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 改朝換代的“清道夫”

董卓是東漢末年窮凶極惡的大軍閥。公元189年,董卓帶兵入洛陽,專斷朝政,擅自廢立,成為漢末軍閥混戰的導火線。公元190年,關東兵起,董卓焚洛陽,挾漢獻帝西遷長安,東漢實際上名存實亡。

一、從行伍到執掌一方的太守

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今甘肅岷縣)人。臨洮為隴西郡南部都尉治,在西漢時是一個防禦羌人的邊陲重鎮。這一帶地理形勢山高水險,本是羌中之地。這裏的漢族居民與羌人交接,騎馬彎弓,養成了勇武剽悍的習性。董卓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習俗中成長起來的一個雄略人物。

董卓出身於一個武官家庭。其父董君雅是潁川郡綸氏縣縣尉。縣尉領縣兵,維持地方治安。董卓生來力大體壯,有一副好身軀,粗猛有謀。史稱他“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後漢書·董卓傳》)。他青年時遊曆羌中,盡與羌豪結交,精通羌胡事,被羌胡人視為豪俠好漢。董卓成為大軍閥,他的基幹隊伍就是以羌胡人為主體的涼州兵。

東漢時西羌擾邊是一個嚴重的邊患。西羌就是遊牧在青海高原廣袤土地上的羌人,那時還是塞外民族,但和漢朝有密切的經濟聯係,稱臣納貢,時叛時服。歸服漢朝的羌人被移居在涼州(今甘肅境內),稱東羌。由於受腐敗的東漢王朝官吏的壓迫,安帝永初元年(107),東羌暴動,反抗朝廷。隨後,東西羌聯合擾邊,直到靈帝建寧三年(170)才被涼州將段熲等人撫定。西羌擾邊,長達三十六年,東漢政府支出的直接戰費就達五銖錢320億錢。兵鋒禍及當今甘肅、山西、陝西及四川北部等廣大地區。甘肅首當其衝,境內羌人也最多,戰禍最烈。董卓盛壯之年,正是兵連禍結之時。他少年從軍,從一個行伍武夫,升為中郎將、前將軍,就是在羌漢戰爭中發跡的。

董卓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董擢早死,弟名董旻。董卓母池陽君公元192年卒,時九十歲。假定董卓母三十歲許生卓,可以大至推定董卓生於公元132年。董卓二十歲左右從軍,積資被涼州刺史成就辟為從事,職銜涼州兵馬掾。董卓巡守邊塞,擊破羌胡,斬獲千計,立下了軍功。公元162年,董卓三十歲,為並州刺史段熲推薦,入衛京師為羽林郎。公元167年,董卓升為中郎將張奐的軍司馬。這一年董卓與另一司馬尹端共同作戰,擊敗了侵擾關中的東羌、先零羌五六千騎。論功行賞,董卓拜郎中,遷廣武令,曆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戊己校尉督護西域,是二千石的高級武職。靈帝建寧二年(169),張奐坐黨獄被禁錮,董卓連坐免官。熹平元年(172),袁隗為司徒,段熲遷司隸校尉。董卓原是段熲故吏,得到段熲的幫助,被推薦給袁隗做了司徒掾。

公元184年,黃巾大起義,董卓被起用為東中郎將,與北中郎將盧植並擊河北、山東黃巾。董卓兵敗被免官。公元185年,西邊涼州戰事吃緊,又給董卓帶來了東山再起的機運。當時,涼州韓遂趁黃巾起義的機會割據金城(今甘肅蘭州),對抗朝廷。東漢政府派司空張溫西征,董卓又被起用為破虜將軍。漢軍分兵六路,五路都吃了敗仗,董卓獨全眾而還,屯駐在扶風,拜為前將軍。公元188年,韓遂與涼州司馬馬騰聯兵反漢,有眾十餘萬,東犯關中,圍陳倉(今陝西寶雞)。靈帝派左將軍皇甫嵩與董卓聯兵進討,擊退了韓遂、馬騰,董卓勢力進一步膨脹。董卓應受皇甫嵩節製,但他驕縱抗命,朝廷深以為憂。公元189年,靈帝征董卓為少府,要他交出兵權,卓抗旨不就。靈帝無奈,隻好改派他為並州刺史,調離關中,但董卓仍不交出涼州兵,以前將軍頭銜擁眾駐河東觀變。靈帝再一次姑息,就地委董卓為河東太守,使他成為執掌一方的大吏。這時董卓五十九歲,是東漢第一個恃眾抗命的大軍閥。

二、冠絕一時的雄韜武略

公元189年四月靈帝死,太子劉辯即位,年十四,史稱少帝,朝廷大權旁落在外戚大將軍何進手中。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何進無能,召董卓帶兵入京相助,實際上是引狼入室。這給早懷異心的董卓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東漢京師在洛陽。董卓從涼州兵馬掾到前將軍帶兵入洛,已經曆了三十多年的行伍生涯,身經百戰。當時東漢朝廷裏,沒有一個將軍是他的對手。以鎮壓黃巾而負有盛名的兩個中郎將皇甫嵩和朱儁都十分害怕董卓,被其玩弄於股掌之中。

董卓的雄韜武略冠絕一時,無論用兵打仗,還是玩弄權術,他都有一套。

先說用兵。董卓善用疑兵,瓦解對手的意誌,頗有韜略。公元185年,追擊韓遂的隴西之戰,六軍有五軍皆敗,董卓獨全師而還,用的就是疑兵脫險。當時董卓率師三萬進討漢陽,討伐支持韓遂的先零羌。董卓在望垣縣(今甘肅秦安)北,被數萬羌胡所圍,糧食乏絕,進退迫急。董卓假裝在渭水上築堤捕魚,迷惑敵人,而暗中從堤下渡過渭水撤退,然後決堤阻擋追兵,脫離了險境。羌胡又去抄董卓的退路,董卓早在進兵之前就留下一支精兵扼守要衝。羌胡不敢追擊,董卓安全退軍。

公元189年八月,董卓入洛,步騎不過三千。當時京師官兵甚盛。司隸校尉袁紹擁有西園八校尉禁軍的指揮權,當時曹操是八校尉之一,任典軍校尉。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殺了以後,何氏部曲為後將軍袁術所控製。濟北相鮑信又募來一支山東兵,執金吾丁原有驍將呂布。這些力量合起來十倍於董卓而有餘。董卓覺察自己勢單力弱,於是過四五天就將部眾在夜裏暗地拉出軍營,天明又大張旌鼓而還,造成援軍不斷入京的假象。董卓這一手竟鎮住了一時人傑袁紹、袁術、曹操等人,使他們紛紛逃出京師,禁軍及何進部曲統歸於卓。曹操欲刺殺董卓,卓防範嚴密,不得下手;董卓又離間丁原部曲,收買呂布為義子,使呂布殺丁原而並其眾,於是董卓勢力大盛。

董卓的政治手腕也不凡,且雄略過人。他進兵洛陽,冠冕堂皇發表清君側誅討宦官的表章,爭取輿論支持。但是未等董卓入京,二袁已誅除了宦官。少帝派公卿去阻止董卓入京,董卓趁此威迫公卿大臣,堂而皇之施以強權。他對公卿大臣說,諸公大人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傾危,有什麽資格來阻止我進京!

董卓入洛之後,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廢了少帝,更立少帝弟陳留王劉協為獻帝,控製皇權。當時獻帝隻有九歲,成為董卓任意擺弄的傀儡。他毫不手軟地殺害何太後,拔掉了朝官和名士所憑籍的旗幟。與此同時,董卓外示寬柔,起用黨人名士做朝官,外放大臣為牧、伯、太守,平反黨人冤獄,“以從人望”(《後漢書·董卓傳》)。周毖、伍瓊、鄭公業為尚書,何顒為長史、荀爽為司空,陳紀、韓融等染黨錮者為列卿。外放尚書韓馥為冀州刺史,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刺史,張谘為南陽太守,張邈為陳留太守。對名將朱儁表麵親近而內心忌憚,表為太仆。董卓自為太尉,統掌兵權,以朱儁為副,但不讓他掌握一兵一卒。

關西是董卓的根本。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招撫了涼州的馬騰、韓遂,又征召了關中潛在的政敵皇甫嵩和京兆尹蓋勳。左將軍皇甫嵩屯駐扶風,有雄兵三萬。蓋勳鼓動皇甫嵩起兵響應關東軍夾擊董卓。本來皇甫嵩的兵謀比董卓還高一籌,但其雄略不足以駕馭董卓,於是乖乖地交出兵權,到洛陽去做城門校尉。董卓為了使皇甫嵩屈服,先給了他一個下馬威,逮捕皇甫嵩入獄,然後放出來用為禦史中丞。蓋勳孤掌難鳴,也隻好接受征召,到洛陽去任越騎校尉。這樣董卓就有了一個安定的後院。公元190年,關東諸侯起兵討董卓,於是董卓挾持獻帝,遷都到長安。

皇甫嵩和朱儁是朝廷倚為柱石的兩位智勇雙全的大臣,又手握重兵,但他們兩位均被董卓壓製,這一來滿朝文武更拿董卓沒有辦法。董卓誌驕意得,稱太師,穢亂宮廷,是事實上的皇帝。

三、遺臭萬年的禍國大盜

董卓完成廢帝更立後,大權在握,自為相國,入朝時可以帶劍穿鞋上殿,朝見皇帝也可以大搖大擺慢步行進。東漢兩百年承平,京師貴戚宅地相望,金帛財物,家家殷實。董卓放縱士兵剽擄,隨意抄沒,**掠婦女,處處“搜牢”——意思是牢固封藏的財物也要搜索出來。何太後合葬於靈帝文陵,董卓趁機掠取陵中隨葬珍寶,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嚴刑脅眾,公報私仇,國家法紀全被踐踏。董卓公開宣言,“我的麵相,無比尊貴”(《後漢書·董卓傳》裴注引《魏書》)。由於關東兵起,董卓才未能篡逆。

董卓退出洛陽,挾帝西遷,更加暴露了他的凶殘。他發掘諸帝寢陵及公卿塚墓,收其珍寶,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一個盜墓賊。董卓還把洛陽及其周圍二百裏內幾百萬居民驅趕入關中,將房屋燒光,雞犬殺盡。被驅趕的人民,沿途缺糧,更遭野蠻的涼州兵的踐踏和搶掠,死亡無算,積屍滿路,史稱“舊京空虛,數百裏中無煙火”(《三國誌·孫堅傳》裴注引《江表傳》)。東漢兩百年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巍峨帝京,成了一片瓦礫場。

接著,董卓又把關中弄得殘破不堪,他大肆搜刮,敲剝黎民,築塢於郿縣,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等,號曰“萬歲塢”,積屯了三十年的軍糧,珍藏黃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綾錦綢緞堆積如山。董卓得意揚揚地聲稱:“事成,雄居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後漢書·董卓傳》)足以看出,董卓把個人的榮辱完全建立在千百萬人的屍骨上。

為了滿足自己無止境的貪欲,董卓還椎破了秦時所鑄的銅人、鍾,毀壞了漢時流行的五銖錢,更鑄小錢,造成物價飛漲,穀一鬥至數十萬。平民百姓又蒙受了一層災害。

公元192年四月,司徒王允利用呂布與董卓的矛盾,謀殺了董卓,長安士女出賣衣裝首飾,沽酒相慶,士卒皆呼萬歲,百姓歌舞於道。董卓肥大的屍體被暴露在街頭示眾,守屍的士兵用草繩盤結在卓屍肚臍上,點燃作燈,光明達旦,一直到整個屍體成了一堆灰燼。一代窮凶極惡的禍國大盜,終於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而遺臭萬年。

四、剽悍凶殘的涼州兵團

董卓是被王允用計謀殺的,所以董卓死後,禍患仍在繼續,因為董卓的部曲涼州兵團未受損傷。所謂“涼州兵團”,是一支漢羌混合隊伍。這支軍隊是董卓在長期對西羌作戰中精心培植起來的部曲武裝,它的基幹是湟中義從和關中羌胡,有三萬餘人。董卓東出,招降納叛,極盛時有十餘萬人。但董卓倚重的是涼州將、羌胡兵。董卓死後,擾亂長安的四大將都是涼州人:李傕,字雅然,北地人;郭汜,又名多,張掖人;張濟,武威人;樊稠,金城人。四將中又以李傕、郭汜兩人最為桀暴。

董卓挾帝西遷,涼州主力部署在潼關以東防範關東諸侯。董卓部將牛輔屯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州區),董越屯澠池(今河南澠池西),段煨屯華陰(今陝西華陰),張濟屯弘農(今河南靈寶西)。牛輔為董卓女婿,部眾最強。李傕、郭汜為牛輔的部將,涼州智士賈詡為牛輔的謀士。董卓死後,王允沒有處理好善後之事,不赦宥董卓部曲。牛輔雖然被部將殺死,但眾心不安,於是推李傕、郭汜為首,用賈詡的計謀,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殺向長安。李傕、郭汜沿途收兵,與樊稠、張濟等匯合,有眾十餘萬。公元192年六月,涼州兵攻破長安,殺王允等公卿百官及長安人民一萬餘人。

公元194年,馬騰、韓遂攻長安,又適值天旱大饑荒,穀一鬥五十萬,豆麥一鬥二十萬,人相食,白骨委積道路。公元195年,李傕、郭汜爭權,連月相攻,死者萬數。東漢盛時,關中戶口有數十萬,經過這場浩劫,“二三年間,關中無複人跡”。富庶的關中,遭涼州兵擾亂,一片荒殘。

涼州兵剽悍凶殘,戰鬥力強,破壞性大。涼州兵無論羌漢,都勇猛善戰,這是在關西長期戰亂中錘煉出來的。從公元189年八月董卓入洛,到公元198年四月李傕在長安覆滅,涼州兵在東漢末的曆史舞台上活躍了近十年,給神州大地帶來了極大的破壞。關中和中原的經濟遭到嚴重摧殘,人口死亡數百萬。“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曹操:《蒿裏行》)這就是涼州兵在兩漢四百年繁華的西京製造的人間悲劇!當時傳播文化的書籍是用手寫的簡策帛書,傳播不廣,京都所藏,極為珍貴。不知書的涼州兵,把珍貴的簡策帛書毀壞,把文書縑帛製成帷囊,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董卓和他的涼州部曲,都是一些殺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公元190年二月,正當社祭之時,董卓遣兵至陽城,殺盡祭社男子,擄掠婦女財物,將人頭係在車轅上,詭稱“攻賊大獲”,高呼“萬歲”,回到洛陽。董卓俘獲了關東兵,用布纏裹,倒立於地,熱膏灌殺之。董卓在長安,有一次去郿塢巡行,讓公卿百官在長安西門外設宴送行,董卓殺數百降人助宴。被殺的人,先斷其舌,次斬手足,然後挖去眼睛,最後投入滾燙的開水活活煮死。王允殺董卓,因王允是太原人,李傕、郭汜恨王允而遷怒並州人,不分青紅皂白,把軍中並州人男女數百全部斬首。董卓及其部將就是這般凶殘。

李傕、郭汜和他們的主子董卓一樣,愈是凶殘,愈是加速自身的滅亡。他們在火並中自相殘殺。樊稠為李傕所殺,郭汜為其部將所殺,張濟在出關攻穰(今河南鄧州)中戰死。公元196年,原董卓部屬關東將董承和河東將楊奉、徐晃等趁李傕、郭汜火並的空兒,奉獻帝出關,東還洛陽。不久,獻帝為曹操所挾遷都許昌。公元198年,曹操以天子名義命屯駐華陰的涼州將段煨討伐李傕。李傕兵敗,被夷三族,董卓的涼州兵也就隨之消亡。賈詡和張濟之侄張繡等後來歸附了曹操。

五、董卓的凶殘性是東漢末腐朽政治的產物

窮凶極惡的董卓和他的涼州兵團在漢末登上曆史舞台,對社會進行了一場大劫掠,這並不是偶然,而是東漢腐朽政治的必然產物。

東漢後期腐敗政治的集中表現是宦官專政。到了桓靈二帝時期,前有“五侯”,後有“十常侍”。五侯是桓帝封為縣侯的五個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十常侍是靈帝時亂政的十個中常侍: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宦官專橫達於極點,不僅殺逐外戚,而且屢興黨獄,打擊朝官士大夫,“海內塗炭二十餘年”(《後漢書·黨錮列傳》),宦官子弟黨羽,布列州郡,禍害百姓,同盜賊一樣。他們隨意掠人妻女,奪人田宅,草菅人命,無惡不作,致使民怨沸騰,終於在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

黃巾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動搖了東漢政權的統治。然而,靈帝依然故我,更加信用宦官,成為腐朽的宦官集團的支柱,從而加劇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聯結豪強,圖謀廢除靈帝。涼州漢陽(今甘肅甘穀)人閻忠公然勸說皇甫嵩以兵威取漢自代,至於那些擁有強兵的方鎮牧伯,更是心懷異誌,等待時機,擁兵割據,董卓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大軍閥。

董卓入洛之前,包括袁紹、袁術、曹操等人在內的多數朝官名士,還想挽救將傾的大廈。外戚與朝官士族聯合反對宦官,企圖用清君側的方式來重整東漢朝綱。但是,何太後是依靠宦官之力得居正宮的,何進召董卓入京用強力脅迫太後,實際上是蔑視皇權,等於“倒持幹戈,授人以柄”,給窮凶極惡的董卓創造了幹政的機會,煽起他覬覦皇位的野心。

董卓入洛,殺了太後,廢了皇帝,另立新君,等於把神聖的皇權打落在地,一方麵遭到了擁漢派朝官士族的反對,另一方麵又煽起了大大小小軍閥的野心,東漢王朝就這樣分裂了,瓦解了。董卓以極其野蠻的手段殺逐擁漢派的朝官士族,最後兩者同歸於盡。漢獻帝回到洛陽,既無文臣,又無武將,成了一個空頭皇帝,於是成了曹操的“手中玩物”。可以說,董卓亂政替曹氏代漢掃清了道路,也就是說董卓扮演了一個“改朝換代的清道夫”的角色。隻是他的清除方式造成了社會的大破壞,開啟了軍閥混戰的局麵,使曆史前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