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集 大禹治水

旁白:周日的下午,豬小妹在樹下寫作業,她歪著腦袋想題,可就是想不出來該怎麽算……

豬小妹:哎呀,煩死了,為什麽小鹿姐就什麽題都會做,我就什麽都做不出來呢?【尷尬聲】

白耳猴:別著急啊,豬小妹,你看她每天回家都在做題,已經養成習慣了,而你平時到家也不抓緊時間,等寫完作業就要睡覺了,那你怎麽和她比呀?

豬小妹:可我有時候也抓緊時間拚命練題呀,怎麽還比不上她呢?

白耳猴:貴在堅持,你聽說過大禹治水的故事嗎?我給講講吧。

旁白:於是,白耳猴用胳膊一掃,眼前就出現了一個瀑布形狀的大門【靈光閃現聲】,他倆推開門,就穿越到了堯的時期……

【河流聲】

旁白:當堯做皇帝時,他有一件最煩心的事情,就是爆發大洪水。每年隻要洪水一爆發,好不容易種的莊稼就都被淹了,老百姓的房子也被泡了,家畜也都被洪水衝跑了。老百姓沒地方住、沒有吃的,真是無比的天災呀。堯心想……

堯: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必須要找人治理好水患。

旁白:於是,堯讓鯀來治理洪水。鯀加固了堤壩、加高了圍牆,他是想把大洪水擋在外麵,可事與願違,每年的大洪水都衝垮了他的堤壩,沒有任何效果。幾年過去後,舜代替堯管理朝政,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問大臣……

舜:眾愛卿,誰有能力清除大洪水呢?鯀肯定是不行了,這幾年的大洪水一點兒也沒少,朝廷給他治理水患的銀子都打了水漂了【尷尬聲】。

大臣:陛下,臣推舉一人,一定可以為國解憂。這正是鯀的兒子禹。不過,他的能力比他父親可大多了,一定能擔當此任。

舜:是嗎?他不會也像他爹那樣也白忙活好幾年吧?

大臣:一定不會的。他不僅能力突出、頭腦聰明,而且此人十分謙虛、有禮,陛下不妨一試。

旁白:於是,舜同意了,讓禹開始治理水患。而禹得知消息後,他心中一驚……

禹:啊?讓我治理大洪水?我爹都沒治好,我能行嗎?而且我才剛結婚【尷尬聲】……

旁白:回到家,禹和妻子說了這事,他妻子非常通情達理,讓他以國事為重,完成他爹沒完成的治水使命。就這樣,禹告別了新婚妻子,和助手們啟程了。

【鳥叫聲】

旁白:他們翻了一座座山、過了一條條河【溪水聲】,禹不停地在思考怎麽才能消除大洪水呢?

禹:我爹用“堵”的方法堵住洪水,可即使堵住的話,洪水依然存在呀。而且它每年都來,水會越聚越多,根本堵不住的。不如,我用“疏”的方法,把水疏導走了,把它引入大海,那它不就永遠不會淹到我們老百姓的家了嗎?

助手:對呀,禹說得對,這個辦法好。那我們就疏通水道吧。

旁白:眾人聽了這個辦法都非常高興,於是大家齊動手,並發動了各地的老百姓一起,挖水渠、修水道,禹帶著大家開始做起了水利工程【震驚聲】。

【砸石頭聲,推車聲】

禹:大家分好工,砸石頭的砸石頭、裝車的裝車、推車的推車,我們一起努力,等把水渠修好,我們就再也不怕大洪水啦【鼓掌聲】。

旁白:在禹的號召下,大家齊心協力地幹著。禹也和老百姓一起吃飯、住在工地、沒白天沒黑夜地幹活兒,非常的艱苦。因為他這一路走遍了大山大河,看到了無數無家可歸的老百姓,實在是太可憐了,因此禹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父親沒完成的使命!【震驚聲】

【馬蹄聲】

旁白:有一次,禹騎馬路過自己的家門口,他偶然聽到家裏有小孩的哭聲【嬰兒哭聲】,原來是他妻子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禹非常的高興,那你還不趕緊回家看看?

禹:不行【震驚聲】。我現在還不能回家,因為我治水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還有很多等著我救助的老百姓呢,我不能拋下他們不管【震驚聲】。

旁白:於是,大禹眼含熱淚,下了馬,向家的方向行了個大禮,然後飛身上馬,騎馬繼續趕路了【馬蹄聲】。真是了不起啊,一般人誰能做得到呢?而且這幾年大禹一共有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後被人們大加稱讚【鼓掌聲】。

【海濤聲】

旁白:就這樣,大禹曆經13年平整了山川、疏通了水渠,中原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大禹的足跡,真是走遍中國第一人啊【震驚聲】。

禹:啊,終於完活兒了啦!現在即使有再大的洪水,也會按我們的水渠流入大海的。再也不用擔心我們的農田被淹、房屋被衝壞了,你看,現在老百姓們多開心啊!哈哈……

豬小妹:不錯,大禹可真是偉人呀,要沒他的話,我估計現在的中原還被洪水泡著呢【尷尬聲】。

白耳猴:是啊,一幹就是13年,豬小妹,你要有他的毅力就行了。

豬小妹:白耳猴,我先練到小鹿姐的水平吧,以後我也每天堅持做題,我就不信我成績提不上去。

白耳猴:好,有信心就好。除了堅持,還要注意方法。大禹是用了疏導的方法才成功的,如果像他爸那樣隻是堵的話,別說13年,就是130年,也成功不了啊【尷尬聲】。

豬小妹:對對,我明白,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對了,大禹13年沒回家,那他兒子能認識他嗎?他兒子是不是都小學畢業啦?【尷尬聲】

白耳猴:哈哈,這個就不用你操心啦【笑聲】……

【歡快結束音】

旁白:大禹治水。比喻克服困難、不顧個人利益,憑借智慧,最終取得勝利。正所謂:

大禹治水專靠疏,

三過家門而不入。

與民一起來奮戰,

大江南北變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