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順治帝孝陵用舊料

古人講以孝治天下,清代的皇帝更講究要孝侍先人。所以,在修建陵寢的時候,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別,都是一個“孝”字。順治帝的陵墓定名字的時候,就選用了“孝陵”二字,清代皇帝的諡號之中,都要用“孝”字,而所有皇後諡號的第一個字又都是“孝”字。

順治帝生前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給自己建陵。他的陵寢是由他的兒子康熙帝給修建的。按照清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康熙帝應該為他的父皇修建材料精良而又規模宏大的陵寢,可是,實地考察得知,順治帝孝陵的陵寢修建得確實非常將就,主要表現是:

工期短。孝陵的修建,從康熙元年九月開始興工,到康熙二年六月,主體工程結束,工期隻有一年多一點,是一個典型的應急工程。如果在民間,出現應急工程還可以理解,可是,堂堂大清國皇帝的孝陵卻是一個應急的工程,就很奇怪了。

用料東拚西湊。保存下來的孝陵建築看得很清楚,使用了大量的舊料。大量磚料為舊料。孝陵的用磚,大部分為臨清磚,產自山東臨清,質量很好。可是,這裏的臨清磚是順治十五年、十七年等不同的年份所造,而且,窯址不同,作頭不同,明顯是從別處的剩料中借用的。

大量的石件為舊料。實地考察得知,孝陵大殿周圍的石欄板是別處的。這些石欄板的大小不一,左右不對稱,欄板上雲朵寶瓶的大小不一致,柱頭上龍鳳圖案的朝向不一致,而且,有粘補的痕跡。

大量的木料為舊料。孝陵的主體建築都證明其木料為舊料,隆恩門、東西配殿、隆恩殿的梁枋架木,都有以大改小,挖補的痕跡,證明,這些金絲楠木大件是從別處弄來的。

大量的天花板為舊料。1990年,清東陵古建隊對孝陵進行了全麵維修。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大量的天花板北麵雕刻有文字。隆恩殿的天花板不僅輕重不一,大小居然也不一致,而且,發現了它們的背麵刻有“清馥殿”字樣,而神道碑亭的舊天花板背麵則刻有“錦芳亭”字樣。這就真相大白了,原來,孝陵修建中使用了清馥殿和錦芳亭的舊料。

那麽,清馥殿和錦芳亭在哪裏呢?我們查閱了史料,發現這兩個建築是明代的建築,在當今北京北海團城西之石橋西頭,北海之西岸,順河向北至五龍亭,至今已無蹤跡可尋。而錦芳亭則是清馥殿的附屬建築。這裏是嘉靖皇帝當年進香的場所。

終於真相大白了,順治帝的孝陵是用舊料建成的。康熙帝也太不孝順了,怎麽能這樣呢?難道這真的是康熙帝不孝順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順治帝死去之後,亟待入土為安。可是,當年順治帝僅僅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並沒有建成陵寢,甚至於連物料都沒有備下,不得已使用了大量的舊料。

其次,康熙帝的親生母親孝康章皇後就在孝陵地宮之中,在她病重期間,康熙帝日夜陪伴在母親身邊,目不交睫,茶飯不進,可謂孝順。父皇和母後都在地宮之中,康熙帝不會做出不孝順的舉動。而且,康熙帝8歲即位,是一個小孩子。建陵這樣的大事,都是由祖母孝莊文皇後和四位輔政大臣當家,當時,小康熙隻是一個傀儡而已。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國庫空虛,沒有銀兩建陵。《清世祖實錄》就記載:“世祖皇帝山陵大工錢糧不足”,怎麽辦呢?朝廷下令在直隸、京津地區每畝加派賦銀一分,所收用來建陵之用。盡管如此,建陵是很費銀子的事情,終於在捉襟見肘的形勢之下,使用了清馥殿、錦芳亭的舊料,以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