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奴才的錯

小載淳逐漸長大了,由於鹹豐帝的安排,他是兩頭待,一頭在皇後那裏,一頭在母親那裏。說實在的,載淳更多的時間喜歡待在皇後那裏,而不是親生母親那裏。倒不是因為皇後的待遇高,而是皇後對他的態度,那種柔和的、溫柔的、輕聲細語的關懷使載淳離不開這位嫡母。相反,懿妃母親卻是非常嚴厲的,讓他感到莫名其妙的反感。

懿妃最近心情大好,對待載淳的態度比以前有了改善。載淳不知道為什麽,那拉氏心裏都清楚得很。鹹豐七年十二月,她久盼的諭旨終於發下來了:“懿妃著晉封為貴妃,欽此。”這讓她激動不已,雖然還是不抵皇後,但是與以前相比,已經是大大進步了。她的排位晉升到第二位,除了皇後之外,就是她了。

“多虧了這個孩子。”懿貴妃心裏想。要不是載淳,憑她的出身和長相,是不會有這種待遇的。還有一點,她堅信,早晚有一天自己會超過皇後,因為這個大阿哥是她生的。

因而,懿貴妃漸漸改變了對載淳的態度,她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導致載淳見利忘義,忘了他是從哪裏來的。於是,從生活上,從成長上,從那些細枝末節的瑣事上,懿貴妃都給予了載淳無微不至的關懷。她認為,通過這樣做,這個孩子會回到她的懷抱的。

可是,載淳對於貴妃母親的異常表現,除了驚訝之外就是不理解。從孩子的內心來說,他是不接受那拉氏的。他不接受那拉氏的嚴厲的管束,包括她那種挑剔的言語、犀利的眼神,還有永遠的批評。那拉氏也真是的,她竟然不知道“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道理。

有一天,貴妃母親和皇後母親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不為別的,就是因為祖製問題產生了分歧。載淳在諸多方麵違背了祖製,引起了那拉氏的不滿。

一段時間以來,載淳有漢化的傾向。他不知道從哪裏弄來的服裝,長長的水袖、寬寬的袍褂,穿在身上,就像一個漢族的少年一樣。更有甚者,傳出來載淳經常和小太監出宮去,在琉璃廠逛來逛去。那拉氏知道,琉璃廠什麽都有,古玩字畫、青樓酒肆,一條繁華的漢人買賣街。

那拉氏絕對不允許載淳漢化。她有頑固不化的滿漢界限,堅持和固守著滿漢不通婚的習俗。尤其是自己的兒子,可千萬不要沾染上漢人的積習。於是,她把小太監叫來,一陣痛打,讓他們招出是誰慫恿大阿哥的。小太監絕對不敢說,也不能說,因為是皇後允許的。皇後認為這沒什麽,不就是玩玩嘛,隻要載淳開心就好。

那拉氏找到皇後,跪在那裏,請求嚴管載淳。她認為祖製不可廢,家法必須嚴格。皇後請她起來,並詢問什麽是祖製呢?那拉氏說了五個字:“國語和騎射。”皇後聽了這五個字,一下子緋紅了臉,覺得自己的覺悟一下子低了很多。到底為什麽呢?

“國語”,就是滿語。這種語言是早年努爾哈赤起兵的時候命令創立的,它以蒙古語為基礎,加上圈點之後,就變成了滿語。

清朝建立後,太祖、太宗一直很嚴厲地教導他們的臣民,不管到什麽時候都不要忘記三件事:

一是“國語”不能廢。他們擔心一旦入關,滿洲人少,漢族人多,有被漢化的可能,那是很危險的。

二是騎射不能廢。滿洲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大清的江山靠的就是一種騎**神,沒有清兵的鐵騎入關,何來大清的江山呢?

三是滿洲服飾不能廢。滿洲是什麽服飾呢?是緊身箭袖。當年,皇太極崇德年間,朝臣向皇太極建議,要求滿洲人仿照漢人的服飾,認為漢族服飾好看。皇太極嚴肅地教育了他們:“滿洲服飾不能廢棄,廢棄就意味著國家即將滅亡。”皇太極還舉了一個例子,說:“我們在這裏開會,突然闖進來一群刺客,我等如果穿著漢人的寬衣大袖,能夠抵禦他們嗎?”

皇後感到自己確實是放鬆了對大阿哥的管束,但是,她貴為皇後,是不能認錯的。而且,皇後也有一分顧慮,畢竟大阿哥不是自己親生的,說到底,她無法和懿貴妃相比,如果太過嚴厲,大阿哥會不會憎恨自己呢?

載淳還很懵懂,他不知道什麽叫國語和騎射,也不知道滿漢之間的界限,他隻知道好玩,那些漢人的東西,包括衣服、麵具、戲曲等,都很好玩。而滿洲的騎射,很累,尤其是彎弓射箭,也不好玩。

懿貴妃把載淳叫進來,劈頭蓋臉地教訓道:“這由不得你,你知道什麽是家法嗎?”那拉氏盛怒之下,還要說什麽的時候,皇後趕忙製止她,道:“貴妃休要教訓大阿哥,都是奴才們的錯。”於是,皇後傳旨:“掌嘴相關太監,罰銀30兩。”懿貴妃心裏明白,皇後這是不允許大庭廣眾之下教育尊貴的皇太子,因為他是將來的皇帝。

這件事之後,小載淳收斂了許多,但他的心情是壓抑的,更加忌憚自己的親生母親,幼小的心靈裏麵,留下了一塊陰影。皇後雖然依舊寵溺著載淳,可是,她卻不敢再放載淳出去,不敢讓他再去琉璃廠玩耍。究竟何時是個頭呢?這個孩子的教育要誰來負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