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開始寫這本書時是在1993年,那時上初二,已接觸了鄭淵潔的作品,從而受他思想、文風的影響。不愛上課,拿著小筆記本寫個沒完,考試總不好。第一部初稿完成於高一,與文中主人公摩奇幾乎同時,第二部初稿完成於大一,與作品進度相當。可以說摩奇是隨著我的成長而長大的。我要寫的是一個成長史,但我是男生,對女孩的心性不是很了解,在刻畫方式上還是欠缺的。

現在這部作品是修改後的書稿,與第一部已大不相同了。

我從高二開始把研究曆史當作自己的治學目標,看了許多文史書籍,大學考入曆史係後,又係統地學習了曆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看了許多書,在思想、知識結構上已遠勝以前,當我再去審視一稿時,感覺有些稚嫩了。

其實一稿完全稱得上是童話。經過修改後的三稿到目前為止我個人還不能確切地說出到底屬於什麽題材,童話,科幻小說……我看都像!也都不像!後來在《中華讀書報》上看到一篇書評,介紹“新人文科幻”題材,我覺得自己的這部書,正好符合這種題材,是融合了人文元素的科幻小說。

這本書原名叫《奇書風雲》,主要講的是M星球為地球投放電腦書而引起的一係列故事。設定為三部:第一部《少年夢》,第二部《逍遙遊》,第三部《大同書》。總體構思為:電腦書代表科技,曆史書代表人文,宇宙間隻有此兩本書。兩本書代表了一切,記載了整個宇宙。

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在大一時上課,不過書的主角是“電腦書”,我構思他是在初二,那時我根本未見過實物,也沒聽過。以至幾年後在廣告中見到電腦詞典時才發現,這大概就是電腦書的雛形了,還有以後的筆記本電腦。現在電腦已經普及,可見科技帶給人們生活的改變有多大。

我的條件是受很大限製的。從小在農村長大,受的是農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這使我最了解中國的基層社會,上學後得以接觸大城市的生活方式,通過強烈的對比反差,我給主人公尋擇了一個家,正好位於與城鄉交接處。文中又多次將筆觸伸及農村,這是我想揭示的一個矛盾:城與鄉。

當前社會是一個文化交匯、多元化的社會,中國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傳統,現在又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的文化。但我覺得這還是一個矛盾,從大方麵講,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矛盾。這也是我在作品中想表現的。

摩奇很不滿學校的教育體製,因為從整個世界來看,都存在“教育危機”的問題,這本不該是她擔憂的,也不是我該擔憂的,但作為一個熱愛地球上整個生命的人來說,怎麽能不憂心呢?

在農村的環境下,“重男親女”是在所難免的,我對婦女史有一種特殊的興趣,在這方麵看了不少理論著作,我是希望男女兩性能夠達成一種和諧的狀態,雖然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還有從家庭教育來看,母親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摩奇有一個素質很差的母親,她為此很煩惱,寫此情節意為提醒人們:母親的文化貧困會使人類的前途變得暗淡。

再從學科角度看,人文和科技這兩家馬車該如何並駕齊驅,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矛盾是無處不在的,還有“人”成長過程中的矛盾。主人公摩奇涉世尚淺,單純脆弱,卻往往要承擔巨大的責任,要拋棄兒童的純真去故作老成,而內心童心可見,這如同剝皮抽筋一樣難受,也是我個人的感覺。

還有一個矛盾,現實與虛幻,摩奇可以說是生活在這兩個世界之中。這是我的一種假設,以往的作品要麽純粹地描寫現實生活,要麽製造一個完全的虛幻世界。評論家常說沒有一部將兩者處理很好的作品,我決定嚐試,以待讀者鑒定。

本書《文化啟示錄》為第二部《逍遙遊》的節選改編,著重突出“文化的衝突”這個主題,將中國文化放在宇宙生命大背景下思考,從“人文”和“科技”兩個層麵,闡述我對宇宙的認識。正如《易》雲: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個動詞,是創造性的,是流動的,是普世性的思想。“文”是人類的思想,“啟示錄”

隻是做一個文學上的表達,促進讀者的思考而已。

龔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