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事件

清宮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宮鬥,尤其是前幾年的《甄嬛傳》,今年的《延禧攻略》《如懿傳》,無不充斥著宮鬥事件。這很好理解,隻有宮鬥才有故事,有情節,有衝突,才吸引人。可是,並非所有朝代都有宮鬥事件,比如雍正朝,其後宮風平浪靜,所謂的《甄嬛傳》中的情節,則完全是虛構的。那麽,乾隆帝的後宮,是否存在宮鬥事件呢?

你好,小魏子

我們看《延禧攻略》,印象最深的就是魏瓔珞,她的原型就是乾隆帝後宮中的魏佳氏。

考證這個魏佳氏出身不高,出生在一個五品管領的家庭,而且還是包衣出身,所以,她入宮後,地位也很低下。按照清宮規定,這個小魏子不會是三年一度的戶部選秀女,而應該是一年一度的內務府選秀女。所以,她進宮後,根本不是皇帝的嬪禦,而是皇帝後妃的宮女。

她究竟會是誰的宮女呢?根據這個女人後來的發展,她應該是乾隆生母鈕祜祿氏的宮女,而不是中宮皇後富察氏的宮女。那麽,這個小魏子,憑借什麽上位的呢?要知道,不管是皇帝的嬪禦,還是後妃的宮女,要想有出頭之日,就必須上位。

從傳世的魏佳氏的畫像看,這個小魏子長相並不精致。她的臉型呈現的是倒三角,下頜過尖。她的兩耳過於開敞,有招風耳的嫌疑。總之,從後宮如雲的環境看,從並不精致的長相看,她並不占優勢。

可是,這個女人創造了人間奇跡。

一是封號穩步上升。魏佳氏初入宮的時候,僅是一個地位低下的貴人,在後宮之中,位次是倒數的了,根本無優勢可言。經過她的努力,這個女人的封號,居然穩步上升:乾隆十年,被封為令嬪;乾隆十四年,晉升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升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晉升為令皇貴妃。從魏佳氏的宮中封號,我們看出,她是紮紮實實的由最基層的貴人升起,幾乎沒有跨越任何一個等級,可謂穩中求進。到最終,她的封號已經是最高的了,因為到乾隆三十年,她晉封為皇貴妃的時候,皇後在第二年去世,那麽,直到乾隆四十年魏佳氏去世,這十年的光景,後宮之中沒有皇後,她就是宮中的老大了。

二是寵冠後宮。寵冠後宮的標誌就是,魏佳氏與乾隆帝生育了六個孩子,這是太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在乾隆帝的後宮之中,妃嬪成群,也有更為年輕的女子,隻有她和乾隆帝生育最多,達到六個子女,是一件很榮耀,又很不易的事情。我們看看她的生育情況: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十五子顒琰;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十七子永璘。我們從魏佳氏生育的年份看,從二十一年開始,乾隆帝46歲,魏佳氏30歲,一直到三十一年,乾隆帝56歲,魏佳氏40歲,他們之間保持了10年的生育期,也就是在這10年裏,魏佳氏最為得寵,這在宮中十分難得。可以看出,在這段時間裏,魏佳氏寵冠後宮,是乾隆帝在這一時間裏,最愛的女人。

三是兒子成為太子。乾隆三十八年冬至節,她的兒子顒琰被“高宗密建皇儲”(《清皇室四譜》)。雖然,魏佳氏並不能完全確定,但是,憑她的宮中地位,憑她的直覺,還是很有把握的。乾隆帝的儲君非常坎坷,他曾經傷心地說過“國儲四殞”,選中魏佳氏的兒子,是他多年考察的結果。

四是死後享哀榮。乾隆四十年,魏佳氏不幸病逝,走完了她49歲的人生。她的去世,乾隆帝非常悲痛,他痛苦地寫道:“強收悲淚為歡喜,仰體慈闈厪念諄。”表達自己悲痛而又思念的心情。到乾隆六十年,魏佳氏的兒子顒琰即位,她母以子貴:“著贈為孝儀皇後,升祔奉先殿。”她的神牌被擺放到太廟、奉先殿和陵寢大殿,她的棺槨被安放到裕陵地宮。這一切,都是那些宮中妃嬪們望塵莫及的事情。

那麽,這個小魏子是如何實現上位的呢?

首先,性格好。是一個柔嘉的女人。乾隆帝一直認為,魏佳氏是一位性格柔嘉之人,乾隆十年,晉封魏佳氏封號,首次稱她有“柔嘉之質”(《清列朝後妃傳稿》);乾隆十四年,乾隆帝再稱讚她有“柔嘉之質”;二十四年,稱讚她“居心柔嘉”;乾隆六十年,乾隆帝追贈她為孝儀皇後,稱讚她“淑順柔嘉”。可以說,乾隆帝的眼中,魏佳氏,就是一個柔嘉的女人。

其次,有推手。這個人就是太後。如果魏佳氏是太後宮裏的人,皇太後一定竭盡全力,向乾隆帝推薦她,一旦成功,魏佳氏作為太後宮裏的人,對太後一定大有好處。

再次,是年齡,她是一個年輕的女人。魏佳氏出生於雍正五年,小乾隆帝16歲。這個年齡,在宮中非常占優勢。因為,乾隆帝25歲做皇帝,之前與他結婚的女人,年齡也大體如此。而當乾隆帝做了25年皇帝以後,皇帝已經50歲了,那些與他早年結婚的妃嬪們也已經四五十歲了,而魏佳氏則剛剛三十幾歲,正是一個女人最佳的年齡。所以,乾隆帝五十歲左右的時候,他眼中的貌美妃子,魏佳氏恐怕是最佳的人選。

事出有因

乾隆帝後宮之中,真正做過中宮皇後的共有兩位,一位是富察皇後,另一位就是繼位皇後那拉氏。對於這個女人,給人的感覺是簡單中略有複雜。她的出身倒簡單,父親那爾布是一個四品武職,也還算說得過去。可是,這個女人的姓氏卻讓人撲朔迷離。

一般人會認為這個女人是烏拉那拉氏,可是查閱《欽定八旗通誌》和《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卻發現,她的父親那爾布係輝發部出身,在輝發部有任職。所以,她就應該是輝發那拉氏。輝發和烏拉,乃滿洲統一之前的兩個部落,此外,還有兩個相鄰的部落:葉赫和哈達,即扈倫四部,努爾哈赤後來統一了它們。輝發部有那拉氏,稱為輝發那拉氏,烏拉部也有那拉氏,成為烏拉那拉氏。

可是,有資料記載,那拉氏往往稱自己為烏拉那拉氏,並評論說她有上位的嫌疑,因在曆史上,烏拉部與輝發部相比較,無論在國運上還是後來發展的態勢上看,烏拉部都遠遠優越於輝發部。這麽看,那拉氏為了自己的前途,竟然忘記根本,具有虛位的性格特征。

那拉氏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呢?

實際上,這個人的運氣是很好的,可以說,沒有這個運氣,她沒有機會登上曆史的舞台,這個機會就是乾隆十三年,對於富察皇後來說,這是個灰色的坎兒年,可對那拉氏來講,卻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這就是皇後富察氏不幸病逝,皇後死了,當時位居第二的就是那拉氏了。雖然位居第二,可名分僅僅是一個貴妃,與高高在上的中宮相比,差之千裏。本來,那拉氏沒有非分之想,一輩子也許就在默默無聞中過去了。可是,天助我也,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富察皇後不幸病逝,她立即被推上前台,因為後宮需要一個主持人。她能如願以償嗎?

這需要推手,這個推手仍然是太後,乾隆帝的生母,那拉氏的婆婆。那拉氏緊緊抓住了機會,殷勤地前往,晨昏侍候,太後很滿意。太後找到乾隆帝,給那拉氏做了四個字的評語:“端莊惠下”;同時,太後督促兒子,趕緊走出陰影,冊封那拉氏為皇後,主持後宮事務。

乾隆帝不答應,不是那拉氏不好,是乾隆帝不忍心,不忍心這麽快就冊封,也不能把大喪辦成大喜。乾隆說:“過三年喪期再封吧”。可是,太後咄咄逼人,下達懿旨道:“先封皇貴妃,主持後宮事物,等三年期滿,再晉封皇後。”乾隆帝沒辦法,隻好照辦了。那拉氏做了三年皇貴妃,兢兢業業,到乾隆十五年,三年喪期一滿,便如期晉封為中宮皇後。

這還不算,那拉氏好運連連,從乾隆十七年開始,她以皇後至尊,專寵後宮至少五年的時間。因為,乾隆十七年、十八年、二十年,她連續三次生育,生下了2子1女。

按說,那拉氏這輩子不會出岔兒了,生了兒子,自己又是中宮皇後,太有保障的人生了。可是,接下來,有人向乾隆帝舉報,宮裏麵丟了寶物,這個寶物居然被人偷竊出宮,而且這個人竟然與皇後有關。

較量

這件事情非常蹊蹺。就在乾隆二十九年,發生了一件令人汗顏的事情,皇帝都不忍說出口。朝鮮史料《燕行錄》這樣記載:

“蓋聞昨年皇帝往關東打圍,皇後從焉。失大珠一顆,宮中重寶也。帝疑之大索,得之於典當鋪。以為皇後侍衛官某人,典銀四百兩,乃捕其人而鞠之。搜其身,衣縫中有一劄,乃皇後手筆也。乃不複問腰斬。皇後之得罪以此。”

有人質疑這則史料的真實性。可是,第二年,乾隆帝即已下達諭旨給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忠勇公傅恒、刑部尚書舒赫德、總管內務府大臣阿裏袞等會同審理太監王金福。通過嚴密審理,嚴密調查,這件事情基本坐實,是皇後偷了大珍珠。

盡管如此,乾隆三十年正月的南巡出行,還是讓皇後一同前往。可見,這個案件並沒有公開,給皇後留了麵子。大家雖然心知肚明,但並不捅破這層窗戶紙。隨行的還有皇太後,以及乾隆帝的令貴妃、慶妃、容妃等。

南巡的路上,大家玩得很嗨,乾隆帝和太後對那拉皇後也沒表現出苛責的態度,大家一路相安無事。尤其是二月初十,為那拉皇後生日,乾隆帝還在出巡途中為之過了48歲“千秋節”,可謂相處甚歡。

可是,危機一直潛伏著。就在這個時候,芳華正寵的“小魏子”決定利用這個南巡的機會,為自己爭取一個晉升的機遇,那就是由令貴妃晉升為令皇貴妃。她一直有這個想法,可是沒有機會,這次正好,太後、皇帝、皇後都在,可以決定下來。

按照常理,清代後宮中,有皇後在,皇貴妃之位虛而不設,以免對皇後構成心理壓力,在後宮中產生矛盾。尤其是那拉皇後,心眼小,對得寵的魏佳氏一直懷有敵意。為了順利,魏佳氏先做皇後的工作,爭取老主人的支持;再給乾隆帝吹枕邊風,隻把那拉皇後蒙在鼓裏。

閏二月十八日,乾隆帝一行來到杭州的“蕉石鳴琴”,先傳早膳,皇後高高興興,享受杭州美食。可是接下來,乾隆帝宣布早膳後開個會,議題是人事上的變動。那拉皇後就蒙圈了,心想:後宮人事變動,我怎麽不知道呢。

尤其令那拉皇後驚訝的是,太後與皇帝力挺魏佳氏,將其晉升為皇貴妃,位次直逼皇後,那拉氏崩潰了,機械地任人擺布,完成了會議議題。會議結束後,那拉氏神誌已經處在迷離狀態,在兩名宮女的陪侍下,返回駐地。

之後,那拉氏將自己一個人關在屋裏,令兩個宮女守在門口。這時,那拉氏便摘下所有頭飾,披散開頭發,拿起剪刀,剪掉了耳邊的一綹頭發。這就是所謂的“剪發事件”。滿洲人在關外的時候,施行殉葬製度;康熙十二年後,廢除了殉葬製度,施行土葬,女人們便以剪發的形式表達殉葬的意圖。那拉氏想通過這種方式,對抗魏佳氏,抗爭太後和皇帝,使其收回成命。雙方的較量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乾隆帝母子聞聽那拉氏剪發,勃然大怒。可以想見,那拉氏此舉,是在詛咒皇帝和太後。這樣,乾隆帝、皇太後、魏佳氏三人合力對付那拉氏,那拉氏的命運堪憂。乾隆帝果斷采取措施,做了兩件事:

一是審問兩個宮女,怒道:“她讓你們出去你們就出去嗎?皇後要是自殺了怎麽辦?”下旨:每個人重打40大板後,發往打牲烏拉。

二是迅速控製那拉皇後。將其禁足宮中,然後令額駙福隆安押解其提前回宮。

令人奇怪的是,乾隆帝詳盡地安排了控製那拉皇後的具體措施。這個措施,詭異地讓人感覺到了深宮的寒冷。乾隆帝下達數道密旨:

1、進宮路線:她到宮之日,接至齋化門,同福隆安隨進。由蒼震門、基化門、端則門走至翊坤宮後殿;再令阿哥、公主、福晉們進去;阿哥們念(旨),她怎麽行禮,做何光景。

2、不許見人。皇後瘋了,送到宮時,在翊坤宮後殿養病,不許見一人,阿哥、公主、福晉們都不許接見。阿哥、公主請安,隻許向潘鳳打禮。屋裏隻許跟去的兩個女子扶侍,也不許出門。

3、待遇。她宮裏老實女子擇兩名進去,也不許換;其餘女子並活計都搬到端則門暫住。翊坤宮留老實太監十名,別人不許一個在內,開齊禮就且是那宮的首領。外頭的它坦也散了,每日隻吃茶膳房茶飯,她的個例也用不完。

4、打入冷宮。把後殿鎖了,每日進茶飯,開齊禮經管。

5、搜查證據。皇後此事甚屬乖張。如此看來,她平日恨我必深。宮外圓明園她住處、淨房,同毛團細細密看,不可令別人知道,若有邪道蹤跡,等朕回宮再奏,密之又密。

這場殘酷的宮鬥就此拉開了大幕,以那拉皇後的慘敗而告終。那拉氏被打入冷宮之中,禁足於翊坤宮後殿,淒慘而冷清。乾隆帝雖然沒有廢掉她的名號,卻收回了她的妃、貴妃、皇貴妃、皇後四份冊寶,她的皇後之位名存實亡了。到第二年七月十四日未刻,那拉皇後在冷宮中去世。消息報給乾隆帝,他正在木蘭行圍。遇此大事,乾隆帝不僅沒有返回皇宮,沒有悲哀之色,反而無情地下旨:降格以皇貴妃之禮下葬。

那拉氏委屈地下葬了:棺材質量低劣,出殯場麵冷冷清清,沒有神牌,沒有自己的地宮,沒有享祭。從此,烜赫一時的那拉皇後,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再沒有人會記起她。

相反,挑起這場宮鬥的小魏子,卻是大獲全勝。她如期晉升為皇貴妃,主持後宮事務。乾隆三十八年,她的兒子顒琰成為太子。乾隆六十年,她再晉升為中宮皇後。不過這個時候,她已經去世2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