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同治帝的死因

同治帝去世的時候,年僅19歲,是清代最年輕就去世的皇帝。那麽,他究竟死於何因,曆史記載迷霧重重。

死於天花。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下午,禦醫李德立和莊守和診斷:“發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皮膚發出疹形未透,有時氣堵作厥。”這正是天花的早期症狀。同治帝老師翁同龢也記錄:“聞穿蟒袍補褂,聖躬有天花之喜。”慈禧太後還為此獎賞了寵臣榮祿官銜,以為衝喜。

死於梅毒。同治帝由於對母後的叛逆,不去後宮,而去冶遊八大胡同,招致疾病纏身,前麵已有敘述。僅從檔案的角度來看,也可說明一些問題。李德立在脈案中說,到十一月初二日,同治帝出現“腰疼胸堵”“由毒滯熏蒸肺胃,陰分不足”的症狀,這說明同治帝腎虛,毒火因此而內陷。到十一月十六日,禦醫診斷:“腎虛赤濁,餘毒挾濕,襲入筋絡,以致腰軟重疼…”。同治帝的這些症狀,有專家判斷,是天花和梅毒夾雜的症狀。當然,即使同治帝真的患有梅毒,慈禧太後出於皇家顏麵,也不會把這種病公諸於世。

死於慈禧太後的刺激。關於這一點兒,就是前文所述,同治帝和阿魯特氏談及皇儲問題,慈禧偵知,大怒,撕碎同治帝遺詔,並廝打皇後阿魯特氏。這就深深刺激了重病的同治帝,導致他病情突然加重,不治身亡。

死於皇後的縱容。這也是《滿清外史》的記載:“載淳之寢疾也,病稍愈矣。一日,忽欲往鳳秀女宮中,以語阿魯特氏,阿魯特氏不可,載淳固求之,至長跪不起,阿魯特氏不得已,乃鈐璽傳諭,載淳始欣然往。次晨,遽變症,召禦醫入視,疾已不可為矣,阿魯特氏頗自悔。”

死於慈禧的霸道搶權。就在同治帝病重期間,慈禧太後在同治帝病房召見王公大臣,她不關心兒子的病情,反而十分關注誰來“裁決政事”。她的反複追問,大臣們看清了,於是,奏請仍由太後垂簾聽政。而慈禧乘勝追擊,要大臣擬出奏折,奏報給同治帝,要他親口說出來,才名正言順。這樣,同治帝十分生氣,加重了病情,不久病逝。

總之,同治帝在前後生病的36天中,反反複複,也有好轉的時候,但是,終因他的生母慈禧太後的刺激,而加重了病情,導致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