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驅燕吞魏

好你個太子丹,逃回去也就罷了,還派刺客來殺我,你難道不知道,在薩拉熱窩刺殺斐迪南大公是會引發世界大戰的嗎?

落後就要挨打,無恥也要挨打,你燕國又落後又無恥就更要挨打了。

嬴政命王翦、王賁(王翦兒子)、李信征討燕國,不擒太子丹,不滅燕國誓不班師。

國際輿論沸騰了,號外,號外,嬴政反殺荊軻,秦軍大舉伐燕,天下大亂了,世界大戰開始了…….

不管是秦國還是齊國、楚國、燕國、魏國,到處都在瘋傳這一特大新聞,天下人心惶惶,白色恐怖無處不在。

喔靠,沒成功?太子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燕王喜痛心疾首大罵逆子,你這個坑爹的祖宗怎麽闖下這麽大的禍,你以為你爹是李剛?

太子丹終於嚐到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苦果,但事已至此也沒辦法,隻有硬著頭皮往前衝了,沒事沒事,兒臣我這就帶兵去守衛邊境保證秦軍打不進來。

兩軍對壘於易水之西(今河北易縣境內),太子丹哪是王翦的對手,七萬燕軍一觸即潰,夏扶、宋意戰死,太子丹灰溜溜地逃回燕都薊城。

燕王喜見這頑劣不堪的兒子一個人回來了,氣得想扇耳光,我的七萬軍隊就這樣被你敗光了!

爹,遼東(今遼寧省、朝鮮半島一帶)山高路遠地廣人稀,咱們戰略大轉移去那兒暫避一下吧,留在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總有一天我們還會殺回來的。

打嘛,打不過;降嘛,嬴政繞不過咱爺倆;求救嘛,齊、魏、楚個個不靠譜,況且現在求救也來不及了。

唉,那就逃,不,那就戰略大轉移吧!

在逃跑之前,燕王喜覺得有必要開一個動員大會以穩定軍心:將士們,凶殘的秦國侵略者來了,他們氣勢洶洶,窮凶惡極,我們怎麽辦?遼東地勢險要是伏擊敵人的好地方,我們要誘敵深入,將不可一世的敵人引誘至遼東圍而殲之!

燕王喜忽悠人的本領堪稱一絕,做完部隊的思想工作後,便與太子丹率領兩萬人匆匆忙忙地跑了,將諾大的燕國白白地送給了王翦、王賁父子。

燕國的地方官和老百姓們磨刀霍霍,眾誌成城,打算與侵略者打一場持久的人民戰爭,可是廣大群眾聚集在一起後發現,嗬,老領導跑遼東去了,他的國家他自己都不要了,我們這些七品芝麻官和小老百姓瞎操什麽心,走,大家做漢奸去。

王翦、王賁、李信兵不刃血就占領了漁陽、上穀、容城、範陽、良鄉、新昌等地,燕國大半土地被劃入秦國版圖。

到了遼東,燕王喜發現自己“誘敵深入”的戰略目的達到了——秦軍果然尾隨而至。

這下麻煩了,繼續逃亡下去不是辦法,可怎樣才能使敵人撤軍呢。

負責追擊的秦將是李信,李信決定離間燕王父子,寫信給燕王喜說你好糊塗,像太子丹這樣坑爹的兒子留著幹嘛,這樣子,你把他殺了,我提著人頭回秦國交差,咱們化幹戈為玉帛你看行不行?

在遍地是忽悠的今天,頂尖的業務員也隻敢忽悠老頭老太拿出養老錢來理財,誰敢忽悠老頭老太殺掉自己的兒子?

可人家李信就是這麽牛逼,他在兩千多年前就這麽做而且還成功了。

為了和平,燕王喜選擇了大義滅親,將兒子灌醉後割下腦袋,恭恭敬敬地送到李信麵前。

幸運的是,李信真的撤兵了,這倒不是李信守信,而是千裏之外的秦魏戰爭打響了。為了集中力量消滅魏國,嬴政決定暫停對燕王喜和代王嘉(公子嘉在代地稱王,史稱代王嘉)的追剿,抽調李信火速回國參戰。

魏國曾一度強盛到令秦國談魏色變,但自魏大將龐涓被齊國的孫臏打敗後,魏國便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力量與秦國抗衡了。

自從嬴政登基以來,魏國就一直關注並提防著這個魔頭。當秦國滅了韓、趙兩國,又全力追殺燕王喜的消息傳來時,魏王假(姓魏名假)便斷定嬴政下一個目標是魏國,為此,他一方麵下令全國總動員,加強邊境和首都大梁(今開封)的防務,一邊派人展開外交遊說,提議魏、楚、齊三國結成神聖的反秦同盟。

可齊國已經被“秦齊友好條約”迷得神魂顛倒,不願意惹惱秦國引火燒身,所以非但不回應魏國的提議,還將這一消息通報給秦國:魏國正在背後玩小動作,嬴政兄弟可要當心啦!

得到消息後的嬴政大吃一驚,但高傲的他堅持認為魏國已經衰落,掀不起什麽大浪,決定還是按照既定方針,先解決掉燕、代,回頭再來收拾魏國。

可尉繚和李斯卻認為燕國向來膽怯,代王嘉偏安一隅有野心沒有實力,燕、代均不足為慮,倒是魏、楚如果真聯合起來那就不好對付了。

已經成熟了的嬴政想想也是,打天下不能意氣用事,得講究策略,也罷也罷,暫且放過燕王那個老東西吧,先揮師南下對付魏國。

在戰國時代,魏國也算得上是舞台上引人矚目的主角,時常揍別人,也時常被別人揍。

自從魏文侯任用吳起變法後,魏國就建立了一支令列國談之色變的“魏武卒”,這是一支鋼鐵隊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大軍事家吳起就是率領這支軍隊奪取了秦國河西之地(今陝西黃河與洛水之間地區)。

公元前407年魏國吞並中山國(但27年後中山國又複國)。

公元前254年魏國囚殺衛懷君,逼迫衛國成為自己的附庸(殖民地)。

魏惠王時期,魏將龐涓率領魏武卒縱橫秦國境內,打得秦人抱頭鼠竄,後又攻下趙國邯鄲,逼得趙王不得不割地求和。

公元前318年,魏國兩次聯合韓、趙、楚、燕進攻秦國,雖然沒有打勝仗,但也搞得秦國焦頭爛額。

公元前317年,魏軍被齊軍在關津打得落荒而逃,五年後,魏軍攻打齊國報仇雪恨,又與秦國一起將五年前的盟友燕國狠揍了一拳。

公元前311年從衛國手裏搶來兩座城池。

公元前301年與秦國聯手將楚國教訓了一頓。

公元前257年,秦軍圍困趙國邯鄲,魏信陵君率軍八萬前往救援,在邯鄲城外大破秦軍。

總而言之,魏國的曆史相當輝煌,但現在麵對虎狼之秦卻已毫無招架之力。

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賁引軍十萬出函穀關攻打魏國,命李信率軍十萬駐紮在南陽威懾楚國,迫使其不敢貿然援魏。

魏國的城池一個一個被秦軍攻破,魏國的軍隊一批一批地向王賁投降,僅僅五個月後,十萬秦軍就殺到了大梁城下。

魏王假一恨嬴政殘暴,二恨齊國冷漠,三恨楚軍不救,就是不恨自己無能。在召集眾大臣商議對策時,一罵相國愚蠢,二罵將軍膽怯,三罵司徒智障,就是不罵自己懦弱。

幸好大梁城牢不可破,守城將士擊潰了秦軍的數十次進攻,魏王假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些天可把寡人給嚇壞了,吃不香睡不好,天天神經兮兮地緊張得要死,都把我的美人給冷落了,對了,今晚月朗星稀,何不乘此良辰美景樂上一樂。

魏王假召來幾十個嬪妃載歌載舞嗨了一個通宵,直到天亮才呼嚕呼嚕地沉睡起來。

當天下午,還在夢中的魏王假被眾大臣搖來搖去搖醒了,搞什麽名堂,天塌下來了嗎?

眾人說,天沒塌,地裂了,你快去看看。

魏王假慌裏慌張地跑出王宮一看,滿大街的水,怎麽回事呀,誰家的水龍頭壞了?

大王,不是水龍頭壞了,是秦軍掘開黃河堤壩,又引汴河之水灌入大梁,我們馬上就要被淹死了,咋辦?

魏王假急忙跑上城樓,隻見城外一片汪洋,靠,咱們沒有戰船這仗怎麽打!

眾大臣七嘴八舌吵了半天也沒有吵出一個退敵之策來,魏王假忍不住破口大罵,你們這幫蠢豬,拿著我的工資,吃著我的糧餉,穿著我的綾羅,國難當頭卻沒有一人替我分憂,你們的良心被狗吃了麽!

堂堂一國之君氣呼呼地回到王宮裏借酒澆愁,一連幾天不問朝政。

在大水中浸泡了幾天的城牆出現了坍塌,估計再過兩三天就算秦軍不來進攻,大梁城也會轟然倒塌。

冥思苦想了許久,愁眉緊鎖地君王猛地抬頭,一拳狠狠地捶在桌子上說,寡人不能再等了,必須在秦軍進攻之前果敢行動起來,不然就晚了。

一個陪酒的妃子問,大王要采取什麽行動呀?

投誠,我要搶在秦軍進攻之前投誠。

妃子說那不是投降嗎?

魏王假罵道,破城之前叫投誠,破城之後才叫投降,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麽。

沒文化真可怕,竟然將“投誠”和“投降”兩個詞混為一談,真是添亂。

罵走了妃子,魏王假做出了“主動罷兵,積極投降”的最高指示。

可是降書怎麽寫是個大問題,大臣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說要凸顯出我王大仁大義為使百姓少受苦難而歸順大秦,有的說要體現出大王你深明大義棄暗投明,有的說我們不僅選擇光明而且還要發表聲明奉勸楚、齊、燕、代四王早日歸順大秦……

魏王假看了降書草稿後總覺得不盡人意,雖然作了最大的掩飾,但細細品味反複推敲,自己奴顏卑屈的形象在降書的字裏行間依然隱隱可見,不行,秘書何在,改!

秘書們通宵達旦地修改,魏王假一次又一次的將草稿打回,結果一連幾天都沒法定稿。

這日魏王假一邊磕著瓜子一邊琢磨著降書的字字句句,嗯,這兒應該用形容詞,這兩句前後銜接得不夠緊密,這句話用被字句似乎要妥當一些,對了,標題的《降書》應該改為《投誠宣言》……

砰……砰……砰……

秦軍奪門而入,昏君,你被捕了!

魏王假大吃一驚,爭辯道,不,我是投誠人員,你們稍等一會我的《投誠宣言》馬上就可以發布了。

霸道的秦軍一點兒情麵也不講,夾起俘虜就往外拖,投降也罷,投誠也罷,反正都要挨上一刀何必絞盡腦汁地琢磨一詞一句,昏君去死吧。

秦軍將魏王假拉出王宮一刀宰了,延續了228年的魏國終於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