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同治帝的葬地

在清東陵東南方,有一組座北朝南的黃琉璃建築,緊而有致,疏而不散,連貫有序,這就是同治皇帝的惠陵。惠陵在雙山峪的南麓,建於穆宗殯天後9個月,即光緒元年(1875年)八月初三日,到光緒四年(1878年)九月竣工,曆時3年多的時間,實際用銀435萬9千兩。

惠陵的風水選址。由於載淳死時才19歲,生前並沒有為他選擇萬年吉地。載淳死後10天,兩宮太後派出了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左都禦使魁齡、戶部侍郎榮祿、工部侍郎翁同龢等,到東西陵相度。

奕訢等帶領風水官禮部郎中張元益、刑部員外郎高士龍、四品候選同知李唐、從九品李振宇、僉分湖北試用知縣廖潤鴻等,各有所見,紛紛遞上風水說帖。

張元益、高士龍認為:“雙山峪由昌瑞山分支起伏,停頓至玉頂山,起祖過峽,曲折九節。又起少陰金星,落脈結穴,龍氣舒展,堂局寬平,左青龍砂,自本身分出,端正拱向,攔水聚氣。後龍大溪水纏流砂外,與明堂水相會。會處有金水長山,橫列關鎖。左白虎砂,自本身分出,平靜紆緩。前有玉帶近案,案外西南有天台、象山等山為侍從。東南有石門、三角等山為護衛。朝對金星大山,羅城周密,屏障全備。隨龍眾水,俱由右到左會繞穴前,出辰巽方,宜立癸山丁向,丙子丙午分金,誠上吉之地。”兩位風水官同時否定了成子峪、鬆樹溝、寶椅山、侯家山等處的風水價值。

李唐、李振宇認為成子峪,亦係霧靈山一脈所結,自琉璃屏直脈黃花山,過峽複起,層疊而下,束氣起頂,形勢端莊,神情雋秀。左右龍虎砂護從而結,兩邊近水環繞於吉穴前,可作辛山乙向。前有盤龍嶺為近案,遠有大山為拱朝,此亦上吉之地。最後,否定了鬆樹溝、寶椅山、侯家山的風水價值。

廖潤鴻認為:“雙山峪從昌瑞山下脈至玉頂山後過峽,形如蜂鶴膝。子兼癸,來脈至玉頂山前,亥字下脈,經過數節,均合一生一成之數。至穴山之來山後,又過一峽成工字形,正當醜字偏癸。來山前束頸吐脈,正當甲子偏寅,亦均合一生一成之數。此寶照經所雲,三節不亂,是真龍也……實屬上上吉地。”關於成子峪,廖潤鴻認為雖屬上吉之地,但,“惟此地與上元運不合,且本年三煞占山,又與大行皇帝年命不符,未敢冒昧,”基本上否定了成子峪的使用價值。同時,他又否定了鬆樹溝、寶椅山的風水價值。

根據以上各位的風水說帖,慈禧太後指定雙山峪為載淳的墓址。

惠陵的建築。地宮在地麵之下,承受著兩大壓力,一是堂券之上的磚石構件及地上建築的壓力,一是來自山洪滲水的壓迫。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地宮的構築程序複雜而嚴密。

欽天監選擇合適的日期,要求工程人員擇吉時開工破土,並將吉土、氣土盛於袋內,恭送惠陵承辦事務衙門。開工之後,首先按灰線刨槽。為加固地基,防止基土走動,要築下樁丁,均用柏木。皇帝地宮製作時,柏木丁的尺寸、位置、數目均繪圖明晰。樁丁釘下後,地麵上留5寸,餘者鋸去,然後,在地麵樁丁頭間,漫撒河光碎石,再在河光石隙間灌注灰漿,以期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