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與外賓的酬酢

自從美國芮恩施公使,及瑞典皇太子,親訪梅君,及法美兩總督約談以後,駐華各國公使,都曾來訪談。尤其英國藍博森公使,感情更好。梅君每次到上海、廣州等地方,各國領事也都約宴,其中香港總督,對梅君更特別誠懇。並且凡各國到平來遊曆的政治家、文學家、美術家、實業家、以及遊曆團等等,更無不托使館或本國紳商介紹,去訪梅君一談。大致外國人到北平來,都把「故宮」、「天壇」、「長城」、「訪梅君」、「觀梅劇」,作為同等必要的遊程。我與梅君對於這些來訪的人,也都盡力招待,一則可以盡國民外交的義務;二則借用這機會,作出國演戲的宣傳,所以對來訪的人,或請茶會,或約宴飲。十幾年來,這種局麵大小約有八十餘次之多,被招待的也有六七千人。並且每次招待時,外交部也定派官員來指導,幫助一切。自政府南遷以後,駐平的外交官員仍來助理,尤其是交通部路政司司長劉竹君先生,更熱心的幫同招待,接洽宣傳。

至於每次招待方法,一切用具,都純粹是中國古式的。菜蔬茶點,都用中國極精美的食物;杯盤盞箸,以及屋中的點綴品,更無一處不用中國式的,尤其要選擇最可表現中國精神古雅高貴的樣式。因為這樣可以使西賓眼光一新,比較容易留點深刻的印象。壁上書畫,總要懸掛墨筆山水,寫意花卉,因為藉此可講解中國戲劇。按說圖畫必須像真,這是世界公認的學說,亦且是毫無疑義的道理。然而中國的繪畫不大講像真,專注意用筆,這大概是由像真進一步,成為美術化了。(此非題內之文恕不詳論)中國戲也正是這個道理,一切舉止動作,言談表示,都是由像真演進為美術化。又因歐美人士數十年來,頗注意中國書畫,所以借此來解說中劇,更易了解。除此以外,又將十餘年來,搜羅到關於戲劇的圖畫陳列出,請他們看,並為之解釋說明。大家聽了,大致都首肯,且頗感興趣。所以他們回國以後,都常來信聯絡感情,對於梅君赴美一層,尤其熱心:有代為籌劃的,有代為布置的,都極願盡這義務。這也算是招待外賓的一種成績:然而所費的精神、時間、金錢,也就不可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