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硬菜,產業大革命

“產業大革命!”

“什麽?”

下麵跟著回複全都炸了鍋了。唯有贏扶蘇跟著微微一笑。

不錯,這正是他第二階段打算幹的事。

“簡直異想天開,產業革命那是多少年之後的事,大秦朝,根本沒有這等土壤。而且,大秦自商鞅開始,一直是重農抑商的,產業革命,本質上是商業繁榮的結果,沒有學好曆史,就別亂嗶嗶!”

雖然契合曆史,華夏國自大宋開始,到大明中葉,商業才逐漸出現朝著近現代萌芽的趨勢。

但是這等提法,未免過於保守。

贏扶蘇對於大秦,他可是站在一個未來人的視角上。

有什麽不能幹的?

果然,這回複不等過去三五秒。

已然有人開始力挺贏扶蘇。

“弱者等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

居裏夫人的名言直接擺出來了。

這句霸氣外露的話,倒是符合老秦人嬴政的氣質。

贏扶蘇雖然不是嬴政,但此人若是他,憑借姓氏上微弱的關聯。

贏扶蘇感覺,嬴政出招怕是要比他更加瘋狂,更加魔幻。

而他之所以動此念,那是因為,大秦很多創舉都是開風氣之先河。

但是有些策略在當時看來,過於領先。

而沒有下麵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

這也是大秦覆滅的一大根源。

就比如,明知道大跨一步,要比小碎步更加效率。

可是那時的大秦帝國,就好比一個剛剛蹣跚學步的小毛娃娃。

大跨一步,肯定得倒下。

搞不好,襠都要給撕裂了。

眼下,第二階段,贏扶蘇要做的,正是讓這個毛娃娃迅速成為一個年輕帥氣的小夥。

“人類曆史上的產業革命大致分為四個階段,農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再就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現如今,樓主要著重了解的應該是第一次工業革命!”

不錯,贏扶蘇眼下正打算關注的就是這個。

如何在大秦展開此等有如旋風一般的變革呢?

贏扶蘇劈裏啪啦一通敲擊鍵盤。

很快,又有人給出了方向。

“第一次工業革命核心的代表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機,先得把蒸汽機給弄出來!”

“你以為蒸汽機想弄就能弄出來的?那得需要配套金屬冶煉技術!”

這點,倒是說在了點子上。

跟提升畝產需要從種子、種植方式、種植技術、氣候學、化肥等方麵入手一樣。

蒸汽機也是一個複合型的技術的聚合物。

蒸汽機的基本原理就是以燃燒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燒開水,從而通過蒸汽提供動力。

“所以,首先,得有一套先進的冶鐵技術。”

“而冶鐵,最為根本的則是鐵礦!”

沒有優質的礦石來源,想要冶煉出上好的鐵來,顯然是癡人說夢。

“樓主可以記一下我國的鐵礦和煤礦的資源分布圖!”

煉鐵燒煤,這兩個家夥,算是難兄難弟。

缺一不可。

贏扶蘇拾掇起筆,開始仔仔細細的記錄下。

“礦產分布圖。”

“有了鐵礦石,再來就是冶煉的技術了!”

“大秦雖然後代有在始皇帝的兵馬俑裏麵出現金屬鍍膜技術,但是那畢竟隻限於皇家,後來也逐漸失傳了,所以,大部分的金屬冶煉還是停留下比較原始的狀態!”

在兵馬俑裏麵,的確是發現了很多難以解釋的現象。

但是這等金屬鍍膜技術,畢竟在當時的大秦沒有普及,否則,史料上,也應該有記載才對。

贏扶蘇這幾日不光掃了那些自己的筆記上記錄下的,屬於盲區的知識點。

他也順便掃到了不少關聯的知識。

有一說一。

雖然戰國晚期,出現了鐵器。

但是一直到了東漢時期,百煉鋼的出現。

冶鐵技術一直處於比較低下的水平。

加上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和自從大秦立國以來推出的收繳天下兵甲鑄造十二銅人的政策。

使得本就發展緩慢的冶金技術更是遭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壓。

傳聞當時好幾家共用一把鐵刀。

可見一斑。

而且那時候雖然有鐵,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海綿鐵。

所謂海綿鐵,指的是碳含量極少的鐵,這等鐵雖然碳含量低,但是絲毫不影響其他的雜質占據其中。

類似於現如今說的鑄鐵。

用來製作點田地裏的耕地的鐵犁勉強夠用。

可要是用在蒸汽機的軸承上。

轉動不了幾下,就嘎嘣一聲,徹底稀碎。

所以這可是一項相當有必要的底層技術。

而眼下,贏扶蘇則目不轉睛的搜尋著與此相關的回答。

“冶鐵主要的技術難題其中一個就是溫度,溫度越高,鍛造出來的品質也就越好!”

“這個倒是說到了點子上,我之前就在鋼鐵廠幹過。現在的冶煉主要是高爐煉鐵。這個我記得當時有人跟我們講過,是從古代的豎爐逐漸演化過來的。”

“豎爐的確很有名氣,還有漢代的炒鋼術,鼓風機。”

“我記得高中時候學過,還有坩堝煉鋼術!”

“樓主一次性做不出來高爐,這些也足夠滿足使用了。”

這等多重複合的工藝水平,已然到了大明中期。

能有這水平,鍛造出堅固的軸承問題不大。

“當然了鑄件出來了,還得懂得淬火術,這可不是傳說,的確能讓金屬件變得更堅固!”

“淬火術麽!”

贏扶蘇看著這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名稱,筆下行雲流水,疾走如風。

淬火術,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仙俠小說之中煉劍的法門。

“得到了金屬的鑄件,製造簡易的蒸汽機難度沒那麽大了。”

“沒錯,據說古埃及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大型的木質的蒸汽動力裝置,瓦特這小子不過是根據古代的記錄和自己的一些經驗技術的積累,加以改良了而已。”

這幫網友站在現代人的眼光回看過去。

多多少少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甚至還有一個回答道。

“想要在大秦複刻出來這等東西,隻需要一張詳細的結構圖就完美了。”

然而,並未每個人都這麽的迷之自信。

這話還未等說完,立刻被另外一個回答給打斷:“一張圖?我看你們牛逼吹得有點大了,這等東西,重要的不是造出來,而是造出來後能夠持續穩定的工作,樓主真的要造的話,最好在穿越之前就自己造一個,有備無患,畢竟,這個可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因素!”

這話半點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