀望等待了。

曹操任命田疇為司空戶曹掾,讓官員帶領來見自己,向他詢問軍事。經過交談,曹操說:“這樣的奇才不是我可以使喚的吏員。”於是,舉為茂才,拜為蓨令,隨軍顧問。時值夏季多雨,濱海低窪積水,道路泥濘不通。烏桓又在山上據險扼守,大軍不得前進。曹操感到很棘手,問田疇有何良策。田疇說:“這條路常有積水,淺處不通車馬,深處不載舟船,這種困難已經很久了。北平郡的舊治平岡,縣境有著名的盧龍道。由此道出盧龍塞,可達烏桓首領蹋頓駐紮的柳城。自光武帝時,通柳城的路已塌陷不通,至今近二百年了。不過,有隱蔽小路,可以摸索前行。目下,烏桓會以為大軍到無終,遇阻而退,因而防守鬆懈。如果我們悄悄回軍,從盧龍口越過險峻的白檀山,進入無人地帶,路近而便。趁其不備,突然襲擊,一戰可以取下蹋頓的首級。”曹操采納了這個計策,下令退兵,在水側路旁的大樹上題字做了標記:“現在暑熱,路不通,等到秋冬再進軍。”蹋頓派出的偵探騎兵看見標記,信以為真。曹操命田疇率部曲為向導,上徐無山,出盧龍塞,過平岡,登上白狼堆。曹軍距柳城二百裏,烏桓才驚奇地發現。這時,袁紹之子袁尚已敗投烏桓,遂與蹋頓率兵前來迎戰。曹軍陣斬蹋頓,袁尚和少數潰兵逃到遼東太守公孫康那裏,也全被斬首。

田疇獻策襲破烏桓,是他對曹魏,也是對曆史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烏桓本是漢代一個強大部落,漢初,曾被匈奴破滅其國。後烏桓反抗,與匈奴發生戰爭。公元前78年,漢朝的大將軍霍光派度遼將軍範明友追擊匈奴,趁烏桓戰後疲弱,加以襲擊殺戮。烏桓自此與漢結仇,數次攻入塞內。東漢初,大批烏桓部眾雖內附,但時叛時服,整個北部邊境常受侵擾。尤其是當年內附後多移居遼東、遼西、北平三郡的烏桓部族寇略這三郡更厲害。東漢末,烏桓各部以蹋頓為首的一支最強悍,蹋頓統率三郡烏桓,袁紹曾結其為外援。袁紹官渡敗死,袁尚率殘部投烏桓。曹操襲破烏桓,徹底消滅了袁氏殘餘勢力,肅清了邊境,穩定了新占領區的局勢。他南下與劉表、劉備、孫權等爭天下,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因此,田疇的獻策,確為曹操立了大功。同時,由於消除了三郡烏桓的侵擾,那裏的人民得以安寧從而發展生產。

四、立功辭爵的名士風度

曹操破烏桓,論功行賞,封田疇亭侯,食邑五百戶。田疇認為自己率族入山本為避難,誌向和名節上未顯揚,以小功圖小利違背他的初衷,堅辭不受。曹操理解他的心情,允許他辭去爵賞。

公孫康送來袁尚的首級,曹操下令:“三軍有敢哭之者,斬!”田疇以為袁尚曾召辟過自己,便去吊祭,曹操也沒有過問。田疇將家屬及族人三百餘家遷到曹操的大本營鄴城,曹操賜予車、馬、穀、帛,他全部散給族人故舊。後來,曹操追念田疇功勞特殊,後悔自己當初允許他辭去封爵,是成全一人的名節,而損害了臣子必須服從君主任命的大法。於是,曹操又要以原爵封他。田疇上書陳情,以死自誓。曹操不許,要帶他到皇帝那兒直接拜爵,前後四次,他仍不肯受封。糾察官員彈劾他潔身自好而違背臣節,隻圖博取美名,應該送官處以刑罰。曹操為慎重起見,把此事交由兒子曹丕與大臣們廣泛討論。曹丕等人認為,最好不要強迫他受封,而表彰他的節操。曹操又讓夏侯惇勸其受封,田疇知道來意而不說話。夏侯惇在他那裏住了一宿,第二天臨別,撫摩田疇的肩背,懇切地說:“田先生,主上如此殷勤,難道你不念這一片好意嗎?”田疇說:“我豈能賣盧龍換取爵祿?您是了解我的,還來強迫我。若不得已,請讓我自刎在您麵前,以明心跡!”夏侯惇隻好回去複命。曹操知道田疇不會屈從,就拜他為議郎。公元214年,田疇四十五歲,病卒,到底沒有接受封侯之賞。(王天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