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代名將當中,朱棣屬於異類。他是君王中的戰將,是戰將中的君王。

朱棣,生於公元1360年,崩於公元1424年,享年65歲(按正史說法,計算虛歲)。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原被封為燕王,就藩北平。後通過“靖難之役”奪取政權,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死後廟號“明太宗”。嘉靖年間,皇帝朱厚熜為了把自己的老爹(朱祐杬)抬入太廟,決定把朱棣由宗升級為祖,廟號改為今天人們所熟知的明成祖。

朱棣出生在南京,卻不留戀江南煙雲,吳儂軟語,偏偏喜愛金戈鐵馬、塞北黃沙。如果說,霍去病、竇憲、李靖這些戰神打仗是為了實現人生理想、家國情懷,那麽朱棣作戰很可能就是因為他本身喜歡戰爭。早年當王爺的時候他就領兵出征,大敗蒙古納哈出部,收降近二十萬人,大得朱元璋歡心。

原本與皇位無緣的朱棣,因為太子朱標早逝,燃起了奪嫡的希望。但一點點火苗,很快被朱元璋給徹底澆滅——他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在強調宗法製度的傳統社會,這意味著朱棣和平接班已不可能。

朱棣的一生除了老爹朱元璋似乎沒向誰低過頭,自然也不會向命運低頭。既然你不給,那我就搶回屬於自己的“白帽子”!王上加白,正是姚廣孝送給他的人生理想。於是,朱棣變成了起兵奪權的藩王。

這與大明王朝其他幾位以藩王入繼大統的皇帝不同,這些藩王大多是以小宗入繼大宗的名義繼承的帝位:明英宗朱祁鎮敗家,親征瓦剌被活捉,兒子太小,國家又處於危亡之秋,所以隻能由他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鈺入繼大統;明武宗朱厚照貪玩,自己釣魚落水,病死無子,與他血緣最近的表弟明世宗朱厚熜繼承大統;明熹宗朱由校死得稀裏糊塗,也沒有留下兒子,他的親弟弟朱由檢繼位。

這三位親王繼位都是在皇帝不在位的情況下繼承的,而朱棣的皇位卻是他自己靠武力從在位的建文帝手裏奪過來的。

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決定著手削藩,朱棣決心起兵奪權。“靖難之役”隨即打響。

“靖難之役”中,朱棣是指揮若定的戰神。

戰爭開始之前,朱棣所處的位置僅僅是北平一隅之地,要對抗的卻是建文帝朱允炆背後幾乎整個國家的軍事、經濟力量。這時候,沒有人認為朱棣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雖然在濟南、東昌慘遭敗績,但是朱棣掌握了敗而不潰的本事,每次都能涅槃重生。最終,朱棣拋開之前步步為營的顧慮,決定**,攻取金陵,一舉成功。經過四年苦戰,朱棣於公元1402年打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遂自稱皇帝,改年號“永樂”,史稱“永樂大帝”。

朱棣作為軍人自然有脾氣,而且很大很爆。攻下南京後,建文帝雖然找不到,但是建文帝手下一幫人還在,而且這幫人還都不斷表示要和他戰鬥到底。於是,這些建文遺臣就變成了朱棣的出氣筒,搞出“壬午殉難”的大慘劇。死在屠刀之下的,包括“誅十族”的方孝孺,以及被油炸了也不拜朱棣的硬漢鐵鉉。

但是,和老爹朱元璋有計劃地屠殺功臣不一樣,朱棣殺人很多時候是出於“**”,輪到自己治理國家,朱棣又變成治隆漢唐的聖君。

朱棣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有為君主。和自我吹噓、自我陶醉的乾隆皇帝不同,他的武功是實實在在的。繼位之後的朱棣,遷都北平,定名北京,奠定了大明天子二百四十年多年戍守邊境的基礎。

遷都的同時,朱棣統治下的大明開啟了四方征伐模式。朱棣派大將張輔多次遠征安南,他自己也沒有閑著,統領大明主力北伐蒙古,一直掃**到成吉思汗誕生的地方——斡難河,成為中國曆史上打得最遠的漢族皇帝。

與漢武帝、明太祖這種喜歡坐鎮後方統籌全局的統帥不同,朱棣喜歡親臨戰場,甚至親自提刀上馬,衝陣砍殺。“靖難之役”時他就曾多次身臨險境,北伐蒙古時他甚至和戰士一起挨餓。朱棣更是一個少有的關心普通士兵疾苦的皇帝:南征時,他曾經多次把自己的馬匹讓給受傷生病的戰士。

這些舉動讓朱棣本質上不像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而像一個愛兵如子的將軍。相較於長期在皇宮裏的嘉靖、萬曆皇帝,朱棣更喜歡塞外草原,金戈鐵馬。

朱棣本人似乎也不喜歡繁雜的政務。上台伊始,他就創建了內閣,將幾位親信官員引入其中,讓他們幫助自己處理具體政務;同時,他還命令太子監國,實際上賦予了太子不下於宰相的行政權。

朱棣還幹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三保太監下西洋。雖然南宋時期,中國就與阿拉伯世界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通道,泉州市舶司的長官一度還由阿拉伯人擔任,但是,中國官方意義上的大規模航海活動,在五千年曆史中有且僅有鄭和這一次。

既是反王,又是戰神,還是聖君,拋開這些光輝,朱棣終究就是個複雜的人,他既主宰了自己的命運,又被命運所左右。

作為皇帝,他身世成謎:到底他的母親是誰,時至今日也沒有定論。

既然已經選擇了奉天靖難這條道路,也已經做到了逆天改命,那麽對朱棣而言就沒有什麽祖宗成法是不能更改的。

於是,朱元璋說不準立宰相,朱棣就搞出內閣;朱元璋說太監不得幹政,朱棣就造了東廠;朱元璋建都南京,朱棣就遷都北京。“我的命運我做主,老爹說的已經不算了。”

大明的模樣,在朱棣時代已經開始有了變化。

朱棣之後,到了嘉靖、萬曆,他們更是連朝會都不參加,躲在後宮二十多年不出來辦公。真正維持大明王朝行政運轉的是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六部執行和禦史督查這套完整的行政流程。皇帝完全可以被這些行政機構排除在外,變成精神象征和橡皮圖章。

比如,嘉靖初年的“內閣首輔”楊廷和,不僅可以直接決定誰當皇帝,甚至可以決定誰當皇帝他爹!萬曆年間“閣老”張居正,教皇帝讀書時,竟然敢對著九五之尊大喝:“其色如勃!”不但如此,張居正還可以規定皇帝吃飯必須節約,然而張居正自己卻可以浪費,坐36人抬的大轎子往返北京與江陵之間!

東廠首席長官東廠提督太監更是權勢滔天,明末魏忠賢擔任的就是這個職務,最後被當時官員集體尊稱“九千歲”。

朱棣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或許這就叫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強如朱棣也抵擋不住曆史的客觀規律。

朱棣波瀾壯闊的一生,最後在他鍾愛的塞外草原走到了終點。他生於戰火,死於班師,成就了不朽的功業,也犯下了殘暴的罪孽。他是一個充滿矛盾、有血有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