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雪岩心細且注重德行,結下善因終得善果,蔣老板有意培養他

紅頂商人胡雪岩是一代傳奇性的人物,他既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也是一個投機的政客,是徽商代表人物,曾經紅極一時。他憑借卓越的商業才能,官商結合,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某個時間,他掌握的資金鏈,超過了晉商,直接影響到大清的財政。

“中國式管理之父”、台灣文化學者曾仕強教授這樣評價他:胡雪岩是徽商的傑出代表人物,身上有著徽商講求誠信、為人著想、精明強幹等共性。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奉為商聖,一方麵是因為胡雪岩經商講求誠信,另一方麵也利用他的財富,幫助左宗棠為國家做了很多的好事。

他是如何走向這一高峰的?又是如何積攢人脈關係網絡,用別人手裏的錢賺自己的錢?

本文將逐一為您破解。

有人天生就會唱歌,有人天生就會打仗,有人天生就是當官的料,而胡雪岩,他天生就是做生意的。

胡雪岩出生於安徽績溪胡裏村,這裏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美,一條登源河由東向西繞村而過,曆史上這裏文風鼎盛,名人輩出。他在家裏排行老三,他的父親胡鹿泉,讀過幾年書,是位有文化的鄉裏名士。家裏有幾畝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胡雪岩爺爺那一輩兒,因為沙船生意小有富足,便把家人從徽州績溪老家遷到了杭州。

沙船這個名稱,在今人看來,已經渺若雲煙,其實在明清兩朝,海上交通全靠這些沙船。它的最古老的名稱,就是飄洋船。明朝永樂皇帝曾派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乘載的所謂樓船,也就是沙船。在西洋輪船還沒盛行之時,這些沙船對於海上遊客之往來,貨物之輸運,曾起過很大作用。

沙船運客,也搭貨。商號貨物互相搭配裝船,甲船中也有乙船之貨,乙船丙船中也有甲船之貨,裝到地頭,各自憑單據提取,如果中途失事,或遇匪徒襲劫,或遭風雨沉沒,損失由各號分擔。亦有船貨抵埠,市麵陡漲,則亦由各號分享共利。

這本來是沙船業的慣例。胡雪岩的爺爺那輩人,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已經擁有大船五艘。胡的父親也自小隨船,北闖大連,南走潮汕,向西沿長江而上溯,直抵巴蜀。眼看著家業日益興隆。不承想胡雪岩的一個表爺,貪心不足,私自破了船業常規,經常獨載自家貨物,以求暴利。一不小心便遭了歹徒打劫,連船帶貨,隨同船上幫手,無一幸免。其時,胡雪岩的爺爺因病在家,聞此巨變,猶若晴天霹靂,再也沒能回轉過來。

胡雪岩的父親變賣家產,逐一清還債務。有好心人便放他一馬,看重的是上一輩人的厚道和後生的懂事。盡管如此,等債還畢,家中也就隻剩二畝薄產了。

胡雪岩到了求學年紀時,胡家雖日漸拮據,但胡父仍將他送去私塾讀書。當時,胡父告誡他說: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胡雪岩的父親沒有走讀書求官的道路,同樣也不希望胡雪岩當官。

胡雪岩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父親臨終的時候,把胡雪岩叫到床邊,囑咐他說:“欲興吾家,其惟順兒乎!”

父親去世以後,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到了胡雪岩母親一個人的肩上。在那個時代,一個寡婦撫養照顧好幾個孩子,生活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

胡雪岩的母親在當時是毫無地位的,甚至在胡家的祠堂裏麵,連他們家的資料都沒有。但是我們從後人有意無意留存下來的胡雪岩的故事裏麵,卻可以找到一個很明顯的脈絡,在這當中,他的母親金太夫人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這樣的一個單親家庭,一個沒有讀過什麽書的寡婦,給了胡雪岩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正是胡雪岩成功的基礎。

麵對窘困的家境,金太夫人從來沒有在胡雪岩麵前抱怨父親早早離世,使得孤兒寡母無人照顧。另外,金太夫人跟左鄰右舍也都相處融洽。她與人為善,隻要能夠幫到別人的地方,她一定會盡量地去做,而且從來不要求什麽回報。金太夫人的這些行為,深刻影響了胡雪岩的人生態度,使他一生受用無窮。所以胡雪岩一生非常感謝他的母親,對母親始終十分孝順。

胡雪岩後來創辦胡慶餘堂,用來濟世救民,他的這種思想觀念,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胡慶餘堂以其精湛的製藥技藝和獨特的人文價值,贏得了“江南藥王”之美譽,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稱。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胡雪岩像往常一樣到野外放牛,他把牛趕到草地上吃草,自己便想去不遠處路邊的涼亭裏休息一下。走進亭中,他發現裏麵有一個挺大的藍布包袱,上前伸手摸了摸,硬邦邦的,又掂了掂,分量很重。他不禁好奇,於是打開了包袱,想看一看裏麵到底是什麽東西。這一看不要緊,著實把胡雪岩嚇了一跳——包袱裏麵全是金銀財寶。

母親的教育讓胡雪岩明白,這些東西既然不是自己的,就一定不能拿,而且失主此時也一定是著急得要命,肯定在四處找尋遺失的包袱,所以他決定原地等待失主。

他先把包袱藏到草叢裏麵,然後好像沒事兒一樣,坐回那裏等待失主。可是,一直到太陽快下山了,也不見有人過來,胡雪岩的肚子嘰裏咕嚕叫了起來,但他還是強忍住饑腸轆轆,繼續坐在那裏等候失主。

終於,有一個人神色慌張地跑了過來,開口就問:“小哥小哥,你有沒有看到我丟的東西?”

胡雪岩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很沉穩地反問:“你丟了什麽?”來人說:“丟了一個藍色的包袱。”胡雪岩聽他這麽說,才繼續問他:“裏麵都有些什麽東西?”

來人趕忙把裏麵的東西一一說來。胡雪岩見他說得分毫不差,這才將包袱取出還給了失主。

包袱失而複得,失主當然非常高興,於是從中拿出兩樣東西,對胡雪岩說:“這個給你,算是對你的酬謝。”胡雪岩連忙拒絕說:“不要不要,這本來就是你的東西,我又沒有做什麽,本來就是該還給你的。”

失主聽後大為感動,於是告訴胡雪岩說:“我姓蔣,在大阜開有一家雜糧店。你這麽好的小孩子在這裏放牛可惜了,如果你願意跟我出去,我收你當徒弟……”

胡雪岩說:“我現在不能答應你,要回去問母親。如果母親同意的話,我當然樂意跟你去。”蔣老板一聽,更是覺得這個徒弟他收定了,所以就說:“好好好,我把地址留給你,如果你跟母親談妥了,就過來找我,我那邊給你安排好一切事情,你都不用擔心,我一定會好好教你。”

胡雪岩回家以後,把整個經過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後十分高興,兒子有這麽好的機會當然要去,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於是胡雪岩十三歲的時候,獨自一人離開了績溪胡裏村,按照地址找到大阜的蔣老板,開始了在雜糧行的學徒生涯。

胡雪岩這一生,雖然生意做到那麽大,但是他非常最注重德行,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會去拿,隻有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的,才是自己的東西。

佛教泰鬥虛雲長老有名言:善用心者,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胡雪岩受母親的教誨,注重於自己的德行,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貪,而他比別人多了一個心,將財務還給真正的遺失人。小小年紀如此心細之人,實在難得,也難怪蔣老板會高看一眼,並有意回報胡雪岩的“恩”,收他做小夥計,教他如何做生意。

這世間萬物,講究的是一個因果,如果胡雪岩貪了那些銀子,那麽,他也許解決了家境的困難,但是銀子用完之後,他可能會是一個農民,或者努力讀書,考個秀才舉人什麽的,人生之路就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