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任正非在華為經常對員工講“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他說:“一杯咖啡吸取宇宙能量,敢於與世界名流喝咖啡,聽聽人家的想法,開闊我們的視野,也會給我們啟發,少走彎路。”

任正非2017年12月11日在喀麥隆代表處講話時說: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並不是咖啡因有什麽神奇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習慣,開放、溝通與交流。你們進行的普遍客戶關係、投標前的預案討論、交付後的複盤、飯廳的交頭接耳,我都認為是在交流,吸收外界的能量,在優化自己。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廳也隻是一個交流場所,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交流的機會與場所,不要狹隘地理解形式。

法國的花神咖啡館是百年來文人作家的交流場所;摩洛哥裏克咖啡館是二戰期間各國間諜的交流場所,不是有《北非諜影》嗎?老舍茶館、成都的寬窄巷等是用品位吸引人們去交流,你約不到人,咖啡館就是可被動獲得機會的邂逅,不僅僅是學術。

我強調公司要開放,見識比知識還重要,交流常常會使你獲得一些啟發。

我覺得你們年紀輕輕就走出國門,就到了艱苦地區,不要自閉於代表處,自閉於首都,要大膽融入當地社會,更重要的是要融入當地的上層社會,市場的機會、格局的形成,都在他們手裏。西方人好運動,你們固守在“閨房”中,如何交朋友?打球去、滑雪去、水上運動去,一切運動都是接近客戶的機會。沒咖啡,勝似咖啡。

任正非推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倡導開放的思想交流與智慧碰撞。他將這種思想落實到了製度上,建立屬於華為的“羅馬廣場”,讓大家自由闡述自己的觀點。在華為內部,這個機製就是“華為心聲社區”,讓華為人免責提意見。

任正非強調指出,華為的高級幹部和專家要少幹點活兒,多喝點咖啡。視野是很重要的,不能老像中國農民一樣,關在家裏埋頭苦幹。美國是很開放的,這是我們不如美國的地方。2013年,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寫了一篇文章《數字社會的下一波浪潮》,就專門講“過去擁有的知識已經沒有意義了”,知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視野。

那麽,喝咖啡與開闊的視野有什麽內在聯係呢?

在這個咖啡杯裏,以華為員工為核心,團結世界所有同方向的科學家,淡化工卡文化。如果那些科學家做出了跟華為員工同樣的貢獻,那麽就要給他們同樣的待遇。

“不求他們歸我們所有,不限製他們的人身自由和學術自由,不占有他們的論文、專利,隻求跟他們合作。”任正非更進一步地說,“咖啡杯裏不僅要有有學問的科學家,還要有一些‘歪瓜裂棗’瞎搗亂,也期望‘黑天鵝’飛到這咖啡杯中來。”

與此同時,華為還設立了創新研究計劃,為全世界的高校與科研機構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咖啡吧”,在這裏大家可以交流思想,分享技術,還可以與華為談合作。通過HIRP(華為創新研究計劃),華為大力支持全球同方向的科學家。讓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像燈塔一樣,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別人,不影響科學家們去推動產業化。顯然,創新需要一種自由交流的氛圍和機製,以開放的姿態來吸收宇宙能量。

2019年6月17日下午,任正非在深圳與《福布斯》著名撰稿人喬治·吉爾德和美國《連線》雜誌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進行了長達100分鍾的對談。

任正非在談話中表示,信息社會是合作共贏的,各國不可能孤立發展。在信息社會,一個國家單獨做成一個東西是沒有現實可能性的,所以國際上一定是走向開放合作的,隻有開放合作,才能滿足人類文明的需求,才能以更低的成本使更多人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福祉。

所以,任正非要求華為高級幹部和專家“要多參加國際會議,多喝咖啡,與人碰撞,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擦出火花,回來寫個心得,你可能覺得沒有什麽,但也許就點燃了熊熊大火,讓別人成功了。隻要我們這個群體裏有人成功了,就是你的貢獻。公司有這麽多務虛會,就是為了找到正確的戰略定位,這就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故事點評】

任正非講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鼓勵華為幹部、員工多與外界溝通和交流,多與全球最優秀的人喝咖啡,多聽人家的想法,開闊自己的視野,從中受到啟發,豐富自己的思想。

其實,任正非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和西方“咖啡裏的世界”都是一種激發集體智慧的交談方法、一種工作會議討論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幾個人坐在咖啡桌旁促膝而談,通過與其他人交流,從而不斷激發新的創意,創造集體智慧,尋找新答案、新思維、新方法。要知道,未來的社會一定是開放、合作、融合、共贏的。特別對企業管理者來說,如果不具備“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心態和能力,那麽就很難把企業持續地經營下去。任正非告訴我們:要想成就有高度的事業,就必須敞開胸懷,擁抱未來,多與智者對話,與名人為伍,與國際同步,與高手過招,隻有這樣才能成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