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雍正逃離東陵的原因

人死後,入葬祖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曆史很悠久。從夏商開始,曆代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緣關係,實行“子隨父葬,祖輩衍繼”的埋葬製度。這裏包含了幾層含義:子隨父葬,一是保持了血緣的純正性,為一脈相傳;二是增強了家族意識,更有凝聚力;三是認為這樣先人在另外一個世界不孤單,有一種其樂融融的和諧氣氛;四是給本家族的人以希望,後代在給祖先掃墓的時候,看到希望,得到教育,為本家族的興旺更加努力。孔林就是典型的子隨父葬的例子,孔子的後代以此為自豪。所以,有勢力的人家,一定要看好風水,選好祖墳,然後劃定勢力範圍,外人不得入內。可是,就有一個人卻死活不願意進入這個風水寶地,甚至要找出種種借口來說明原因,這個人就是雍正皇帝。

人們認為,雍正逃離祖陵,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但是,確有很複雜的原因:

第一,雍正弑父奪位,無顏進入陵區。這是廣為流傳的雍正篡位說。本來,康熙在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得病,十、十一、十二日一直由雍正侍候,本來已經“朕體稍愈”(《清聖祖實錄》),就是已經逐漸好轉了,可是,情況卻突然發生了變化。《大義覺迷錄》中曾靜的供詞中這樣記載皇四子雍正:“進一碗人參湯,不知何如,聖祖皇帝就崩了駕。”意思是說康熙是在病情已經好轉的情況下被雍正給毒死的。這一點雖然缺乏足夠的史料證據,但是老百姓都這樣傳,而雍正又恰恰逃離祖陵,人們就更加堅信康熙是他害死的,認為他不敢進入祖墳,怕到陰間見到他的父皇康熙,遭到懲罰。

第二,唯我獨尊說。在清東陵裏麵,順治皇帝葬入陵區之後,兒子康熙按照子隨父葬的規矩,在孝陵的東邊選擇了一處地方,建了景陵。如果雍正要在東陵選擇墳地的話,那就要在孝陵的西邊選擇了。《周禮》中是這樣說的:“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意思就是老皇帝死了以後,葬在墳地的正中,位置最高,風水最好,然後他的兒孫按照一左一右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埋葬。這就是建立一個中心,向兩側排開的形式。這麽說,雍正在東陵充其量也就是排個第三的位置。有人說,以雍正的個性,他是不甘心位居人下的,隻能第一,不能第二。所以,他也想選擇一處陵區,像順治那樣,位居中央,高高在上,讓別人圍著自己轉,那才是他所要的葬所。

第三,九鳳朝陽山的風水存在問題。雍正帝即位後,在遵化城北九鳳朝陽山選擇了萬年吉地,並備下了大量物料。但是,不久發現有問題。第一曆史檔案館的資料表明,雍正當時看到了這樣的描述:“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沙石”,意思就是有兩點不足,一是總的局勢不太好,有一定的欠缺;二是點穴的時候,發現了大的沙石顆粒。也就是說,風水出現了嚴重問題,這是導致他掉頭跑掉的原因。

第四,他找到了一處好地方。這處好地方就是易州的太平峪。《雍正朝起居注》裏麵這樣說:“相得易州境內泰寧山太平峪萬年吉地,實乾坤聚秀之區,為陰陽和會之所,龍、砂、穴、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意思就是太平峪這處地方在山勢、水流、堂局等方方麵麵都非常合乎風水要求,是一處理想的風水寶地。

古代帝王最重視風水了,沒有好的風水,他們寧願不建陵。所以,雍正帝一旦發現了好的風水寶地,就會不顧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