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反間計成擒敵將,軍令狀敗走江湖

1

入夜時分,貴州巡撫王三善帥帳中眾將雲集。王三善道:“貴陽已被十萬叛賊圍了十月之久,朝廷命本官與徐時逢、範仲仁三路大軍前去解圍,可如今徐、範二軍敗逃,隻剩本官一萬二千人馬,如何救得了貴陽?眾將可有良策?”

參軍常輝道:“稟大人,如今叛賊勢大,我等貿然進取無異於自取滅亡,以末將愚見,不如固守遵義,奏聞朝廷,再派大軍來援。”

王三善心中懼怕,聽了常輝之言,微微點頭。

唐海道:“不可,軍情緊急,豈可延誤,叛賊看似強大,卻是烏合之眾,且安邦彥有勇無謀,何足畏懼?”

王三善歎氣道:“敵我勢力懸殊,何去何從,容我細慮。”

這時傳令官來報:“貴州巡撫李橒派來信使郭言求見大人。”

王三善忙傳信使入見,隻見一個三十來歲的精壯軍士進帳跪拜道:“末將乃李大人手下副將郭言,奉我家大人之命送密信與王大人。”

王三善接過書信一看,對眾將道:“李大人約我內外夾擊叛賊。”

唐海從郭言背後出列,拱手拜道:“稟大人,我等正商議率十萬大軍內外夾攻,不想李大人竟然與我們想到一塊去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大人,莫若讓信使稍作休息,大人這就修書一封讓他帶回,約李大人三天後子時同時進擊,給逆賊一個措手不及,全殲叛軍,活捉安邦彥。”

唐海一邊說一邊向王三善使眼色,王三善素知唐海多謀,遂道:“好,請郭將軍暫且休息,我立即修書一封與你帶回。”

郭言退出營帳,眾將紛紛議論,王三善問道:“唐海,我們僅有一萬二千人馬,你為何說有十萬大軍?莫不是想安慰李橒,促使他堅守不降?”

其他眾將也都不解唐海深意,紛紛詢問。

唐海笑道:“大人,眾位將軍,貴陽之圍可解矣。”

王三善大喜,急急問道:“唐將軍有何妙計?”

唐海道:“貴陽城被圍得水泄不通,李大人怎可能派出一員副將衝出來報信?且十月圍城,城內官軍、百姓早已缺衣少食,人馬困乏,這位副將郭言如真是李橒派來求救的,出了貴陽城外一定是馬不停蹄,晝夜狂奔,到了遵義必然汗流浹背,氣踹籲籲,而此人軍服嶄新,精神飽滿,跑了兩百裏路卻毫無倦意,難道不奇怪嗎?”

眾人大悟,王三善道:“莫非這是安邦彥之計,故意誘我?”

“唐海敢以人頭擔保,必是。”

王三善道:“唐海,你既然識破詭計,又不當麵揭穿,莫非另有良策?”

唐海臉色一沉,肅然道:“末將以為,以我等目前兵力,即便與李大人內外夾攻也不能取勝。不過,如果我們號稱十萬雄兵,再虛張聲勢,安邦彥定然膽寒,必會深夜撤退,那時,我們趁機追擊,不僅可解貴陽之圍,而且必定小有斬獲。”

王三善撫掌大笑:“好,妙計,妙計,有唐將軍在,何懼叛賊!來呀,筆墨伺候,本官親自給李大人寫信。”

王三善寫完密信封好,欲傳郭言進帳,唐海道:“大人且慢。”唐海來到帥台前,取了一本書放置於帥案上,低聲言道:“大人讓那郭言來帥案領取密信,唐海自有計策誆他。”

王三善點點頭,傳令郭言進帳,手拿密信囑咐道:“郭將軍辛苦了,煩請轉告李大人,本官三日後子時定率十萬大軍擊破叛賊,望李大人到時出城相助,我們內外夾擊,生擒逆首。”

王三善說完,將密信放於帥案上,郭言見並無軍士轉遞,隻得自行走上帥台拿了信複又退回立定,問道:“末將來時,李大人隻說請王大人率精兵一萬來攻,李大人自帶兵五千出城追擊,內外夾攻,必定能大破賊軍,未曾想王大人卻有十萬雄兵在此。”

唐海笑道:“郭將軍有所不知,我們本來隻有一萬精兵,朝廷為了徹底消滅逆賊,從廬州調來精兵一萬,辰州調來精兵二萬,永州調來精兵二萬,柳州調來精兵一萬,思南調精兵兩萬,另撥付白銀十五萬兩在湖廣就近征兵一萬,我等之所以在遵義駐紮不前,就為等待各地援軍,如今援軍已到,天羅地網已經布下,三日後正是收網捉魚之時。”

王三善哈哈大笑道:“是呀是呀,你就回去轉告李大人,切莫著急,三日後貴陽城外一戰定乾坤。”

唐海又對郭言道:“少詹事徐光啟大人、光祿寺少卿李之藻大人、監察禦史楊廷筠大人已從澳門購得西洋大炮四門,半月前已運至遵義,此炮威力無窮,又加徐大人在京城辦練火器隊十五營,每營四千人,配備雙輪車、炮車各一百二十輛,西洋火炮十六門,中炮八十門,鷹銃一百枝,鳥銃一千二百枝,朝廷為檢驗火器隊戰力,已調遣一營兵力秘密前來助戰,明日即可抵達。總之,三日後子時內外夾攻,必要全殲逆賊,請李大人這兩日務必周密調度,切勿延誤戰機。”

其餘眾將都哈哈大笑,故作輕鬆狀,那郭言嚇得滿頭大汗,隻得強裝歡顏,告別眾將匆忙離去。

郭言走後,唐海道:“大人,請即刻調兵遣將,兵發貴陽。”王三善正要發令,又有點猶豫,問道:“唐海,我們就一萬餘人,真要去解貴陽之圍?萬一安邦彥不上當,我們豈不是自投羅網?”

唐海道:“末將敢以人頭擔保,此戰必勝。”

王三善大喜道:“好,唐海,我令你率精兵三千為先鋒,馬上啟程,秘密進軍貴陽,如果賊軍撤腿,擊鼓追擊,本官帶大軍隨後趕到。”

唐海領命而去,剛走到門口,又折身返回道:“大人,末將有一事請求。”

王三善道:“什麽事?”

唐海道:“軍紀嚴明,方可稱仁義之師,我軍在遵義駐紮數月,不少軍士滋事擾民,甚至濫殺無辜,百姓憤恨不已。今日唐海入城回來,見一道士被殺,屍浮烏江,經查,此事係軍士陳資、王萬所為,末將請求大人將此二人斬首示眾,以正軍紀,取信於民。”

唐海話音方落,旁邊一將怒道:“唐海,你這是何意?我手下軍士何時輪到你來管教?”

王三善見是千總劉毅,對唐海道:“如今大戰在即,正是用人之時,不可自斬軍士。”又對劉毅道:“劉將軍日後當嚴肅軍紀,切不可縱容屬下為非作歹。”

唐海道:“大人,末將並非有意與劉將軍過意不去,乃是為勝敗大計著想,此二人不斬,民心不附,於戰不利。”

王三善見唐海堅持要斬此二人,一時猶豫不決。劉毅擔心王三善經不住唐海勸說會斬了自己愛將,乃申辯道:“稟大人,陳資、王萬二人抓住一安邦彥奸細,經嚴刑拷打,供出今日他將與潛藏在遵義城內的另一奸細‘小蝦米’接頭,據奸細說,他並不認識‘小蝦米’,但他穿綠衣上樓飲茶,‘小蝦米’自會將一佛珠置於茶桌之上,依此為記。今日中午,陳資帶兵把守在茶樓外,王萬著綠衣上樓喝茶,不料剛一進去,卻碰到一個熟識的小二,那小二道了聲:‘軍爺也來喝茶’,想必是此話讓‘小蝦米’識破了王萬身份,隨即將佛珠棄在地上。王萬在茶樓裏見地上有佛珠滾動,卻不知是誰丟在地上的,頓時大怒,叫來陳資等人,將樓上喝茶的十個客人全部抓了起來。後來經過拷打,十人中無一人承認自己是奸細,二人無奈,隻好將十人全部殺死,分別丟棄在城外各處。大人,陳資、王萬為捉奸而殺人,使命使然,何罪之有?”

王三善默默點頭。

唐海怒道:“明知奸細隻有一人,卻要連同其他無辜九人毆死,還敢說無罪?”

王三善見唐海不依不饒,頗為不快,不耐煩地對眾將道:“大戰在即,眾將速速回營備戰,此事日後再議。”

主帥一錘定音,眾將遵命而退,唐海見狀,知道多言無意,也隻好默然退出。

2

郭言真名安宣,是安邦彥堂侄,現為帳中偏將。安邦彥圍貴陽十月不下,又聞王三善領兵駐守在遵義,遂陰遣奸細化名‘小米蝦’前往遵義打探軍情,十日後不見音訊,又派奸細再去查看,也是一去不返,於是心中焦慮,寢食不安。安宣道:“大王勿憂,王三善膽小如鼠,不敢前來解圍,不如設計誘其南下,將其殲滅。”安邦彥道:“賢侄有何妙計?”安宣道:“我喬扮成貴陽城內李橒的信使去遵義,定能賺他入彀。”安邦彥大喜,遂命安宣假扮成李橒手下的副將郭言,仿照李橒手跡書信一封前往遵義拜見王三善。

得知安宣從遵義回來,安邦彥召眾將聚於軍帳,安宣慌忙稟告:“大王不好了,那王三善老奸巨猾,原以為他膽怯懼戰,卻不知其人暗藏陰謀,我已探知他三日後率十萬雄兵和四千火器營偷襲我軍,特星夜趕來稟告,望大王早定良策。”

安邦彥與眾將大驚失色,安宣遞上王三善寫給李橒的書信,安邦彥接過一看,立即癱坐在帥位上,良久才道:“幸好賢侄探得此天大的消息,不然孤命休矣!”

眾將問道:“該如何是好?”

安邦彥道:“火速傳令,全軍西撤。”

安邦彥話音剛落,隻見一人出列道:“且慢。”

安邦彥一看,隻見此人身高八尺,臉色黝黑,孔武有力,乃是自己手下第一大將,苗疆第一勇士山勇,安邦彥道:“山將軍另有對策?”

山勇道:“一月前探子回報,王三善僅有一萬人馬,如何突然變成了十萬?其中定然有詐。”

安宣道:“官軍素來奸狡,善用計謀,王三善聚眾謀劃偷襲我軍,帥案上放著一本《海外火攻神器圖說》兵書,這些都是末將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豈能有假?”

山勇道:“正因為官軍奸狡,我們才需萬般小心,不能僅憑一封書信就撤軍了。”轉身又對安邦彥道:“大王,末將聽說王三善手下儒將,指揮僉事唐海足智多謀,神鬼不測,我們千萬不可上了他的當。山勇願領一萬精兵北伐遵義,一探虛實。”

安邦彥見說,亦覺有理,心中不禁猶豫起來。

安宣怒道:“山勇,你是何意?莫不是說王三善、唐海是諸葛亮、周瑜,大王和我是曹操、蔣幹?”

山勇道:“我並非此意,隻是覺得貴陽旦夕可破,此時撤退,功敗垂成,實在可惜。”

安邦彥躊躇難決,不得已目視軍師陳其愚,陳其愚道:“大王起兵,得四十八土目追隨,這四十八土目乃大王立社稷之根本,爭天下之利劍,不可貿然賭在此地。兵法雲:‘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我們可暫回大方,多留探子探聽官軍虛實,如果官軍確實隻有一萬餘人,那時再來爭勝不遲,如果他們真有十萬之眾,又有火器營助戰,我們退至大方,官軍也奈何不了我們。”

安邦彥大喜道:“軍師謀劃周全,乃上上之策。眾將聽令:大軍撤退百裏,避敵鋒芒,再留下五百精靈探子化為百姓模樣隱伏在貴陽城外,隨時打探王三善軍情,孤日後再來與他爭個雌雄。”

山勇本想再爭,卻不料安邦彥早已離座而去,無奈之下,隻好搖頭歎息地回到本部軍營。

3

安邦彥八萬大軍連夜撤離,唯有山勇所部一萬人遲遲不動,安邦彥得知後連下三道軍令催促,山勇無奈,隻得拔寨起營。剛走不到五裏,隻聽後麵鼓聲大作,殺聲一片,山勇即下令停止撤退,布陣迎敵。誰料軍士見大軍早已撤走,又聞西洋大炮威力無窮,個個心中驚慌,哪有心思迎戰,一萬人馬不僅沒有一個停住腳步的,反而一窩蜂似地加速逃跑,亂做一團,山勇雖厲聲辱罵亦不能止。

正在慌亂間,數千官軍掩殺過來,將山勇與數百士兵團團圍住。山勇大怒,挺槍衝殺,所向披靡,槍到處血濺甲胄,人過後橫屍塞道,官軍眾將無人能敵。

廝殺半個時辰後,山勇麾下士兵全被剿滅殆盡,戰馬也在刀光劍影中被砍斷一腿,自己連人帶槍掉下馬來。官軍一擁而上要擒,不料山勇一躍而起,大喝一聲挺槍又戰,複殺數十人,唬得眾官兵困住山勇,戰戰兢兢地不敢近前。

唐海聽聞有賊寇凶悍,眾官兵不敢近前,不禁勃然大怒,親率精兵趕來,見敵將已顯疲態,遂令眾將輪番出戰,二三十回合下來,累得山勇精疲力竭,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絆倒在地綁縛起來。

眾軍將山勇推至唐海跟前,唐海喝問道:“降不?”

山勇冷冷回道:“爺爺豈是投降的將軍?”

唐海揮了揮手道:“斬了。”

眾軍士邊推邊打,山勇隻是不做聲,軍士罵道:“你殺了我多少兄弟,我就給你多少刀,替每個兄弟報仇。”另一個軍士罵道:“說的是,一百零四刀,夠他好受的了。”

唐海聽了軍士們的辱罵,不禁大吃一驚,趕忙叫住眾人問道:“此賊殺了我們多少人?”

軍士回答:“此賊凶悍,一人殺了我們一百零四個兄弟,一刀結果他太便宜他了,我要從他身上割下一百零四塊肉來替兄弟們報仇。”

唐海思忖,此人驍勇,一刀斬了怪可惜的,遂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山勇冷冷道:“老爺山勇。”

唐海暗自一驚,問道:“莫不是號稱苗疆第一勇士的?”

山勇道:“怎麽,你也知道爺爺大名。”

唐海道:“安邦彥不知天高地厚,背叛朝廷,妄稱羅甸王,將軍乃苗疆第一勇士,為何如此不明道理,助紂為虐?”

山勇怒道:“匹夫休要多言,殺剮隨便。”

唐海見山勇誓死不降,暗思道:“這樣又勇又忠的好漢,須好好勸降,使他為國家效力。”遂命軍士道:“關入囚籠嚴加看守,待我追敵回來再交巡撫大人發落。”

4

唐海領兵乘勝追擊,王三善也與貴陽城內的李橒合兵一處掩殺過來,安邦彥叛軍逃竄不及時的,全被斬殺在山野荒郊,一時血流成河,屍積如山。唐海回到城郊,得知王三善與李橒大軍已經進城慶功,遂令偏將胡權帶領大軍入城,自己僅帶五人來見山勇。

“山勇,我念你乃苗疆第一勇士,不忍害你性命,今帶你進城見巡撫王大人,望你棄暗投明,歸順朝廷。”

唐海愛才心切,熱切希望山勇歸降,山勇卻罵道:“你們這些狗官欺壓百姓,魚肉苗民,我恨不得食你肉,剝你皮,豈能歸降於你?”唐海聽了沉然不語。

這時從遠處走來一將,見山勇囂張,怒罵道:“你這潑賊休要猖狂,你殺了我們總旗周弘,他可是王大人外甥,你想食肉剝皮,好,等入了城,看王大人如何剝你的皮,食你的肉。”

唐海大驚,忙問道:“周弘戰死了?”

那將道:“此賊將周弘左眼刺瞎後,又一槍刺穿胸膛,慘不忍睹。”

周弘是王三善親外甥,山勇殺了周弘,王三善豈肯輕饒?即便山勇願意歸降朝廷,以王三善的心胸,山勇也必死無疑。唐海權衡再三,令那將先回城去,待他走遠後,唐海從軍士手中拿來軍刀,打開囚車,挑斷山勇身上的繩索。眾軍士大驚,忙抽出刀來抵住山勇,眾人提醒唐海道:“將軍,此賊凶悍,小心!”

唐海朝山勇拱手道:“唐海久仰將軍威名,甚為敬佩,既然將軍不願歸順,唐海豈敢強求?將軍請速回營去吧。”

山勇大感意外,做夢也想不到站在眼前的儒將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海,更想不到唐海竟然要放了自己。

“原來你就是唐將軍,失敬!”山勇拱手道:“隻是,唐將軍今日放我,隻怕日後要後悔。”

唐海笑道:“唐海敬重苗疆第一勇士,即便日後被勇士擒拿,也絕不後悔。”

“好,山勇告辭,”山勇說完,縱身躍上附近的一匹黑馬,雙腿一夾,飛馳而去。

唐海望著路盡頭發呆,軍士道:“此賊凶狠,放他回去,無異於放虎歸山。”

唐海道:“苗人反叛,一受安邦彥蠱惑,二遭貪官汙吏欺壓,今大軍征討,當以攻心為主,方能事半功倍。況且唐海為人,善人惡我我亦善之,惡人善我我亦惡之,此人有勇有謀,亦是仁義之士,唐海豈能殺之,由他去吧。”

5

貴陽府衙內,眾將正在慶功歡騰,見唐海進來,一齊圍了過去,一個個讚歎唐海妙計。王三善見眾將圍著唐海轉,將自己和李橒涼在一邊,心中已有七分的不快,於是幹咳幾聲,眾將再才發覺失禮,都不做聲了,一個個靜靜地散開了去。

王三善道:“唐海,還不快來參見李大人。”唐海聽了,忙向李橒行禮道:“李大人。”李橒笑道:“唐將軍如此年輕,了不起,了不起。”唐海謙卑言道:“李大人過獎了。”

王三善道:“聽說你將叛賊山勇抓獲,快將此賊押上來,本官今日要為我外甥報仇雪恨。”

唐海道:“稟大人,末將罪該萬死,本想親自押送此賊來見大人,不料讓他中途逃走了。”

此語一出,王三善勃然大怒,罵道:“唐海,縱放賊寇,軍法當斬,你休怪本官無情,來人,推出去斬首。”

眾將大驚,除了千總劉毅外,其餘眾將一齊跪地求情,李橒也道:“唐海年少有為,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大人暫且饒他一次,許他戴罪立功吧。”

王三善也深愛唐海之才,不忍殺他,但又恨其走失了囚犯,因而遊移難定。唐海暗思:“我此時不自救更待何時!”遂拜道:“改日再戰,唐海願再擒敵酋,如不能,願受軍法。”

王三善這才道:“既如此,暫且饒你,他日立功贖罪,莫要辜負了眾位將軍美意。”唐海跪拜謝道:“多謝大人不殺之恩。”

劉毅忌恨唐海,見王三善不處罰他,心生一計,建言道:“今日大捷,全賴大人神勇,我等才得以率區區一萬餘人打退叛賊九萬大軍,可喜可賀。以末將愚見,大人當一麵派人將貴陽大捷奏聞朝廷,一麵派軍尾隨叛賊,一舉擊潰,建不世之功。”

王三善大喜,道:“劉將軍所言極是,大丈夫當征戰沙場,報效國家,今日正當其時。”

劉毅又道:“唐將軍足智多謀,當繼續為先鋒,末將不才,願領偏師三千為繼,如今賊寇若驚弓之鳥,我等隻要乘勢追擊,必能全勝。”

王三善大喜,正要發令,卻不料唐海道:“此計萬萬不可,叛軍雖然敗走,但僅折數千人馬,安邦彥尚有七八萬人。況且他現已退至老巢,依山傍水安營防守,我軍輕進,必為叛軍所殲。”

王三善怒道:“前幾日叛軍有九萬,你尚且不懼,今日我軍大勝,叛軍潰散,你卻畏懼不前了,卻是為何?”

劉毅也陰陽怪氣地道:“唐將軍剛才還說改日再戰,願立軍令狀生擒敵酋,難道現在又不想立功贖罪了?”

唐海見王三善發怒,知道多言無益,隻得道:“唐海願遵大人將令。”

王三善道:“眾將聽令,唐海率三千人馬為前軍,直搗賊巢大方。劉毅率三千人馬為中軍,隨後二十裏跟進,前軍遇敵,中軍迅速馳援。本官及眾將率大軍隨後趕來。”眾將領命,王三善又道:“大軍過處,有百姓不降者,格殺勿論。”

唐海道:“大人,濫殺百姓必會激起更大民變,於剿賊不利,還望三思。”

王三善冷笑一聲道:“此處百姓都是刁民,我今日不殺他,難道讓他們明日來殺我?”唐海還要爭辯,王三善擺手止住,冷冷地道:“唐將軍,此番追擊,是本官特意給你的機會,你可願立下軍令狀?”

唐海一驚,見王三善那毋容置疑的神色,知道爭辯無益,隻得硬著頭皮道:“末將願立軍令狀,如不能勝,甘受軍法!”

6

山勇縱馬西去,在大方追上潰逃至此的大軍,有人飛報安邦彥,安邦彥又驚又喜,忙招山勇來見,問道:“聽聞你被官軍抓獲,為何又逃了回來?”

山勇道:“我斬殺了官軍一百零四人,其中包括王三善外甥周弘,不想被唐海抓獲,那唐海敬佩末將,將我放了回來。”

山勇這話一出口,安邦彥和手下十餘員大將都驚訝地相互望望,顯然沒有一個相信的。安宣一臉輕蔑神色,冷言道:“唐海乃王三善手下名將,既已將你擒拿,正好邀功請賞,豈有放你回來之理?況且你已殺王三善外甥周弘,唐海即便敬重你,怎可能為了你一位素未謀麵的敵將而冒犯上司?此等小兒之言,誰人能信?”

山勇回到軍營,本是滿心歡喜,聽了安宣之言,又見安邦彥與眾將眼神異樣,心中驚駭,忙跪地發誓道:“大王,山勇所言句句屬實,若有一字虛詞,神人不佑。”

安邦彥素知山勇忠義,正要扶起,安宣又發言了:“眾軍撤退,山將軍為何違抗大王軍令遲遲不動,一直等到王三善、唐海率十萬大軍殺來才退?”

其他眾將聞言,也都紛紛指責山勇延誤撤退,以致被官軍圍困。

山勇道:“末將並非不遵大王軍令,隻是心中懷疑王三善號稱十萬大軍有詐,想一探虛實。後來末將見到官軍,估摸也就一萬人,並無什麽十萬大軍。”

山勇剛剛說完,先鋒吳權進帳稟告:“大王,據留在貴陽城外和混進貴陽城內的探子密報,王三善僅率一萬餘人來援,現在他和李橒合兵一處駐紮在貴陽城內。”

“啊?”安邦彥大驚,眾將也都麵麵相覷,安邦彥懊悔地道:“孤上當了。”說罷,又趕緊扶起山勇道:“悔不聽山將軍忠言。”

軍師陳其愚道:“官軍詭計得逞,必然得意忘形,我軍趁夜殺回,給他一個突然襲擊,必能大勝。”

又有探馬來報:“官軍前軍出了貴陽城朝大方開來,似有進攻跡象。”安邦彥心頭一震,問道:“多少人馬?”探子道:“大約三千。”安邦彥大怒:“就三千人馬也敢來討伐孤,真是欺人太甚,哪位將軍願意迎敵?”

山勇道:“末將願率一千人馬迎戰,定要生擒來敵主將,如若不能,願受軍法。”

安邦彥大喜道:“將軍被俘回來,眾將生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山將軍莫要見怪,此戰若能擒住來犯將領,表明忠心,以後誰還敢亂說?不過,官軍三千來犯,孤豈能讓你隻帶一千人馬前去冒險,孤給你五千精兵,此戰定要殺他個片甲不留,以解孤心頭之恨。”

山勇自持英勇,根本不把官軍放在眼裏,辭道:“多謝大王,無須五千精兵,一千足矣,末將願立軍令狀,如不能生擒敵將來見,甘受軍法。”

安邦彥撫掌大喜道:“好,就讓王三善見識見識我苗疆第一勇士的本領。”

7

山勇領了一千精兵直撲唐海而來,唐海深知深入安邦彥老巢必有危險,因此處處謹慎,不敢冒進,忽聞有一千叛軍殺來,料定有詐,命探子再探,探子回報確實隻有一千人馬。唐海還是不敢相信,又派出數波探子,不久後均回報叛賊隻有一千,方圓數十裏外並無其他伏兵。

唐海不禁大感意外,自己有精兵三千,叛軍為何隻派一千人馬來白白送死?

唐海雖然年輕,卻素來沉穩,頗有謀略,從不打無準備的仗,今日軍情有違常規,不可不防。唐海即刻下令:停止前進,布陣迎敵。又派傳令官飛報中軍,請劉毅將軍火速馳援。

安頓完畢,唐海還是心神不疑,再派出十路探子全力打探敵情。副將曾軍早就想殺個痛快,笑道:“將軍太謹慎了,叛賊有勇無謀,不懂兵法,故而才會如此魯莽,這正是天賜良機讓我等立功,將軍何必遲疑。”唐海道:“為將者,萬事小心為好。”

唐海布好陣勢,帶領曾軍等十餘人騎馬前行兩三裏探查,隻見遠處一隊人馬殺來,舉目一望,約有一千人左右,唐海道:“果真才這麽點人馬,是我多疑了。”曾軍狠狠地道:“賊寇既然不知死活,那就成全他。”

唐海、曾軍回到陣前,嚴陣以待。

唐海舉頭一看,天色蒼然,遂雙目一閉,靜聽敵軍馬蹄聲由遠而近轟轟而來。

曾軍道:“將軍,賊寇離我們僅有三裏了……”

唐海不做聲。

曾軍催道:“將軍,賊寇離我們僅有兩裏了……”

唐海依舊不言。

曾軍急道:“將軍,一裏了……”

唐海緩緩吟道:“天色慘白,風聲淒切,大兵起兮……”

吟罷,唐海睜開雙眼,目視前方,見賊寇來勢洶洶,心中微微一驚,抽出寶劍一揮:“殺!”

曾軍得令,領三千兵士掩殺過去,與山勇一千人混戰在一起,一時間喊聲震天,血灑遍野。

唐海帶著五十騎衛兵退到陣後一小高地上觀戰,但見山勇在亂軍中如入無人之地,所到之處,官軍倒地一片,唐海大駭,歎道:“世間竟有如此英勇之人!”混戰半個時辰後,官軍人數雖多,竟然漸落下風,唐海驚愕不已,忙令人飛報中軍,再催劉毅加速馳援。

不料劉毅接到軍情後,心中暗喜,對傳令官道:“你速回稟唐將軍,就說中軍隨後增援,切莫著急。”傳令官走後,劉毅有意讓唐海難堪,雖然下令前進,卻故意行動遲緩,一個時辰僅走了五裏路,隻盼著唐海早點兵敗被俘。

唐海見救兵未到,而自己的軍隊已經潰敗,將士們虛怯怯四處逃命,膽驚驚八方求生,亂串亂踩,死傷無數,唐海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更為不妙的是,混戰中的山勇也看到官軍陣營後的山坡上有一隊人馬,料想是領軍將軍,想起在安邦彥麵前誇下海口,立下軍令狀誓要擒獲官軍將軍,遂拈矛縱馬急奔而來。

唐海周圍五十衛兵上前迎戰,被山勇殺得人仰馬翻,唐海定睛一看,發現來人正是被自己釋放的苗疆第一勇士山勇,心中大駭,急忙縱馬奔逃。山勇緊緊追趕,追了四五裏路趕上唐海,一槍刺中馬屁股,那馬受驚一跳,將唐海摔下地來。

山勇大喜,隨即跳下馬來要活捉敵酋,雙手拎起一看,發現竟是前幾日釋放自己的唐海,不禁吃了一驚,連忙將人放下。

唐海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笑道:“山將軍今日得勝,你們必然君臣和睦,前嫌盡棄,可喜可賀。”

山勇道:“唐將軍此話怎講?”

唐海道:“將軍被俘回去,安邦彥必然猜疑,將軍為表忠義無二,故領兵一千來戰,為的就是證明自己並未投降官軍。”

山勇道:“不錯,我還在大王麵前立下軍令狀,要生擒朝廷領軍大將,不然軍法處置。”

唐海哀歎道:“唐海命薄!唐海有福呀!”

山勇問道:“何出此言?”

唐海道:“唐海忠心報國,誌在千裏,卻落得如此下場,豈不命薄?將軍英雄,堪比今世關公,能為將軍所擒,讓將軍立功領賞,唐海死有所值,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一提到關公,不禁讓人想起美髯公義釋曹操的故事來。唐海前幾日才釋放自己,如果自己將唐海捉去領賞,豈不讓天下豪傑笑話?山勇道:“唐海,今日你我恩義兩清,日後疆場再見,休怪山勇無情。”

唐海道:“將軍果真有情有義,隻是,今後你我不會再見了。”

山勇問道:“為何這樣說?”

唐海歎了口氣,悲傷地道:“唐海因放了將軍,差點被王三善軍法斬首,今日出征前已立下軍令狀,本想打個勝仗以贖前罪,不想非但不勝,反倒自己被將軍所擒,帶來的三千人馬也損失殆盡,我如此回去還有活路嗎?”

山勇聽了,心情悲傷,喃喃歎道:“想不到朝廷軍法亦如此無情!”

唐海見山勇神態黯然,早已猜出八九分,挑逗道:“我回去後當然會死,難道將軍回營就會有生路?”

山勇大驚,問道:“你怎知我不能生?”

唐海道:“將軍本已遭安邦彥猜疑,今日雖然獲勝,卻又釋放了我,回去之後,他豈能容你?”

山勇的憂慮被唐海點破,不禁低下頭來,唐海又道:“安邦彥不顧百姓死活,貪圖王位,叛亂朝廷,今日即使僥幸得勝,日後豈能與朝廷長久對抗?我斷定他遲早會身敗名裂,為苗疆罪人。將軍如此英勇,卻寄生於此等貪婪無謀之輩,恰似鳳凰棲於灌木,惜哉!惜哉!”

山勇並不言語,默默走向自己的戰馬。唐海喊道:“將軍硬要回去送死,莫若隨我闖**江湖,殺富濟貧,做個錚錚男兒。”

山勇回頭道:“你要敗走江湖?”

唐海疾步上前抓住山勇雙手道:“不是敗走,而是進擊。”

山勇驚疑:“進擊?”

唐海道:“對,進擊。如今世道混亂,民不聊生,你我雖為將軍,又能有何作為?連年殺伐,不僅不能救民於水火,反而將百姓陷於萬劫不複之地,今日百姓之苦難,皆你我為將者之禍也。唐海以為,你我不如脫離疆場,進擊江湖,召集一批有誌男兒,破邪立正,不枉一人,待日後天下有變,你我再執幹戈,縱馬馳騁,重返沙場,打他一個太平盛世來,也不辱沒了你我一番通天本領。”

山勇又驚又喜:“你一個堂堂朝廷指揮僉使,前途無量,甘願棄官而去,行走江湖?”

唐海道:“莫要貪戀這無來頭的官位,禍害百姓的,正是我們這些當官的。兄弟,你捫心自問,你這個苗疆第一勇士至今為止,可為苗疆百姓做過什麽善事?”

山勇一聽頓時汗流浹背,自己跟隨安邦彥,除了殺伐就是享樂,幾曾為百姓做過什麽善事?再想想安邦彥及手下諸將所作所為,哪一個不是魚肉百姓之輩?今日回去必遭責罰,與其白白丟了性命,不如跟隨唐海浪跡江湖,日後或許還有出頭之日。

山勇主意已定,下跪拜道:“大哥,山勇願隨你進擊江湖。”

唐海大喜,忙扶起道:“好兄弟,有你這苗疆第一勇士跟隨,勝過做那指揮僉使百倍。”

二人當即上馬,避開大道,縱馬逍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