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哭泣

鹹豐十年,對於鹹豐帝來講是灰色的記憶。英法聯軍破天津,攻北京,他最依賴的,信任的蒙古勇士僧格林沁節節敗退,保衛京師的防線全線崩潰了。當時,鹹豐帝住在圓明園,連同他的後妃,寵臣肅順,尤其是大阿哥,都在圓明園,圍繞著他,等待著前方的戰報。

八月初四日,前方傳來不好的消息,談判失敗了,聯軍即將向北京進發,威脅京師和皇帝的安全。怎麽辦?鹹豐帝這個時候再也顧不上那些閑情逸致了,他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踱來踱去,沒有一點兒辦法。

也有資料說,這個時候的鹹豐帝竟然嚎啕大哭,皇上哭了,後妃們怎麽辦?也隻有大聲哭泣的分了,不然還能怎麽樣。大阿哥並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他看著眾人,都在哭,好好的為什麽要哭呢?

有一個人卻是一個例外,她沒有哭,這就是懿貴妃。懿貴妃站起來,厲聲道:“事危急,環泣何益?恭親王素明決,乞上召籌應付。”懿貴妃什麽意思呢?她告訴鹹豐帝,趕緊召奕訢進宮商量大事,他能夠幫助度過難關。懿貴妃在這個時候的這個建議,有一定意義:

第一、表明懿貴妃具有臨危不亂的才華和膽識。這個時候,連皇帝都在哭,亂成一片,懿貴妃卻能夠鎮靜自若,可見不同凡響。

第二、彰顯了奕訢的才華。由於奕訢曾經和鹹豐競爭過皇儲,哥倆向來不合。鹹豐帝即位後,很快就將奕訢排擠出了權利核心。這個時候,懿貴妃提出由奕訢來拯救危局,既膽大,又冒險。卻也向人們表明,奕訢是不同尋常的。

第三、打擊了肅順。肅順一直以來控製了鹹豐帝,鹹豐帝對他言聽計從。可是,在國家麵臨巨大威脅的時候,肅順卻是一籌莫展,使得鹹豐帝不得不聽從懿貴妃的建議,與奕訢商量對策。

奕訢進宮了,麵對鹹豐帝,他曆陳自己的主張:皇帝留守京師,與洋人一決勝負,與北京共存亡。

肅順反對,主張:避開洋人的風頭,“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懿貴妃再也聽不下去了。她挺身而出道:“我同意恭親王的意見,皇上萬萬不可避往承德。應該留守京師,保衛京師!”說完,她狠狠地看了一眼肅順,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這已經是懿貴妃第二次阻止鹹豐帝逃跑了。早在七月初,傳聞英法聯軍要打進京師的時候,僧格林沁就曾經建議鹹豐帝避往熱河,也是懿貴妃極力阻止,才沒有逃跑。

肅順並不傻,他明白,這個時候如果硬來,大家會攻擊他,罵他是懦夫誤國,那罪過可就大了,不如以退為進。於是,他表示也支持鹹豐帝堅守北京。可是,當懿貴妃等人退出去,屋裏隻剩下鹹豐帝他們兩個的時候,誰都沒想到肅順開始了他最狠辣的計劃。

肅順向鹹豐帝分析了戰爭的形勢:必敗無疑。他滔滔不絕地分析了英法的軍事實力,大清是不行了,一旦攻入京師,當年的“靖康之恥”就會重演。

“靖康之恥”,發生在北宋靖康二年,金軍南下侵宋,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將二人和後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擄走,並將宋朝皇室的寶璽、輿服、法物、禮器、渾天儀等一並擄走,北宋滅亡。

鹹豐帝一聽又嚇得大哭,毫無章法。肅順極力規勸鹹豐帝,並說:“本來,隻要皇帝北狩承德,就可以避免這種命運的發生。”對呀,鹹豐帝恨恨地說:“都是那個恭親王,為什麽非要我留在這裏等死呢?”

肅順見狀,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於是,他湊近鹹豐帝道:“皇上,其實還有一個人不得不警惕。”鹹豐帝問是誰,肅順吞吞吐吐,半天才說出了“懿貴妃”三個字。

鹹豐帝就是一驚,他不明白,這個懿貴妃怎麽了,難道她也要害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