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情惡化中摘取博士桂冠

在劍橋的求學之路漸漸步入正軌,然而霍金的身體卻在走下坡路,ALS正在惡化。

現在的霍金隻能依靠手杖走路,兩條腿沉重得挪不開步,每時每刻都有1962年聖誕節摔倒在河麵上,雙腿灌鉛一般的感覺。雙腿的沉重讓他無法將之抬高,短短的距離都要耗費很長的時間。霍金的親人和朋友都想要幫助他,可是他並不希望獲取幫助,他總是很頑強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盡管那樣很累,很艱難。

在一次物理課上,還有兩分鍾就打上課鈴了,西阿馬看到霍金的座位還空著,他向來是很早就來到教室的,周圍的同學們也紛紛開始猜測。這時候,一位頭纏紗布,手拄手杖,手臂上塗抹著藥水的人,顫顫巍巍地走進了教室,這個人正是霍金。

西阿馬和同學們看到霍金這個樣子非常吃驚,連忙問道:“霍金,發生什麽事啦?”

霍金卻輕描淡寫地回答:“不小心摔了一跤。”

其實這早已經是西阿馬和同學們擔心的事情了,每當他們想要幫助霍金,都會被他拒絕,於是他們總是擔心霍金在他們的視線之外會發生一些可怕的事情。

除了動作越來越不靈活之外,霍金的語言功能也在逐漸減退,他原本就有些口吃,現在說話的聲音更是越來越模糊,身邊的同事有時也無法聽懂他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霍金有一位關係較為親近的同事米頓,他對於霍金語言能力的逐漸喪失做出了幽默的描述:“與霍金溝通,需要良好的方法,問題越簡單越好,最好是隻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因此不會問:‘霍金,我們幾點鍾吃晚飯?’而是會這樣問:‘霍金,我們5點30分吃晚飯怎麽樣?’”

霍金的身體使得他在非正常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他倔強地不把自己歸在“殘疾人”的隊列。他能夠完成的事情,不論如何艱難,都會堅持自己完成。而就是這種頑強拚搏的精神,讓他在不久之後獲得了另一個引以為傲的身份——霍金博士。

彭羅斯是劍橋大學1957年的博士,他與父親合作,設計出一些複雜而罕見的幾何模型,還曾經在美國做過一些研究,所涉及的領域實現了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係的完美結合。西阿馬很看好他的研究,於是有意帶自己的學生從彭羅斯的研究當中獲取當下工作的靈感。

彭羅斯即將在倫敦國王學院舉行一場學術討論,西阿馬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帶著連同霍金在內的四位學生趕赴倫敦。然而這期間出現了一點小插曲,令霍金險些沒能去往倫敦。

當西阿馬和眾位同學趕到火車站的時候,火車即將啟動,大家不得不通過跑步來趕著跳上火車。正當大家氣喘籲籲地坐在座位上換氣的時候,突然發現霍金並沒有在身邊,大家好像意識到了什麽,連忙往窗外看去,隻見一個單薄的身影正在搖搖晃晃地奮力追趕著徐徐啟動的火車,霍金的兩位同學連忙跳下火車,在最後的關頭將霍金拉了上來。

在健康方麵,霍金是不幸的,但幸運的是,他有樂觀的心態,這樣的心態足夠讓他用堅強的心去麵對自身所有的遭遇,然後將這一切化為積極進取的力量,才使得宇宙中誕生了一顆璀璨的明星。

倫敦的這場學術研討會可以說是霍金人生事業的轉折,也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機遇。彭羅斯在研討會的報告中闡述了黑洞中心時空奇點的想法,這令霍金異常興奮,因為他早就對“黑洞”和“奇點”充滿了神往。

返程時,大家都在討論此次研討會的見聞和心得,隻有霍金一言不發。他正在思索如何把彭羅斯的這個還不成型的想法具體化,或者說是把它研究出來。於是霍金似乎是沒有意識般地對西阿馬說:“老師,你說要是彭羅斯的奇點理論應用到宇宙當中,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

西阿馬聽到霍金的話,頓時愣住了,看到霍金並沒有再問下去,而是又陷入了沉思,西阿馬知道這是他腦中突然蹦出來的想法。於是他在驚喜之餘,馬上打斷了霍金:“霍金,你剛剛的想法真是太奇妙了!或許真的可以這樣做,你完全可以試試!”

西阿馬的話給了霍金很大的鼓勵。即便隻是一個很不經意的想法,也有把它研究成為一個學說的必要,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裏,霍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研究當中,這也許是他第一次如此認真地去做一件事。霍金找到了自己適合並且真正喜歡的方向,宇宙之王就在此刻開始起步了。

“奇點”作為一個研究題目,得到了老師西阿馬的支持,西阿馬建議霍金把這個課題寫成博士論文。霍金采納了西阿馬的建議,開始更加認真地進行計算,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得出了結果,霍金也開始著手寫自己的博士論文。論文完成了,其結論是:宇宙過去曾經是一個奇點。

學院的教授們審查了霍金的論文,一致認為論文的最後一章極富才氣,博士論文就此順利通過了,霍金也成為劍橋大學的博士。這一年,霍金23歲。

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霍金一鼓作氣,又申請了凱斯學院研究員,研究員的申請過程就沒有那麽順利了。劍橋大學的規定是,博士若要申請研究員,需要兩位有影響力的人物進行推薦。第一個人自然是自己的導師西阿馬,第二個人應該去找誰呢?霍金作為一名年輕學者,又是剛剛成為博士,在業內沒有多少人脈。這時,導師西阿馬為他推薦了一個人——赫爾曼·邦迪教授,霍金也記起來,他曾多次和同學趕往倫敦的國王學院去聽邦迪教授開設的廣義相對論的講座。

霍金認為西阿馬的建議可行,於是就在邦迪來劍橋大學授課的時候請見了他。邦迪在國王學院對霍金有著隱約的印象,他也聽說了霍金曾經在學術研討會上挑戰霍伊爾,他很欣賞霍金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便欣然答應為他寫推薦信。

這之後,霍金本以為可以安心等待結果,卻沒有想到邦迪不久便把這件事給忘記了。凱斯學院寄來的並不是霍金的申請通過邀請,而是一封拒絕信,信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作為霍金申請凱斯學院研究員的推薦人之一的邦迪教授,由於並不了解霍金的具體情況,在凱斯學院的請求之下,無法為其寫推薦信。

霍金感到非常失落,但是他不打算這樣放棄,於是他通過導師西阿馬聯係上了邦迪,再次請求邦迪為他寫一封推薦信。邦迪想起了自己曾經答應過這件事,於是就幫霍金寫了一封聲情並茂的推薦信,最終申請通過,霍金成為凱斯學院的研究員。這就意味著霍金有了一份在學院裏帶薪研究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工作,於霍金而言,能夠把自己喜歡的事當成工作,並且依靠其生活,當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霍金的工作開始走向正軌,在業內的名氣也逐漸上升。他開始受邀出席一些學術研討會,開展一些科學講座,所到之處,皆是讚歎和敬佩。

此時的霍金似乎鉚足了勁,預備拚盡全力,“用最短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兩年的時間正在悄悄臨近,是如同醫生的預言,油盡燈枯?還是會頑強對抗,創造生命奇跡?霍金的命運,似乎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