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學時代即開始鑽研證券投資

波士頓學院和美國其他大學一樣,也聚集了很多雄心勃勃的各類精英。彼得·林奇就是其中之一。他對美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同時也相信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夠使自己取得成功。

彼得·林奇的學習成績一向是名列前茅,就是在大學裏也是數一數二的,再加上他出色的外表,很快便引來了一群女孩子的青睞。如果是別人,早就開始忙著追女孩子了,但是彼得·林奇卻和其他人不一樣,這或許是與彼得·林奇從小的生活有關。同他周圍的很多同學比起來,父親的早逝,家庭生活的艱辛,讓他深刻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而他現在和母親所賺的錢也隻能夠勉強維持生活。由於彼得·林奇覺得戀愛是一件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財的事情,所以在讀大學期間,彼得·林奇沒有談戀愛的打算。

美國大學生入學後是沒有固定班級的,都是由學生自主選擇他們想要學習的專業,並按照規定學科和學分的要求選擇課程,同時也要自己選擇授課老師。顯然,這樣的教育製度使得美國大學的學生流動性很大。在美國大學裏,你常常能看到一個班級裏的學生,既有大一的又有大三的,幾乎每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是不同的。與中國從大一到大四一成不變的班級製度相比,顯然這樣的班級因為學生不固定,相對地缺乏穩定性,使得學生之間缺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機會,因此很難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但是從另一方麵考慮,這樣流動性的教育方式,恰恰符合了美國社會對個性化的追求。雖然彼得·林奇認為這種各自為政的教育方式有些欠缺,但是它卻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空間。

美國大學的課外教學活動非常多——學校常常組織各種討論課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並且鼓勵、啟發同學獨立思考,自己動手,深入研究。不僅如此,各種學生社團活動的內容更是多種多樣。這不僅能夠激發很多人的個人愛好,同時還有助於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此外,大學裏還常常開辦各種學術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傳道、授業、解惑,擴寬學生們的視野,進一步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彼得·林奇一進入校園就選擇了那些在股票研究上很有用途的學科,一心撲在了股票的研究上麵。

彼得·林奇不僅在課程上專門選擇可用於股票研究的課程,就是閱讀報紙雜誌,他也是直奔著財經版去,首先要看的就是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然後再經過自己的分析,找到裏麵所蘊涵的商機。

波士頓學院的金融教育在全美國都是名列前茅的。可以說,在這所學院接受金融教育,彼得·林奇就可以學會如何從一家公司公開的信息中找到有價值的資料,進而使自己可以得到對這家公司證券價值走向的正確判斷。通常彼得·林奇不僅僅是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理論上,他還會利用好自己的課餘時間,跑到股票交易市場,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股票行情結合起來,作一番論證,從中找出自己的觀點、想法。

彼得·林奇在學習的時候也和其他人不一樣,他不會把教科書上的觀點奉為金科玉律不敢懷疑,而是常常把看過的書、聽過的課在腦子裏思考幾遍,分析出哪些是他認可、接受的,哪些是他所懷疑的。

彼得·林奇不僅是個愛看書的人,還是個善於思考的人。彼得·林奇曾經開玩笑似的說:“假如說卡羅琳是我的妻子,那麽書就是我的情人。”由此看來,看書就是彼得·林奇最大的愛好。在大學期間,彼得·林奇不斷地自學股票理論知識。可以說,彼得·林奇一有時間不是在讀書就是在看報。一旦在讀書看報的時候,遇到了有關投資方麵的文章,他就會非常謹慎、認真地思考。

在暑假中,他依然會去高爾夫球場做球童賺取生活費和學費,同時他也會大量地閱讀有關金融投資和股票方麵的書籍和資料。

盡管此時的彼得·林奇還沒有正式進入股票市場,而華爾街的人們也不知道有這個人的存在,但是在幾年之後,彼得·林奇卻成了華爾街舉足輕重的人物。

彼得·林奇在大學校園裏就像塊海綿一樣在不知滿足地吸收著各種投資知識。而他平生的第一次投資不僅大獲全勝,而且他還利用可觀的利潤回報,讀完了波士頓學院的全部課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彼得·林奇在大學裏盡管沒有選擇財會和數學等商業課程,但是他清楚地明白股票不是靠一堆冷冰冰的數據就可以分析出來的,除了必需的一些金融知識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各方麵的知識,才能全麵地分析一隻股票的好壞。因而,彼得·林奇選修了社會科學,如地理、曆史、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等。盡管這些學科在當時任何人看來都不認為是一個想要從事金融行業的人應該學習的,但是彼得·林奇卻用自己的成功告訴了別人他的真知灼見,他的選擇的正確性。

大學畢業前夕,喬治·沙利文就向彼得·林奇拋出了橄欖枝——要他去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實習。對於彼得·林奇來說,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因為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是彼得·林奇的理想之一。更為關鍵的是,在那裏實習,不僅可以和那裏的工作人員學到很多理論之外的投資知識,還能係統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相關知識,驗證一下自己的投資方法是否正確。不僅如此,在該公司實習還有豐厚的薪水可以拿。要知道,這些足以讓彼得·林奇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