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乾隆帝建陵很將就

在陵寢這個問題上,乾隆皇帝有好多無奈、心酸和委屈,尤其是他作為一代盛世帝王,他的陵寢卻出現了好多遺憾事。

一個是風水有問題。“萬年吉地事關重大,相度宜先”,風水因該不會出現問題。當時,風水師上的“說帖”把裕陵風水大肆誇讚,說這裏有六大優勢:一是來龍正、二是水法好、三是朝山正、四是穴位真、五是堂局極其開闊、六是地勢和方向合法。很好的一處風水寶地啊。可是,居然有人提出了異議,是誰呢?這個人就是郎中董啟祚,他精通風水,看出了聖水峪風水確實有問題。董啟祚在奏折中做了說明:“左邊貼身界氣之砂稍低”。就是說,聖水峪的東邊砂山有問題。穴位的東砂山稱之為龍砂,我們看看風水上對它的要求是:要蜿蜒起伏,曲折向前。要向裏呈現出環抱的形勢,表達出對陵內主人的感情。要層數多,才好,由裏向外逐步延伸,而聖水峪的東砂山卻基本沒有。

董啟祚提出了辦法:“考之行家之書,亦有土有餘,當削則削;山不足,當賠則賠,乃用人力補天功之理也。”意思就是風水上說,砂山大了可以削下來,小了,可以賠補。但是,董啟祚也怕擔責任,他說明,這是萬不得已的行為。

二是建築出現了“偏差”。這一次是高斌上書了一份奏折。高斌是可是得尊重點兒,這個人是慧賢皇貴妃的父親,乾隆帝的老丈人。這個人給乾隆帝上了奏折,奏折內稱:“萬年吉地內壬山丙向兼亥巳分金……殿台門路、橋梁之向俱宜照亥巳兼壬丙三分建造,於脈氣最盛…”這就是說,這個陵寢將來建築要用兩個方向:葬棺材的地方是一個方向,地麵建築是一個方向,之間有一個10的夾角。這多別扭啊,乾隆帝當時就惱了。也難怪乾隆帝生氣,我們今天開放了裕陵地宮,人們一走進地宮,就有一種很別扭的感覺。地宮的金券(就是葬棺材的地方)和前麵的建築明顯不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參觀的人們議論紛紛,傳出了這些說法:

一說是工程失誤了。金券的扭斜,人們認為是開工時候,把地宮的槽坑挖歪了。

二說是“望祖說”。根據我國考古工作中經常見到的一些早期家族墓地,死者頭部統一朝向其部族發祥地的現象,斷定裕陵地宮金券軸線偏向東北,是因為清王朝發祥於奉天(沈陽),其先祖又都葬在盛京(沈陽),而沈陽又恰恰位於東陵的東北方,因而是“望祖”現象,並據此將金券縱軸線稱為“望祖線”,表達出乾隆帝對祖先的虔誠。

其三是“子午線”說。持該說的人認為地宮金券的縱軸線為子午線,即朝向為正南正北,就是為了保持皇帝坐北朝南,正南正北的朝向,就是正向為尊之意。

眾說紛紜,還有很多種其他的說法。但是,這些缺點總得解決啊。於是,大家查遍資料,按照《靈城精義》的理論:“凡葬法得金井與門戶為一向,乃正法也…卻與龍法之生向不合,則當以天星卦氣為主,作內外二向…”意思就是如果兩個方向能夠統一,最好;如果不能統一,就采用兩個方向。但是,很別扭。

三是地宮出現了滲水!這是乾隆帝親自看到的。乾隆十七年,乾隆帝來到裕陵地宮視察。當時,因為要把他最心愛的三個女人孝賢皇後、慧賢皇貴妃和哲憫皇貴妃葬進地宮,所以,之前他要親自到地宮中看看。可是,他卻發現了一個意外,那就是地宮滲水了,水甚至漫過了石床,他都看到了這樣的痕跡。這可真是太揪心了,地宮最怕的就是滲水,一旦滲水,將來就會把棺材飄起來,自己的屍骨將會泡在汙水中,那豈不太淒慘了!乾隆帝也很納悶,這麽堅固的工程,怎麽會滲水了呢?

第一,地宮較淺。這是和明陵相比較而言,裕陵地宮深度也就是15米,而明孝陵地宮深度達到40米,明定陵深度是27米。很淺的深度,地表水很容易滲進來。

第二,地勢的問題。裕陵的穴位是點在了比較平坦的坡地上的,雖然是北高南低的地勢,但是,卻不利於雨水的下泄,導致雨水不能很快下泄,隻至滲入地宮之中。

第三,裕陵地宮之中沒有修建龍須溝。就是沒有排水的設施,這很容易發生滲水,後來,道光帝的寶華峪陵寢也是這個原因,而引起了地宮滲水,道光帝後來就吸取了教訓,安排了排水設施。

第四,兩個軸線影響了建築的密合。可以想象,在建築中本來是同一直線,卻發生了扭斜,在交接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密合上的問題,時間一長,導致雨水滲進來。

第五,地宮中的石雕圖案影響了結構嚴密。裕陵地宮中雕刻了大量經文和圖像,幾乎是無處不在,為了完成這些精美的雕刻,花了3年多的時光。可是,由於雕刻了大量圖案,這些圖案又是由多塊石頭拚接而成的,難免為了拚接圖案而忽略了結構的嚴密性。這也是地宮滲水的原因之一。

四是裕陵地宮有危險。這麽聳人聽聞的一條消息,這條消息是莊親王綿課報告的,他是不得已才報告的,因為此時他正負責裕陵地宮的隧道工程。發現了這個大秘密。嘉慶皇帝聽後,大吃一驚。綿課說:“橫安石檻已見有裂縫斜紋兩道”,意思就是地宮的第一道石門之上的門梁和門梁上的月光石已經裂開了。這還得了嗎?地宮會因此塌陷的。嘉慶帝忙問辦法。綿課建議“隧道築打夯土窒礙難行,敬擬改用磚砌”,就是說,已經定好了的隧道用築打夯土,這時不能施行,建議改為用磚砌。

嘉慶帝下令,采納綿課的建議,他做了三項決定:

1、不再在地宮的墓道上打夯。改夯土打築為磚砌地麵,雖然堅固性差一些,但是不會節外生枝。

2、已經訂好的方案,不要再改。嘉慶帝懼怕夜長夢多,下旨“不可屢次更張”,就是趕緊施工,不要反複更改,少多事。

3、在第一道石門兩邊支頂了兩根石柱。嘉慶帝懼怕萬一石門倒塌,裕陵地宮就會全部被毀,事情會很麻煩。於是,他命令,在乾隆帝棺材入葬地宮後,馬上支頂石柱,以防倒塌。所以,這兩根石柱是在嘉慶四年9月15日乾隆帝棺材入葬地宮後支頂上的,因為,如果提前支頂上石柱,巨大的棺材是無法進入地宮的。

我們真是很難想象,處在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他生前精心設計的陵寢,卻存在這麽多遺憾,甚至是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