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聲色的青春——《我曾告別那男孩》序

簡蔓和我,其實是不認識的。

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是在我們的同一個責編綠茶的口中,據說她給簡蔓的微信備注是“寫稿狂魔大蔓蔓”,因為,她很勤奮。

再識簡蔓,是在綠茶的朋友圈裏,高高瘦瘦的女孩子,眼神澄澈,笑容淺淡溫和。第一眼看過去,覺得她能給人平和從容的力量。

而最近一次遇見簡蔓,是在她的文字裏。成年人的日常,瑣屑又無章,一天的忙亂稍歇之後,我打開了《我曾告別那男孩》的文檔。簡蔓就這樣淡淡地出現了,細膩又不動聲色,淺淡卻又深沉,她拉著江浸月的手,身後站著路岩,她在字裏行間輕緩地講述著這些少年人的青春故事。

那青春,就如彼時我窗外的夜風,在二三月之間,在由冬天奔赴春天的交界處,不冷厲、不熱烈,卻剛剛好,真實、樸素,如一條表麵平靜卻暗流湧動的河流。

及至從這個故事裏跳脫出來,我覺得,我與簡蔓已經是舊識了。

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能沉靜地專注於青春與校園寫作,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佩服的事情。這樣的寫作不僅僅要保持對青春的熱愛與懷念,寫作者更需要有一顆珍珠一樣的初心。在青春文學的這條路上,我與簡蔓算是同路人吧。因著這份熱愛與初心,我們深知這條看似輕淺的路,寫作者的每一步卻都需要走得如履薄冰。

青春,我心裏最美的詞。春天,草木初生,新綠重重,所以用來比喻少年。十幾歲的他們,天真又赤誠,如新生之樹。但是,沒有人會知道,這棵小樹從榮到枯的一生會有怎樣的際遇。他的姿態,他的高度,很可能會隨著人生之初的際遇改變。

在每個少年進入成人世界之前,他都會“主動”或者“被動”地學習多種知識與技能。但是在我看來,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是自我愈合的能力。心靈的強大是等同於生存力的。

沒有任何成年人完全有資格對青春進行說教與指點——你該怎樣處理這件事,你該成為什麽樣的人,你該有一個怎樣的理想……因為我們都知道,青春沒有捷徑。須得有苦,須得有甜,須得有觸手不及,須得有求而不得,種種艱辛,成全了少年人的夢想與遺憾,也鑄就了年輕的心對愛與溫暖的抱守和堅持。

酸澀與甜蜜,都是青春期不能言說的秘密。莽撞與勇敢,也恰是青春令我們頻頻回望的緣由。

我常在微博裏收到年輕小讀者的私信,裏麵盛滿了他們隱秘的心事與迷茫,但是我能做的隻是給予回應,而不是回答。或許,他們並不需要答案,我的傾聽,落在對方心裏,就是他們想要的回聲。

所以,一部好的青春文學作品是應該擁有陪伴的力量的,它可以令年輕的心靈變得豐盈。這也恰是閱讀的意義之一。

簡蔓的文字,恰有著這樣平靜的力量。

她平和地坐在你對麵,徐徐講述著隻屬於青春的青澀故事,她筆下的人物是一麵麵鏡子,可能會照見你,可能會照見你的身邊人。在故事的開始與結束之間,她邀你做一個同路人,感受不同的人生,見識不同的心境,體會不同的視野。然後,你會看見,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角色,他們終會跨越文字裏虛擬的山和大海。而你沒看見的是,那些文字裏的愛與溫暖,它們無聲無息地浸入你的心中,成為你靈魂的一部分。

願你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從容地跨過自己的山和大海。

願新生之樹,向下可固守,向上敢伸展。

祝你閱讀快樂。

淡藍藍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