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李鴻章明白了,這個家夥果然有心眼,是想多結兒女親家,拉攏各方勢力

上一節說到中日海戰一開,朝鮮那邊亂成一鍋粥,李鴻章認為要想收拾朝鮮的局麵,非袁世凱不可。可是袁世凱剛逃命回來,哪裏還敢再回去,眼見中堂大人非要讓他去,那怎麽辦呢?

其實他就像在朝鮮逃跑一樣,早就有了辦法,為了保命,他想出了一個奇招:裝病!

他寫信給李鴻章,說離開朝鮮的時候,在船上受了風寒,如今在家裏臥榻養病,連走路都不行了。

縱觀袁世凱的前半生奮鬥史,他對一些事情的發展,似乎有先見之明,而且早就想好了應對方式,這才一步步地走向人生的巔峰。至於後來,身邊多了諂諛之人,每天逢迎之詞充斥著耳膜,加上那個很想當太子的坑爹兒子一再忽悠,就失去了理智,鑄成人生大錯,導致晚節不保(這些事我們後麵再講)。

袁世凱的那點伎倆,怎麽能夠瞞得過李鴻章呢,盡管袁世凱回到陳州的當天就稱病閉門謝客,還請了醫生來看。可是李鴻章的為人,越是器重的人,越要了解得透徹,直接將間諜安插進了袁世凱的家裏,所以對於袁世凱的一舉一動,李鴻章都了如指掌。李鴻章得到的情報就是:袁世凱在家裏快活著呢,每天勤於播種,想要那幾個老婆多生孩子。

李鴻章明白了,這個家夥果然有心眼,是想多結兒女親家,拉攏各方勢力啊!

袁世凱嚐到了結親帶來的好處,所以拚命的努力,吭哧吭哧的辛苦耕耘,除了已經懷孕的之外,大小老婆一個都不落下。

三個朝鮮美女倒也爭氣,可是打夫人於氏和二夫人沈氏,卻不見動靜。二夫人沈氏出身紅塵,那老鴇擔心姑娘在接客的時候懷孕,給姑娘們用了猛藥,因此一般妓女從良的,很少能夠生孩子。袁世凱為了防止沈夫人孤單,將四夫人金氏生的袁克文,給沈夫人當兒子。

他和沈夫人談論朝鮮的局勢時,沈夫人認為一旦大清與日本人打仗失敗,勢必影響李鴻章的權勢,李鴻章那麽做,最後可能會吃力不討好,在老佛爺那邊可能會失勢,這樣一來,你應該盡快另找靠山。

袁世凱抱著沈夫人狠狠親了幾口,急忙去找路子尋新的靠山。他的兒女親家張人駿,與兩江總督、湘軍老帥劉坤一的私交不錯。袁世凱想著淮軍失勢,湘軍的勢力肯定會起來,於是通過張人駿的關係,搭上了劉坤一的那條線,又送美女(侍女)又送錢的。劉坤一對袁世凱的大名早就知曉,一聽要投到他的門下,開心不已。

且說李鴻章不點破袁世凱的謊言,直接下令:我就是讓人抬,也要把你抬來。

袁世凱一看這樣,又動了“歪主意”,他一麵寫信給李鴻章,表示求醫問藥之後,身體已經好轉,近日就要起身,一麵寫信請求在北京的兄弟袁世勳去打通光緒帝師、著名的“帝黨”領袖翁同龢的關節。袁世勳來到翁府,拜見翁同龢。硬是顛倒黑白,謊稱李鴻章不讓他的兄弟袁世凱入京,而是改派他去朝鮮。請求翁同龢與軍機大臣李鴻藻為袁世凱主持“公道”。

讀者朋友不要以為這個李鴻藻是李鴻章的兄弟,其實他們根本沒有關係。在官場上,高官名字相似的非常少,有三位相似的更是極為罕見。晚清的官場就是一個千年奇葩,有李鴻章、李鴻藻、李鴻賓三個高官鼎立。三人都姓李,都是鴻字輩,但三人根本不是親兄弟,連老鄉都不是。三人中,知名度最高的當然是李鴻章,他也是年紀最小的,生於1823年,安徽合肥人。知名度最低的則是李鴻賓,他還是年紀最大的,生於1767年,江西德化人。中間的則是李鴻藻,生於1820年,河北保定人。三人都是進士出身,李鴻章24歲中進士,李鴻藻是32歲,李鴻賓34歲才中進士。年紀最小的李鴻章最聰明,最年輕有為。三人的老爹都是當官的,李鴻章、李鴻藻是官二代,李鴻賓是官三代。

作為晚清重臣,三人都影響了曆史的發展。李鴻章自不必說,創辦淮軍,鎮壓太平軍、撚軍,領導洋務運動,創建北洋水師,主持外交工作。李鴻藻在剿滅撚軍、為國家爭取領土主權方麵也做過很多重要工作。李鴻章與李鴻藻,二人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相當於鴿派,後者相當於鷹派。一個主和,一個主戰。

二人是同時代的晚清高官,難免會發生交集。由於彼此政治立場不同,兩人幾乎成了仇家。李鴻章是“洋務派”重臣,主張要“師夷長技以製夷”,對外和為貴,更多是妥協、退讓。李鴻藻是“清流派”領袖,請流派基本就是死磕派。雖然也主張大力改革,但對外強硬,堅決反對妥協,誓言抵抗一切外國侵略。

袁世凱精明就精明在:要想應付李鴻章,就要去找李鴻章的對頭來幫忙。

這個袁世勳和袁世凱一樣,都是能說會道之士,竟然把老奸巨猾的翁同龢給說相信了,引起了翁老爺子的同情。於是,翁同龢寫信給好友李鴻藻,讓袁世勳拿去找李鴻藻說情。

盡管有朝中老臣翁同龢與李鴻藻的庇護,北洋大臣李鴻章來了牛脾氣,他堅持讓袁世凱再赴前敵,在總理衙門前敵營務處周馥的賬下,統籌糧草調度。

慈禧老佛爺肯定聽李鴻章的話,所以直接下旨讓袁世凱領命。

盡管內心不情願,負責後勤保障的袁世凱也忙起來了。9月7日,他致信負責北洋官兵後路轉運保障事宜的盛宣懷說:“明晨不能再謁叩別。車左之臨,萬不敢當。”二日後,袁世凱偕同周馥出山海關,趕赴、新民廳、九連城前線,整頓北洋殘兵敗勇。

這期間,即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軍與日本海軍在黃海大東溝發生血戰。當日下午,北洋致遠艦沉沒時,管帶鄧世昌與全船戰士250人同時墜海,壯烈殉國,令人敬仰。

此時,遠在關外督辦糧草運輸的袁世凱,卻在叫苦不迭,時刻想著逃離這是非圈,回到嬌妻美妾的身邊去。他在給弟弟袁世承的信總,寫道:“數月來,車馬為家,身又不健。此處甚冷,常感冒,殊不相宜。”此前一天,袁世凱又以“病重”為由,向李鴻章告假。但是,他知道如果現在請假回家,必被人恥笑,實在不妥。左思右想,袁世凱無計可施,隻有熬到戰爭結束,方可獲得解脫。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割地賠款。清流派言官紛紛指責李鴻章,說其“賣國”。這時,多年跟隨李鴻章的袁世凱則由東北返回天津銷差。甲午戰爭,讓李鴻章在清廷中失勢。袁世凱一看李鴻章果然失勢,也急著改換門庭,加緊與朝中紅人翁同龢、李鴻藻、榮祿等人建立聯係,又以門生的身份,去劉坤一的府中拜訪老夫人。

為了對付朝鮮的日本軍隊,李鴻章急令慶字營入朝,可是昔日如狼似虎的淮軍嫡係,這回遇到日本軍隊,一頓大炮下來,死的死,逃的逃,簡直不堪一擊。很快就退回了關內。

袁世凱看到用淮軍訓練出來的北洋軍打不過日本軍隊,萌生了用西法練兵的設想,他給慈禧老佛爺上折子:竊查此次軍興,往往易為敵乘,迭見挫敗者,雖由調度之無方,實亦軍製之未善,若不權時度勢,掃除更張,參用西法,認真訓練,則前車之鑒,殊足寒心。

甲午戰爭不利,朝野上下湧起一股反李鴻章的潮流,老佛爺雖然其中李鴻章,卻也不得不順應大家的意思,讓李鴻章回家休養。

李鴻章一倒,北洋軍頓時一團糟,這時候,慈禧老佛爺想到要找一個人,把散爛的北洋軍給收拾利索了。

袁世凱一聽有這樣的好事,連忙找翁同龢、李鴻藻、榮祿等人,送禮的時候不忘介紹自己:我在朝鮮幫忙練兵,有那方麵的經驗,求你們向老佛爺舉薦我。

1895年12月8日,李鴻藻等大佬聯名奏保袁世凱負責,編練新軍。

老佛爺一看朝廷中老的老,小的小,還真找不出比袁世凱更合適的人,於是下旨讓袁世凱成為訓練新軍的大臣。12月21日,袁世凱抵達天津小站,開始了他的“小站練兵”新生涯。

回觀甲午一戰,對袁世凱的一生而言,至關重要。真可謂:國家有難,個人發達!甲午戰爭讓中國喪權辱國,袁世凱卻借助“國難”,迎來了他個人仕途的“春天”。

袁世凱開始走大運了,可是有一個人卻不答應。(預知後事,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