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營一杆槍

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多次提到“全營一杆槍”。“全營一杆槍”是一句台詞,出自電視連續劇《絕密543》。2018年,任正非在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2012實驗室管理團隊座談會上發言時講了“全營一杆槍”的故事。

電視劇中的背景設定是:1958年,中國空軍最早的導彈部隊成功組建。

有一個地空導彈二營,營長叫肖占武。他帶領全營性格各異的戰士,克服技術、資源、人員素質、作戰條件等重重困難,擊落來犯敵機,首開世界防空史上用地對空導彈擊落U-2高空偵察機的紀錄。

“全營一杆槍”是二營官兵自己想出的口號,圍繞二營的使命——打下飛機,體現了全營不同角色都要聚焦使命目標、互助協同、共擔榮辱的導向。要實現“全營一杆槍”,對團隊的領導力、團隊成員的專業性以及對考核激勵、協同機製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二營在完成導彈發射的整個過程中,需要三套班子密切配合:一套靈活沉著的指揮班子,一套全過程動作準確的操作班子,一套技術精湛的維修班子。二營官兵就像大腦指揮身體作出行動一樣精密配合、環環相扣。有一位空軍首長把這一過程形象地稱為“全營一杆槍”,後來,“全營一杆槍”逐漸發展成為地空導彈部隊的一種特殊的戰鬥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地空導彈部隊上下一條心、團結友愛的精神文化上,更體現在他們精密協同的作戰流程上。在“全營一杆槍”的作戰體係下,舉全力於一點,隻為那一瞬間發射的精確命中,掃除一切來犯之敵!

任正非從“全營一杆槍”中受到啟發。他指出:“未來二三十年,人類將進入智能社會。麵向新的時代,公司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的身邊),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這既是激發我們不懈奮鬥的遠大願景,也是我們所肩負的神聖使命。”

在任正非看來,華為公司要成為智能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這將是一個持久的、充滿挑戰的曆史過程,也是華為的長期機會。在這一過程中,研發團隊要扛起重任,成為公司走向未來的發動機。研發團隊要堅持客戶需求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強大的“基礎平台”,這個基礎平台就像東北的黑土地。傳輸和交換不是平台,但它是平台的基礎,華為連接全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1萬多億美元網絡存量的傳輸交換,把它轉換成平台,讓所有的“莊稼”成長,帶給客戶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這是華為人的一個理想。未來是贏家通吃的時代,華為主航道的所有產業都要有遠大理想,要麽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全球第一。為此,華為要“打造一支胸懷夢想、充滿活力、團結奮進的研發隊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營一杆槍,持續構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任正非指出,“全營一杆槍”的目的就是要打下飛機。對華為公司來說,隻有商業成功,才能說明市場銷售與服務好,才能說明產品有競爭力,也才能說明技術領先。隻有從2012實驗室到P&S、從研發體係到市場體係都做到“全營一杆槍”,華為才能實現商業成功。因此,華為人不能孤芳自賞,不能把問題全推到他人身上。“全營一杆槍”意味著麵向客戶需求,華為人要構築從機會到變現的E2E全流程解決方案能力。一個營的官兵必須凝聚為一個整體,聚焦一個目標,才能取得勝利。

【故事點評】

“全營一杆槍”,看似簡單的五個字,卻道出了地空導彈二營過五關斬六將、出奇製勝、戰功顯赫的製勝法寶。“全營”體現的是團隊的格局觀,“一杆”體現的是團隊的文化血脈,“槍”體現的是使命。

對部隊來說,“全營一杆槍”的目的就是要打下來犯的敵機;對華為公司來說,“全營一杆槍”意味著麵向客戶需求,各個部門要團結協作,互為補充,齊心協力,持續構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正如任正非所說:“全營一杆槍,一個營的官兵必須凝聚為一個整體,聚焦一個目標,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