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項羽的弱點

十天後的一天清晨,一件大事傳遍了整個大秦,一時間,六國餘孽紛紛倒吸一口涼氣,徹底苟了起來,不敢露頭。

因為楚國貴族,項氏一族被滅了,存活下來的不足十人。

隻有項梁帶著年幼的項羽逃了出去,其他人全部被殺。

起因就是項梁把李斯派過去勸降的信使全部殺光了。

李斯本來是想派信使去尋找六國殘存下來的貴族和皇族。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文明人的方式解決問題。

就是告訴他們六國已經滅亡了,現在天下隻有大秦一個國家,望你們不要不識好歹,快快臣服。

隻要你們臣服,不說高官厚祿,起碼能得到優待,能夠富貴一生。

不得不承認,李斯丞相這個招牌挺好用的。

這些信使派出去之後,還真的有很多皇族跟貴族紛紛來到鹹陽城,直接放棄抵抗,不想再複國。

當然,也有一些極度痛恨清朝,一直想要光複救國的人。

比如項氏一族。

結果顯而易見,項梁把派去項氏一族的信使全部殺光了。

然後李斯又拍了第二波人。

結果又殺了。

這下李斯徹底憤怒了,我派一次,你殺一次,什麽意思?

真當他這個丞相沒有脾氣不成?

隨後大軍壓境,項氏一族直接涼涼,被大屠殺。

不得不說,項梁挺作死的。

就是因為項氏一族的毀滅,導致很多正在望風的貴族,紛紛膽怯,不敢再次進入鹹陽了。

李斯知道之後,後悔萬分,早知道自己不這麽衝動了,嚇壞了別人,這樣自己怎麽勸降六國的餘孽?

不過事已至此,李斯也不在乎了,不願意投降的,直接殺了就行。

廷尉府!

項氏一族被滅的消息也傳到了嬴炎這邊。

“現在項羽恐怕才11歲吧,不足為懼。”嬴炎默默的計算時間。

比起劉邦,項羽在他眼中,根本不足為懼,不僅是因為他現在年齡還小,還因為他身上致命的缺點太多。

首先就是剛愎自用,除了他的叔父項梁,沒人能勸得動他,就是一頭蠻牛。

比如兵仙韓信原本就是項羽的人,結果項羽根本就看不上他,韓信一怒之下就投奔了劉邦。

第二個缺點就是沒有大一統思想。

曆史上的項羽為什麽會敗?嬴炎個人認為,是他錯過了最好的稱帝時間。

當時有個約定,劉邦,項羽誰第一個進入鹹陽,誰就是關中王。

當初雖然是劉邦第一個攻入鹹陽,但當時劉邦的勢力弱小,根本就不是項羽的對手,為了不引起項羽的猜疑,直接約法三章,然後等待項羽進入鹹陽。

項羽進入鹹陽之後,隨便封劉邦為漢王,然後就把劉邦打發了,根本不承認劉邦為關中王。

劉邦即使再不甘心,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還是避其鋒芒離開了。

這時候項羽為關中王,他強,劉邦弱。

隻要項羽這個時候建立大一統皇朝,建立楚朝,將全國掌握在自己手中,劉邦會成功嗎?

答案很難,幾乎不可能。

想要推翻一個大一統王朝,是非常非常難的。

就算劉邦有蕭何,韓信,張良的幫助,但同樣困難,在大一統王朝麵前,當時的劉邦太過於弱小。

可惜項羽偏偏沒有稱帝,反的自封什麽西楚霸王,說的難聽點就是諸侯王,根本就不是皇帝。

推翻大一統皇朝困難,但推翻一個諸侯王就相對容易多了。

可以說,項羽硬生生的錯過了最佳的時間,把自己玩死了。

當初鴻門宴也是,機會塞到項羽嘴邊了,他還能吐出來。

其實這也不能怪項羽,秦朝身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大一統思想很少人會擁有,他們都習慣了春秋戰國時期多國存在的狀態。

“唉!除了我跟父皇還有死去的劉邦,這天下還有誰有大一統思想?”

“扶蘇沒有,連謀聖張良也沒有,他一直想光複韓國,兵仙韓信最大的野心也隻是當個齊王,皇帝一詞對他們來說太陌生了。”

嬴炎不禁感歎,除了死去的劉邦,這天下恐怕也隻有他自己跟秦始皇有皇帝的思想,有大一統的思想了。

其他人恨不得曆史倒退,回到戰國時期的那種狀態,這是屬於思想上的束縛,連傳說中的謀聖張良都不能幸免。

他前世甚至看過一些營銷號亂吹,說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項羽最終打敗了劉邦,直接稱帝了!

以前自己小,不懂事,現在懂得多了,再看這樣的言論,想想就好笑。

項羽就算真的能贏劉邦,他也不可能皇帝。

因為他沒有大統一的概念,也不承認皇帝這種製度。

在他看來,皇帝這種東西就是暴君秦始皇自創的,扔在地上都沒人撿。

他恨關於秦朝的一切。

皇帝是什麽?叫天子不好嗎?一個暴君搞出來的違背祖宗之法的製度。

為什麽要天下一統?戰國七雄不好嗎?七個國家,七種文化相互碰撞,多麽燦爛的時代。

就像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樣,多好啊!

這就是項羽內心的想法。

我們不能拿後世的上帝視角去看待古人,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當時皇帝的確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陌生的,根本沒多少人理解皇帝跟以前的天子有什麽區別。

據說,項羽在攻入鹹陽之後,曾經向自己的手下承諾,秦朝滅亡之後,他會把天下劃分成十八塊,賞給有功之臣。

再加上他自己就是第十九個王了。

讓天下從完整的國家變成19個國家,擁有19種文化,寫著不同的19種文字。

這分明就是開曆史倒車,逆天而行,這麽看來,劉邦反而才是順應天道的天選之子。

如果真的讓項羽成功了,100年後,等項羽死了,19個諸侯國肯定又會相互打架,然後最強的七個留下來,變成新的戰國七雄!

然後又出現一個類似秦朝這樣的存在,一統天下。

所以說,別說項羽最後失敗了,就算成功,他也沒有當皇帝的命。

人人都說項羽忠義,但他更喜歡劉邦,因為他虛偽,也正是因為他的虛偽,他笑到了最後。

項羽所謂的忠義隻是對待自己人,對待敵人完全不一樣。

據《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

項羽在攻滅秦朝的過程中,發生過6起大屠殺事件。

就是六次屠城!

無數百姓慘死於刀下,簡直慘不忍睹。

雖然說戰爭是無情的,但是跟百姓有什麽關係?就因為他們是秦國的百姓,而不是六國的百姓嗎?

而劉邦呢?

因為他虛偽,因為他弱小,比項羽弱小,所以他不能屠城,他要維持自己老好人的形象,這樣才能得到人心。

所以進入鹹陽之後,他約法三章,約束自己的手下,不拿百姓一分一毫。

就是靠著這種虛偽,他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曆史上並沒有記載劉邦有過大規模的屠殺,小規模屠殺應該有。

也就是說,曆史上還沒有明確記載劉邦屠過城。

如果項羽成功了,天下分成十九塊,項羽活著的時候可能平靜,當他死了之後,肯定又會戰亂。

19個國家相互討伐,百姓再次顛沛流離,家中的男丁被迫充軍,為了支撐軍費,賦稅加重,一切都會大亂的。

所以站在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劉邦是更好的選擇。

(沒有貶低項羽的意思,他的確很猛,千古無二,但就他那種思想還有屠城的行為,反而更彰顯出劉邦虛偽的高明之處。)

“一個沒有大一統思想的11歲小屁孩,他的威脅比劉邦小多了,我可以慢慢和你玩。”嬴炎絲毫沒把項羽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