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朝堂之上的暗流

一言既出,滿座皆驚。

相比於“滅菌蘭”和“燧火槍”這種神妙的東西,改進煉鐵之術,自然更容易被三位國公理解。

他們直接想到,若大唐軍將士能手持更加精良的武器,麵對突厥人的時候必將擁有更強的裝備優勢。

大唐軍百戰之餘,又有更加精良的兵器,配合著李靖將軍的神妙指揮,真的有可能在絕對兵力劣勢之下,大破突厥。

隻是……

“賢侄,煉鐵之術可是從祖輩開始代代傳下來的,可不會突然從地裏長出來什麽好鐵好鋼,你真的有把握將之改進?”

這段時間韓東時稱得上立功無數,讓陛下與朝廷都刮目相看,但也有許多人認為他隻是“運氣好”。

作物長於何方,那都是由老天爺決定的,韓東時不過是發現了它們然後進獻於朝廷罷了,他何能之有?

至於他在藍田推行的防範疫情的種種策略,雖然也被陛下欣賞,朝廷派人學習,但現在還沒有在其他州縣驗證過,還不能算作是韓東時的功勞。

假如韓東時不是運氣好發現了土豆、滅菌蘭等作物,那現在他依然是個籍籍無名的小縣令而已。

“在下既然宣之於口,當然有絕對的把握。現在我大唐不但要抵禦突厥,還要顧及各方麵的民生,百姓戶數有限,能用來打鐵煉鋼的能有多少?”

“若用某之方法,必定可以大幅減少作坊人數,而且還能保證質量大量產出精鋼,以供軍需以及農耕之用。”

韓東時到底是做了一段時間的縣令,知道這個時代的鋼鐵並不僅僅是用來打造兵器,更重要的用途其實是製造各種農具,而且消耗量遠大於兵器鎧甲的製造。

秦瓊激動地直接站起身來。

“若賢侄真的把握,那此事必當報知於朝廷!”

秦瓊連語氣都變了,對韓東時的稱呼也直接轉變為“賢侄”了。

韓東時既然與程處亮相交,那麽以唐時的習慣,秦瓊等作為程處亮的世交長輩,自然也能稱乎韓東時為“賢侄”。

若以此時兩方的身份地位而論,隻怕人家主動這麽叫,還顯示出對韓東時的欣賞。

韓東時微微一笑:“那倒省事了,若由我自己向朝廷上書,隻怕不知多長時間才能讓朝廷正式討論,然後還要撥下銀錢與人力。”

程咬金虎目一瞪,感覺過味道來了:“好哇,感情你小子是故意跑到我們麵前,想拿我們幫你在朝廷使力氣花人情?”

程咬金是真的覺得韓東時可能是想通過他們說服朝廷采納其建言。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生氣,反而覺得韓東時很有頭腦,懂得利用自己已經擁有的人脈關係。

換成程咬金也肯定好好動用自己的人脈關係。

他們可全都是綠林出身,綠林講究個啥?

一支穿支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很多人誤解綠林玩的就是一個打打殺殺,實際上人家玩的是人情事故。

自家的好大哥秦瓊,就是當時綠林道上人緣最好的崽兒,程咬金當初可沒少借著秦瓊的名頭撐場麵。

雖說現在他們已經立下無數軍功,混到了國公的位置,但是很多東西嘛,朝廷跟綠林也是相通的。

秦瓊和尉遲敬德也與程咬金有著同樣的想法,他們同時撫須而笑,顯然很希望被韓東時以此事“利用”一番。

韓東時對他們的反應並不意外。

他的提議其實是對雙方皆有利之事。

秦瓊等人作為大唐軍的元勳,自然要優先保障軍方的利益,如今正值大戰,糧食與鐵器,戰馬三樣供應就是後方州縣能為大唐軍做出最大的貢獻。

而韓東時真能做到他所許諾之事,不但自己又立一大功,也能加強幾大國公府對於唐軍的影響力。

同時,他們也樂於賣韓東時麵子。

因為出身,交情,性情相投等原因,秦瓊等武將也會不自覺地抱成一團。

倒不是他們故意排擠什麽人,而是武德年間,他們還在秦王府之時,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兩王”之後,大唐北方一統,直接受到當時朝廷中的老臣們打壓。

自古以來,都是馬上爭天下之時,武將最是受捧,天下一統,則是馬放南山,武將地位不說一落千丈吧,對於朝廷的影響力肯定大不如前。

如今麵臨著北方突厥巨大的壓力,再加上李世民沒有刻意打壓功臣的壞習慣,所以大唐諸位國公依然擁有極高的地位和權勢。

不過,朝堂之上文臣的聲量依然在不斷擴張。

最典型的就是對於突厥的和戰之策!

……

“咣!”

李世民重重地把一封奏章摔到了桌案之上,他麵前剛剛從長安趕回藍田的長孫無忌也是臉色凝重。

他奉陛下之命,曾經回長安想辦法說服兵部尚書杜如晦與一幹大臣,撥出銀錢與人員,效仿藍田縣的做法進行防疫,同時調撥萬餘精兵接受韓東時的訓練。

長孫無忌的效率極高,短短幾天功夫已經自長安歸來……順便還帶了不少奏章,其中多半都是反對陛下調兵的意見,同時還有大臣表達了對突厥之戰的看法。

李靖與李績等將軍還在北方帶領將士浴血奮戰,尉遲敬德等國公也隨時準備北上支援,可是朝中已經有許多的大臣開始拖後腿了!

以長孫無忌的城府,眼神兒之中也帶著幾分難掩的憤怒。

又開始了,那些個文臣又開始了!

在武德年間,那些個腐儒老臣麵對突厥南下的壓力,就曾經提出過,讓初生的大唐直接遷都江南以避禍。

當時若非身為秦王的李世民竭力力爭,隻怕現在大唐早就偏居於江南,把整個北方拱手讓於突厥了。

李世民顯然與長孫無忌想到了一處,不過更讓他意外的是,此次長孫無忌奉他之令回朝,竟然還遇到如此多的阻力。

“輔機你老實說,到底是怎麽回事兒,難道連杜如晦也反對朕的決定不成?”

長孫無忌連忙解釋:“陛下明鑒,杜大人雖然最初之時,確實不同意把這麽多的精兵交到一介縣令手上,不過臣持陛下之令,略作說明之後,杜大人也沒再多說什麽。”

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對於房杜這兩個自秦王府時就跟著他的重臣,他還是能信任的。

既然長孫無忌這麽說了,那剩下的是哪些大臣在反對,已經不言自明了。

“武德朝那些老臣,當初為了天下安定,朕沒有逼近過甚,不論是對於先皇老臣還是前太子齊王府的幕僚,都稱得上仁至義盡,他們是否誤以為朕乃好欺之人?”

長孫無忌忍不住添了一句:”其中,諫議大夫魏征魏大人,是反對得最激烈的。”

他這幾乎是明著給魏征穿小鞋了。

李世民斜眼瞅了長孫無忌,無奈地搖了搖頭。

無怪乎長孫無忌對魏征很看不過眼,應該說整個秦王府的舊臣們對於魏征都看不順眼。

當初魏征乃是前太子府的重要謀臣,屢次為前太子獻計,要鏟除整個秦王府。

李世民以過人的胸襟,寬恕了前太子府與齊王府的舊臣也就罷了,不知為何,陛下跟魏征這老兒竟然瞧對了眼,直接任其為諫議大夫。

魏征也是夠蹬鼻子上臉的,對於陛下的官位他是受之不疑,但在朝堂之上專撿陛下不愛聽的話說,經常被武德老臣們當槍使。

若非李世民對魏征格外優容,隻怕長孫無忌等人早就挖個坑,讓魏征死得很慘了。

李世民淡淡地道:“看起來朕還是得先回趟長安,幾天不在,朝臣們還要反了天不成?”

長孫無忌點頭道:“陛下乃九五之尊,長時間呆在藍田縣這小縣裏確實不宜,您還是要坐鎮於朝堂之上,否則眾臣人心不安。”

長孫無忌這次不隻是在拍馬屁,而是說出了實情。

以如此大唐朝堂人才之盛,也隻有李世民才能壓得下所有大臣,其他人互相各有不服,即使親貴如長孫無忌也時常吃憋。

李世民略有遺憾地看向窗外。

“是啊,是該回長安了,沒想到,這小小的藍田縣內有如此多新奇事物,比朕在長安之時,更能增廣見聞,還能跟百姓直接接觸,倒讓朕有些留連了。”

長孫無忌看著李世民的臉色道:“陛下,您是舍不下藍田呢,還是舍不下韓東時呢?莫如直接下一道恩旨,把韓東時調入長安罷了。”

“他當日不知陛下身份方敢拒絕您的好意,若聖旨下達,他還能抗旨不成?”

李世民沒有收回目光,擺了擺手:“似韓東時這等人才,強行調至長安反為不美,隻要他能繼續想出種種奇謀,搞出新奇有用的事物,在哪裏不是為大唐效力呢。”

“隻不知,現在這個時候,韓東時是否又有了什麽新奇的點子。”

……

秦瓊等人暢想著美好的前景,也知道韓東時想要通過他們三位國公促成此事。

幾名武將雖然也有些城府,但到底還是直腸子更多些,既然心裏已經認可了韓東時,也想與他更親近些,幹脆趁這個機會點醒他。

程咬金忍不住拍真敢韓東時的肩膀:“賢侄啊,其實就在藍田縣境內,有一個人說話比咱哥仨兒加起來還要管用呢。”

“我聽說你跟長安來的欽差大人鬧過脾氣?那怎麽行呢?你可知那位欽差大人到底是何身份?”

秦瓊和尉遲敬德撫須而笑,他們也覺得韓東時早晚會知道陛下的真正身份,這時候點醒他也不錯。

韓東時翻了翻白眼:“當然知道了,那不就是當今皇帝麽,第一次來就露餡了!”

秦瓊三人的笑容瞬間僵在了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