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 亂世之中,不進則退

劉表出身於皇室。東漢末年,他盤踞大江南北,在中原兵戈交鋒、風雲變幻的歲月裏,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惜,由於他缺乏遠見,徘徊觀望,不圖進取,坐失良機,終於被曹操鯨吞覆滅。

一、從“八俊”到荊州刺史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魚台東北)人,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代。東漢後期,宦官專政,正直的人遭受排擠,邪惡的勢力甚囂塵上。一些知名人士出於對社會風氣的不滿,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往往喜歡互起名號,標榜清高。一時間,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大名士,什麽“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等。劉表身材魁偉,氣度不凡,又是皇室同姓,頗能贏得人們的青睞,因此時人便把他和另外七位知名人士合稱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後漢書·黨錮列傳序》)意思是號稱“八俊”的人,都是人中的英傑。這些人經常在一起批評朝政,對宦官擅權尤為不滿。宦官對他們也恨之入骨,便在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大興黨錮之禍,李膺、杜密、範滂等二百多人慘遭殺害。當時,劉表也在逮捕名單之中,隻因為事前得知消息,逃亡外地,才幸免於難。

黨禁解除後,他被大將軍何進征召,做了他手下的北軍中侯。初平元年(190),荊州刺史王睿被長沙太守孫堅所殺,朝廷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蜂起,袁術又在魯陽(今河南魯山)陳兵,虎視眈眈,長沙太守蘇代、華容長貝羽等也都阻兵作亂。劉表初上任,麵臨這種險惡的形勢,苦於應付,便隻身騎馬到宜城(今湖北宜城),向南郡人蒯越和襄陽人蔡瑁請教。蒯越,字異度,荊州豪族,頗有名氣。據說曹操平荊州時,曾給荀彧寫信說:“得到荊州我並不怎麽高興,高興的是得到異度。”足見蒯越的聲望已非尋常可比。蒯越見劉表求教,便精辟地論述道:“太平時節治理國家,首先要推行仁義;動亂時節治理國家,首先要研究權謀。兵不在多少,關鍵看是否得到人才。袁術勇猛而不善於決斷;蘇代、貝羽大兵出身,都不值得憂慮。唯有‘宗賊’貪婪殘暴,是當今的大害。我們派人到他們那裏,用利加以引誘,他們肯定會帶一幫人來降服。那時您再殺掉壞頭頭,安撫錄用有才能的人。大家都希望安居樂業,聽到您有這樣的恩德,前來投奔的人一定會接踵而至。您兵多將廣,南憑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不費多大氣力就可平定,袁術即使想來撈一把,也是徒勞的呀!”劉表聽了十分高興,便請蒯越派人引誘“宗賊”,一共來了五十五個,全殺掉了。隨後,又擊敗他們的軍隊,把他們編入部曲之中。“宗賊”隻剩下張虎、陳生還占據著襄陽,劉表又派蒯越與龐季隻身前往勸降,二人見大勢已去,隻好歸附。至此,江南“宗賊”都平定了,許多郡守縣令見劉表如此強盛,紛紛扔下官印,逃之夭夭。荊州八郡完全被劉表控製,蒯越也因功做了劉表的大將。

荊州是南北交通的要衝,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南北軍閥都對它垂涎已久。先是袁術曾聯合孫堅攻打荊州,劉表初戰失利,孫堅圍攻襄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劉表的將領黃祖前來援救,孫堅被流矢射中身死,餘眾敗逃,袁術隻好暫時打消奪取荊州的念頭。接著占據長安的李傕、郭汜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也前來拉攏劉表,封給他一大串顯赫的頭銜: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武成侯,假節,等等。但這種封官許願還沒等劉表答複,李、郭就垮台了,漢獻帝被曹操迎往許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老於世故的劉表為了保存實力,一麵向朝廷進貢,一麵又與袁紹勾結,采取了騎牆的態度。建安元年(196),驃騎將軍張濟又引兵入荊州界,攻打穰城(今河南鄧州),劉表再次麵臨危機。不料,在這緊急關頭,張濟也中箭身死,荊州又一次轉危為安。張濟身亡的消息傳來,荊州大小官員都來向劉表祝賀。劉表為了籠絡張濟的部下,竟假惺惺地說:“張濟是因為走投無路才來的,我們身為主人,沒有接待好人家,還使雙方打了起來,這不符合我的本意。現在我隻能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賀。”劉表耍的這一招果然奏效,張濟的部下聽了以後,消除了顧慮,一個個都歸順了劉表。

外圍的敵人剛剛被擊敗,轄境內的割據勢力又反叛了。長沙太守張羨平時桀驁不馴,劉表常感厭惡。張羨懷恨在心,他依仗自己在江、湘一帶有一定影響,於建安三年(198)率領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發動叛亂,劉表圍攻幾年都未取勝。後來張羨病死,他的兒子張懌繼父之業,劉表再次發動攻勢,一舉拿下長沙,接著又收複了零陵、桂陽。從此,劉表“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裏,帶甲十餘萬”(《後漢書·劉表傳》),成為長江中遊地跨大江南北,實力雄厚的大軍閥。

二、不圖進取,坐以待斃

劉表平定四境後,在“政績”上也下了些功夫,他曾“起立學官,博求儒士”(《後漢書》本傳);又延聘學者綦毋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影響所及,關西、兗州、豫州一帶的學者都慕名而來。劉表的文治武功使荊州一度出現相對安定的局麵。

在這有利的形勢下,假如他能審時度勢,利用矛盾,積極進取,統一北方的功勞說不定能有他一份。但後期的劉表逐漸喪失了早年的銳氣,他滿足於荊州這塊暫時太平的天地,隻想坐觀虎鬥,不在發展中求生存,結果一次又一次喪失了良機。

建安五年(200),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袁紹曾派人向劉表求援,此時劉表如果全力支持袁紹,戰局有可能改觀,劉表的勢力也會擴展到北方。但他臨事不決,態度曖昧,“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見劉表徘徊觀望,一致勸說他早拿主意,或者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兩雄之間“乘其弊”;或者看清形勢,量力而行,擇其善者而從之,千萬不能把兩雄都得罪了。他們認為當今隻有曹操深孚眾望,因此主張歸附曹操,說這是“長享福祚,垂之後嗣”的“萬全之策”(《三國誌·劉表傳》)。歸附之後,劉表真能“長享福祚,垂之後嗣”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韓嵩、劉先等人隻看到其有利的一麵,沒有看到其不利的一麵。但他們批評劉表“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這些見解還是非常中肯的。此時的劉表哪怕是在策略上暫時與一方聯合,也比“安坐而觀望”強得多。但劉表並未認真思考這個建議,隻是決定派韓嵩到曹操那裏探聽一下虛實。韓嵩追隨劉表多年,深知他“外貌儒雅,心多疑忌”,臨行前心懷不安地對劉表說:“我這次去京師,天子很可能任命我官職,那樣一來,我就成了皇上的臣子,不再是您的現職官吏了。做皇上的臣子就得聽從皇上的命令,也就不能再為您效死了。請您三思。到那時候,千萬不要怨恨我。”劉表以為他是害怕出使才這麽說,便強令他去。不出所料,韓嵩到了京師,漢獻帝果真拜他為侍中,遷零陵太守。回來向劉表報命,“深陳太祖威德,說表遣子入質”(《三國誌·劉表傳》)。劉表大怒,懷疑韓嵩有貳心,召集群僚,要當眾殺他。幸虧劉表的妻子蔡氏極力勸阻,再加上拷問隨行人員,並未發現韓嵩有什麽背叛行為,才收回殺機,但仍把韓嵩囚禁獄中。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殺了袁譚,占領冀州,為了追殲袁熙、袁尚,親自率領大軍北征烏桓。這對劉表來說,又是一次擴展實力的好機會。劉備建議他乘虛而入,襲擊許都;曹操的部下們也都擔心劉表會派劉備抄後路。但曹操的謀士郭嘉早把劉表的弱點看透了,他一針見血地說:“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禦備,重任之則恐不能製,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三國誌·郭嘉傳》)曹操也讚同這個看法,說“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三國誌·武帝紀》裴注引《魏書》),於是曹操放心大膽地遠征去了。劉表果然沒有接受劉備的建議,待到清醒過來時,曹操已揮戈南下,直奔荊州來了。

劉表不但遇事遲疑不決,而且對傑出的人才心存疑忌。劉備本來與劉表有親屬關係,稱他為兄長。初投荊州時,劉表還親自到郊外迎接,待之以上賓之禮,並且撥出一些軍隊,讓他駐紮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荊州的北大門。可是,當他看到荊州豪傑紛紛結交劉備時,又產生疑心,竟暗中提防劉備,當然更談不上什麽重用了。

劉表既然疑忌人才,自然也就不能廣泛地發現人才。諸葛亮輔佐劉備前居住於襄陽城西的隆中,他所結交的朋友崔州平、徐庶等也都居住在荊州,對於劉表來說他們都是難得的人才,可惜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寶貴的人才白白埋沒。隻有劉備慧眼識英雄,一到新野便發現了他們,千方百計挖了去。

劉表曾規勸袁譚兄弟不要自相殘殺,可是他在兒子繼承問題上卻又重蹈袁紹的覆轍。本來劉琦是長子,又非常“慈孝”,繼承荊州刺史是理所當然的,但少子劉琮“娶其後妻蔡氏之侄,蔡氏遂愛琮而惡琦,毀譽之言日聞於表”(《後漢書·劉表傳》)。而劉表又非常寵愛蔡氏,對蔡氏言聽計從,因而決定廢嫡立庶。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舉進攻荊州,劉表背上長疽早已癱在**,又吃這一驚嚇,一命歸天。十四歲的劉琮承繼了荊州牧,劉琦被排擠到外地,做了江夏太守。

劉琮剛一上台,身邊的蒯越、韓嵩、傅巽等人便慫恿他歸附曹操。在一片主和聲中,劉琮無計可施,隻好舉州投降。後來,曹操又把他調離荊州,做了青州刺史。劉琦則跟隨劉備南征,赤壁之戰結束後病死江南。至此,統治荊州近二十年的劉表,終於被曹氏所取代。(宋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