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擒賊擒王

在嬴政的心裏,秦國最終的目標是消滅六國一統天下,所以與眾大臣們一樣,也想當然地認為母親和仲父會麵一定是探討一統天下的國家大事。

我是秦王,商議這麽大的事情怎麽能夠缺少我,每當聽說呂不韋又進宮來了,嬴政就趕緊跑去給母親請安,希望借機發表一下自己的高見,可每次都被呂不韋給擋了回來:乖,聽仲父的話回去做作業。

嬴政憤憤不平,你老呂雖然對咱家有恩,但也不能倚老賣老呀總把持著朝政不放呀。可轉念一想又無可奈何,自己雖是秦王,但大臣們都將自己當成兒皇帝,什麽事也不讓自己管,就連老媽也不信任我我還能指望誰呢!

唉,先讓這老家夥在丞相的位置上得瑟幾年吧!我倒要看看他有什麽能耐。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呂不韋還真不賴,一連幹了好幾件大事:第一,奪了趙國的晉陽(今太原市晉源鎮);第二,搶了韓國一大片土地;第三,侵占了魏國的朝歌、濮陽等二十多座城池;第四,唆使燕國與趙國幹了起來;第五,與齊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齊國承諾不參與秦國與其他五國之間的任何國際爭端。

不過,雖然占了不少便宜,也惹來了眾怒,疆域最廣的楚國發飆了:我就不信我們六國聯手搞不死一個秦國。

楚國是秦國最大的敵人,近百年來,楚國多次組織諸侯聯軍進攻秦國,當時流行這麽一句話:“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意思就是連橫成功就是秦國稱帝,合縱成功則是楚國為王,國際局勢基本上是秦楚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霸。

但這兩大超級大國可不喜歡搞冷戰,他們三天兩頭摟起袖子真刀真槍的幹,許多小諸侯國經常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改變立場,一會兒討好秦國,一會兒諂媚楚國,留下一個“朝秦慕楚”的傳世成語。

最近幾十年來,楚國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一家獨大的秦國露出猙獰的麵目到處燒殺搶掠,終於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憤。

楚國不甘沒落,丞相春申君迅速拉攏了一支由楚、趙、魏、韓、燕組成的“聯合國軍”(齊國未參戰),發誓要從地球上抹掉這個整日惹是生非的邪惡國家。

聯軍的真實人數不得而知,但各國都宣稱出兵十萬,“五十萬”大軍齊聚一堂,聲勢浩大。

春申君發表戰前總動員:同誌們,趁混世魔王還小,秦國軍政大權掌握在奸商呂不韋手裏,我們大家一鼓作氣搞死秦國,不然,等他長大了我們大家都得完蛋。

趙、魏、韓、燕四國將領群情激昂紛紛表態:我們全聽總司令地調遣。

前麵說了,壞人什麽都不怕就怕好人團結,麵對團結起來的聯合國軍,呂不韋還真有點兒心虛了,這麽重要的事情還是拿到朝堂上去討論討論吧,以後打了敗仗也好將責任推給別人。

朝堂上眾說紛紜,雖然也有一些求和的聲音,但總體上大家還是主張迎戰,隻不過如何迎戰,大家各抒己見沒有統一的思路。

呂不韋雖然有才,但在這麽複雜的問題麵前也有點不知所措了,畢竟麵對的是五個國家的“五十萬”軍隊呀。

見呂不韋手忙腳亂的狼狽相,嬴政笑了,虧你還自稱是資深奸商,數字這東西,特別是官方的數字能當真嗎,趙雲在敵軍中七進七出,孟獲也在敵營裏七進七出,孟獲能和趙雲比嗎?所以不要被敵人的虛假數據給蒙了,咱不管他數字多大,咱給他來個擒賊先擒王,隻要打垮了牽頭的楚國,其他四國必然作鳥獸散。

秦國的四大元帥蒙驁、王翦、桓齮(yi)、李信聽了嬴政的話深以為然,都說大王言之有理,其他的文官武將也個個稱讚大王妙計。

朝堂上迅速統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讚成就這麽幹,暫且不管燕、趙、韓、魏,先拿下楚軍再說。

呂不韋大吃一驚,這孩子能有這般見識、魄力和號召力,再過幾年我怕是控製不住他了。

呂不韋無奈,隻得依嬴政的計謀排兵布陣。

當五國聯軍從蒲阪(今山西永濟縣)渡過黃河圍攻渭南時,呂不韋派蒙驁、王翦、桓齮(yi)李信、內史騰各自率兵扼守要害之地,做出分兵阻擊的樣子,暗地裏卻命他們集中精銳部隊偷偷地包圍楚軍主力。

春申君是個牛人,跟齊國孟嚐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合稱戰國四公子,算得上是當時的四大天王之一,走起路來牛逼哄哄的。

名氣比雷響,但再響的雷也嚇不死人。

幾天以後,春申君見秦軍全朝自己來了頓時慌了神,你們什麽意思嘛,為什麽都衝著我一個人來欺負我斯文嗎?

打仗不是請客吃飯,稍不留神是要丟命的,春申君不敢大意,千鈞一發之際果斷決定:跑。

秦軍見楚軍溜了,調頭向趙軍發動進攻,趙軍可不慫,操起家夥就跟秦軍幹了起來。燕、韓、魏三國的軍隊迅速前來支援,幾十萬人大戰了一整夜也打不出什麽名堂。

第二天拂曉,占不到便宜的秦軍隻好鳴金收兵撤了回去。

聯軍慶祝勝利,大家歡慶之餘忽然發現楚軍沒來,哎嗨,春申君哪去了?大家派人去楚軍駐地打聽,這才發現聯軍總司令竟然悄無聲息地跑了。

趙、韓、魏、燕四國的將士們心裏拔涼拔涼的,打個鳥仗,回家陪老婆孩子去。

大家嚷嚷鬧鬧的都散了,戰國時期的最後一次合縱宣告失敗。

這一仗的勝利,雖然主帥是呂不韋,但朝中的文武百官們都明白呂不韋隻不過是按照小秦王的計謀取勝的,嬴政的聲望迅速提高,有些大臣開始越過呂不韋主動前來匯報工作了,嬴政漸漸地有了王者應有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