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情款款瀆倫納新歡2

6、魏丞相大義救遺孤

魏徵是美名昭昭的忠義之臣,他也無愧於此美名,平日見高祖或太子有過失,總是盡言極諫,高祖和太子有時被他說得老羞成怒,就發狠要殺他,魏徵卻毫不畏縮,依舊勸諫不休。後來他見世民功高權盛,有壓倒東宮之勢,便暗勸建成早早下手。如今建成果然死在太宗手裏,魏徵回了家鄉,隱居不仕。太宗派人四處尋訪,才把魏徵尋來。

魏徵入朝,見了太宗,長揖不拜。太宗喝問:“你為什麽在先太子跟前,說寡人是奸險之徒,離間我兄弟?”魏徵聽了,冷笑一聲說:“先太子若肯聽臣言,何至有今日之禍。先太子秉性拙直,不如陛下之善於逢迎取巧,能得人心。然直者為君子,巧者為小人……”

太宗見魏徵直斥他是小人,不覺勃然大怒說:“你說寡人逢迎取巧,有何憑證?快快說來!若有半點差池,休怨寡人手狠手辣。”魏徵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殺死先太子後,深恐太上皇加罪,陛下在延德宮朝見太上皇時,正當盛暑,太上皇坐在東軒,開胸納涼。陛下跪在太上皇膝前,太上皇說了句‘骨肉相殘,可恨可悲’,陛下無言可對,隻管用口吮著太上皇**,假作悲泣,這便是逢迎取巧之道,這件事情陛下猶記得否?”魏徵話才說完,宇文士及就說道:“先太子已無道伏誅,萬歲聖聰神明,誰不敬服,你怎敢當殿無禮?”魏徵大聲說道:“昔日管仲為子糾之臣,曾射中桓公,今臣僅為先太子分辯了幾句,如何能說臣無禮呢?”太宗見魏徵如此剛直,轉怒為喜,好言撫慰,並立即下旨,拜魏徵與王珪同領諫議大夫之職,以後如遇朕有不德之事,準許你盡言極諫。

太宗的心腹之臣侯君集查獲了廬江王璦寄與先太子建成的密書,信的內容是唆使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速速謀害太宗。太宗看了大怒,發狠要除去廬江王,盡管他是太祖的孫子、高祖的從弟、太宗的從叔。

廬江王預感到大事不妙,不甘心坐以待斃,聚眾起了事。又是一場流血成河的廝殺,廬江王事敗被活活地絞死,太宗下旨,廢廬江王為庶人,諫議大夫魏徵知道後,便去朝見太宗,說先太子初死,人心未靖,朝廷宜坦示大公,不再株求,方可免卻大禍。太宗依奏,又召還先太子黨羽王珪、韋珽、杜淹同為諫議大夫,下詔令馮翊立、薛萬徹等都歸京都裏。一時間,人心大定,內外都安。同時,太宗還派魏徵去宣慰山東一帶,許他便宜行事。

魏徵向山東進發的在半路上遇到先太子的千牛官李誌安和先齊王的護軍官李思行二人被打入囚籠,押送京師。魏徵當即吩咐放了二人,他對押解官說:“皇上已有詔書在此,所有前東宮和齊府的餘黨概不究問,如今若再將二李囚解入京,豈不是讓赦書反成虛文了嗎?”太宗聽說魏徵處理的這件事後直誇他有見識會辦事,並傳旨獎許,同時再降諭旨,以後凡事連東宮、齊府及廬江王瑗的,一概不準告訐,違令者反坐。

巡到山東地界,魏徵行轅駐紮在荒涼的草橋驛,這裏隻住著二、三十家村人農戶,魏徵原要訪查民間疾苦,所以駐紮在冷僻荒涼的地方。

那天一清早,一個差官就從門外揪進一個鄉婦來,鄉婦手中抱著一個還在吃奶的小孩兒。差官手中捧著一襲袞衣,到魏徵前跪倒呈上,魏徵細細翻看,見衣領後麵,有“齊王府督造”幾個字樣,就問差官,這袞衣是從何處得來的?

差官指著那個鄉婦說:“小人清早從這鄉婦家門口走過,見她家屋簷頭,曬著這件袞衣。小人心想,袞衣隻在京師地麵的王府中才有,如何鄉間也有呢?小人當即就進門去,這鄉婦見小人查問她是何等人家、丈夫作何生意、這袞衣是何處得來的,立刻就露出慌張的樣子來。小人再三追問,她總是不肯回答,正這時,忽聽得隔壁房間裏有小兒啼哭的聲音,這婦人就更驚惶了,當即三腳兩步跑過去,小人就在外房候著她。半晌不見這個婦人出來,那小孩兒的哭聲卻更厲害了,小人就隔著門縫往裏一看,原來這婦人手中抱著小孩兒,正手忙腳亂地在屋子裏四下裏找地方藏起來。小人更加疑心,就闖進房去把小孩兒奪過來,又逼問她這小孩兒是否親生兒子、你丈夫現在何處,這婦人實在躲不過才說這小孩兒不是她親生的,她也沒丈夫,她還是個沒出閣的閨女呢。小人見案情離奇,便帶她進府來,求大人親自審問。”那差官說完,就後退了幾步站著。

魏徵一看這個鄉婦,雖說蓬頭粗服,但皮膚白淨,眉目秀麗,決非久住在鄉間的女子。魏徵料定這裏必有重大隱情,於是喝退左右,把這女子帶進內書房,又和言悅色地詢問這小孩和袞衣的來曆。起初這女子死也不肯說。魏徵說自己是皇帝派下來的宣慰使,一切大小事宜均可替皇上做主,又說自己從前做過太子洗馬,凡與先太子有關的案件,他總是幫著赦免的。

那婦人這才邊哭邊講出了事情的原委:“我原是從前齊王府中楊妃身邊的一個侍女,名喚采蘋。這小孩兒是楊妃所生,自然也就是齊王的血脈了。可憐他生下地來不到三個月,齊王就遭了大禍,楊妃知道他將來小性命難保,當晚打發了一個內官,拿了路費,保護著婢子,帶了這小孩兒逃到山東地界來,假扮成鄉婦在草橋驛住下。這件袞衣是楊妃當時交給婢子裹著小王子的,當時楊妃還說:‘若老天見憐,俺母子有重見之日,便以這件袞衣為憑。’因此婢子不敢弄丟這件袞衣。如今住在這偏僻地方,料想是皇上耳目所不及的,婢子一時膽大,就拿出袞衣來,在太陽下曬曬。不想恰巧被大人府中的差官看見。如今案情已破,婢子罪該萬死,隻是當初楊妃把小王子托付給婢子的時候,曾給婢子下過跪,說不論千辛萬苦,一定要保全小王子的性命,使齊王不至於絕後。如今婢子給大人叩頭,大人隻管拿婢子千刀萬剮都是甘心的,隻求大人看在楊妃的麵上,保全這位小王子的性命吧!”

侍女采蘋說罷,已是淚流滿麵,趴在地下不住地叩頭。魏徵大為感動:“一個無知女子,尚知忠心故主,我枉為朝廷大臣,豈能不庇護住一個無辜小王子的性命?”於是他將侍女采蘋和小王子收養在內宅裏,又問那保護她出來的內官如今何處去了?侍女采蘋說已在一個月前得急病亡故了。魏徵又吩咐那個差官,不許在外麵胡說,如漏泄風聲,當處以重刑。

7、失節的節婦:元吉王妃

李元吉王妃楊氏體態風流,性情柔媚,麵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風楊柳,在眾王妃中,要算她最為美豔,並且在李元吉所寵幸的二十多位妃子中,隻有這位楊妃知書識字能吟詩長作賦,深得李元吉寵愛。進府第三年生下這個小王子,取名李承忠。李承忠麵貌酷像他母親,又美麗又聰明,王與妃兩人都十分珍愛。

誰知霹靂一聲,李元吉被殺死在玄武門。痛不欲生的楊妃在闔府慌張的時候,打發侍女和內官二人帶著小王子,從後院爬牆逃出。這時府中鴉飛鵲亂,獨有楊妃十分鎮靜,她胸中橫著一死殉節的念頭,孤淒淒的一個人守在房中,正要乘人不備尋個自盡,忽然黃門官傳出一道皇後的懿旨,來接楊妃進宮。楊妃再三辭謝不肯去,黃門官卻立逼著楊妃坐著宮中的香車,送進宮去。

長孫皇後見了麵後,拉住楊妃的手再三撫慰。原來楊妃和長孫皇後本是親戚,長孫皇後在秦王府中的時候,楊妃也常常進府中去宴樂交談,兩人好得親姊妹一般。

自來好色為英雄所不諱,何況太宗皇帝一向以蓋世英雄自許,而楊妃的美貌又是任憑鐵石心腸也要動心的。當日楊妃到秦王府看望長孫皇後,李世民每回見了總是十分殷勤,可楊妃卻總是凜凜的冷冷的,李世民雖然滿心愛慕,無奈這美人兒豔如桃李,冷若冰霜,好似一樹玫瑰花,香極豔極就是長著刺,親近不得,弄得那時的秦王曾歎息說,這樣一位絕色美女,他日不知落在誰人手中?

而在長孫皇後麵前,她卻有說有笑,嫵媚又纏綿,嬌憨可愛憐,長孫皇後十分歡喜,常常留她閨中說笑解悶。楊妃常對長孫皇後說:“天下最難得的是有情人多情人,一個女孩兒輕易不可失身在富貴公子手裏,天下富貴人最是無情最不可取。”不料想後來齊王李元吉聽說了她的美貌,便強娶去做妃子,長孫皇後便和她開玩笑,說妹妹不願失身富貴公子,卻如何又做了我們四王爺的妃子,況且這四王爺的麵貌,又最是醜陋不過的。

誰也想不到的是,齊王自從得了楊妃後,便打疊起百種真情萬般柔情,出奇地專寵專愛楊妃,從此不再到任何一房姬妾屋中過夜,並且他在外麵荒**橫暴的舉動,也在楊妃這裏統統改換掉了,竟然成了一位溫柔多情的男子。

漸漸地,楊妃被齊王的鍾情感動,把自己多年來藏在心底裏的一片柔情和真情,也禁不住全部付與,兩人真是千恩萬愛。

8、失節報恩愛

齊王遭亂兵殺死後,太宗又要派兵到齊王府中去查抄,長孫皇後一聽說,首先想到了楊妃,也不知道她這個時候悲痛到什麽地步了,說不定尋了短見,追隨齊王於地下了;再者嬌柔如此的楊妃是養尊處優慣了,看兵士們到府中查抄,豈不是要驚壞了?因此忙打發黃門官,吩咐他務必把楊妃接進宮來。然後長孫皇後一麵好言勸慰,又備了豐美筵席,邀宮中眾妃嬪陪伴。那陰妃、王嬪、燕妃、韋妃、楊美人、楊婕妤都是太宗寵愛的妃嬪,大家輪流把盞,好言相勸。燕妃長著嬌小的身材,說話兒甜甜蜜蜜的,甜得叫人愛聽,聽了消愁解悶。她和楊妃格外親熱,拉著楊妃到她屋子裏去,同起同臥,又千般言萬樣語地來解勸她。

楊妃被解勸得果然悲傷減輕了幾分,看看妃嬪們都和她親熱,她也不好意思冷淡了人家,少不得也要敷衍幾句說話,因此漸漸地就把覓死的念頭打消了;又牽掛自己還有一個小王子流落在外麵不知生死,心想倘若尋了短見,他日就算是長大了的小王子得見天日,我母子二人不也是永無見麵之日嗎,豈不是害他成了一個無父又無母的孤兒。這樣一想,她就打定了主意,暫抑悲懷,偷生人世,圖一個母子的見麵之日。然後和極力挽留她住在宮中的長孫皇後說明,若要她住在宮中,須得依她四件事:第一件是另外收拾一座宮院,撥八名宮娥,八名小黃門服侍著她;第二件是她雖住在宮中,但起居自由,並且無論喜慶事年節日,都不隨妃嬪朝參皇帝;第三件是須在宮院中設一個齊王靈座,允許楊妃早晚拈香禮拜;第四件是不論何時,她都可以出宮。

太宗隻要楊妃肯住在宮中,一經聽長孫皇後匯報了這四個條件,立時滿口一一答應,當時便撥迎紫宮給楊妃住下。

楊妃住在迎紫宮裏麵,整天淡妝素服,早晚在齊王靈前焚香祝禱,禱告齊王有神有靈,千萬默佑著小王子在外麵無災無難,母子得早日相見。

太宗雖不得和楊妃見麵,但心中卻念念不忘,每日打發宮娥送名花異果到迎紫宮,在齊王靈座前供奉。楊妃跪在靈座前,代已死的齊王叩謝聖恩。

每遇到春秋佳節,楊妃雖不出宮來朝賀,但太宗賞賜給妃嬪們的花粉珍寶,也照樣賞賜楊妃一份,並且賞賜楊妃的一份禮,並且差不多是與賞賜皇後的一樣豐厚。楊妃得了這份禮卻謝也不謝,隻是淡淡地吩咐宮娥收下了。每次皇帝賞賜她的衣服珍玩,她連正眼也不看一眼,隻冷冷地丟在一旁,從不穿戴。楊妃穿的用的,依舊是從前在齊王府中穿過的幾件舊衣,用過的幾件舊物,雖然破舊也不肯丟,非得皇後和妃嬪們給她的物件才肯用。太宗聽說後,歎息說:“難得美人如此貞潔多情!齊王一生**暴,如今反得了這樣的一個美人替他守節,這真是各有緣法,讓人羨慕啊。”

看看又到了春節,宮中大小妃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到皇帝皇後跟前去朝賀。獨有楊妃依舊一步不出宮門,守著齊王的靈座,淌眼抹淚,比平日更傷心。她隻在第二天悄悄地到皇後宮中拜年,略坐了一坐,便回宮去。

元宵節那天,日本國遣使臣來朝貢,有四百六十件貢品,其中兩頂鮫綃宮帳,是用南海中鮫魚吐的絲織成的,薄得和蛛網一般,拿在手中不滿一握,抖開來卻大得遮住一間屋,掛在**,裏外光明,異香撲鼻。太宗皇帝看了喜歡,就吩咐一頂賜與皇後,一頂賜與楊妃。從來宮中賞賜,沒有人敢與皇後完全相同的,如今楊妃得了與皇後一樣的鮫綃帳,滿迎紫宮中人都替楊妃歡喜。鮫綃帳一送進迎紫宮,那些宮娥們就都攛掇她掛起來,說萬歲爺屢次賞賜娘娘貴重物品,可總不見王妃使用。如今這鮫綃帳是希世之寶,除正宮外單賞賜娘娘一人,這真是萬歲的深恩,王妃娘娘若再不把這頂鮫綃帳掛起,讓萬歲爺知道了,王妃娘娘不領萬歲爺的情,豈不要觸怒聖上。萬歲爺動了怒,王妃娘娘也是當不起的。就這樣,你一言,我一句,把個楊妃說得沒了主意。大家見楊妃心思活了,就七手八腳地替她把這頂鮫綃帳掛起來了。

看看又到了齊王的忌日,頭著幾天楊妃就在齊王靈座前痛哭過幾次。到了那一天,太宗下詔,由八十一個高僧高道在太極殿追薦齊王,又送進一桌豐富的素席來,在齊王靈座前祭奠。這樣一來,楊妃心裏好受多了,她一清早起來,全身素妝,由宮娥扶著到太極殿去拜過神;又回宮來哭拜了齊王的靈座,然後孤淒淒一個人守在靈座前,直到深夜。

正傷心的時候,忽見小黃門飛似地搶進宮來,報說萬歲駕到。宮娥忙扶著楊妃在靈幃裏麵跪著接駕。靈幃裏麵跪著接駕的楊妃聽院子裏一陣靴聲橐橐,走到靈座前停住,滿屋子靜悄悄的,隻有禮官在唱著讚禮,皇上拈過香,就放大聲痛哭起來。這一哭引得楊妃也忍不住在靈幃中嚶嚶啜泣。

太宗皇帝哭了好半天,左右侍從上前來勸住,宮娥上去服侍洗臉漱口已畢,太宗便退出外室,傳諭請楊妃出見。

楊妃當初因齊王死在太宗手裏,對他恨之切骨,如今住在宮中,見太宗柔情密意地待她,任憑如何冷得象塊冰,那太宗總是一盆火似熱辣辣地向著她。這一年來,不由得楊妃的心腸不慢慢地變軟了;如今又見這位萬歲爺,在齊王靈座前口口聲聲喚著皇弟,哭得如此淒涼,楊妃心想,真不料皇上如此看重手足之情,又暗怨齊王在世時,太無兄弟之情,一味結黨營私和皇上作對,如今雖說死得可憐,卻也咎由自取,隻是害得她傷心腸斷骨肉分離終日以淚洗麵。這時的楊妃對齊王的悲傷之念,漸漸化作怨恨齊王之心。

因楊妃聲明在先,見了皇帝不朝參的,所以到了前殿,她隻是對著太宗低低襝衽,太宗吩咐賜坐,又關心了一下她近來身體如何?楊妃答謝過後,接著太宗又說:“當初齊王在日,俺們弟兄在一起東征西殺,本來是十分和睦的,隻是後來因為受了先太子的哄騙,竟做出大逆不道的事來。當時朕奉了父皇之命捕捉齊王,朕原打算放他一條生路的,卻不料被尉遲將軍在亂兵中殺死了,朕至今想起還十分痛心!”太宗說到這裏,不住地拿龍袖抹著眼淚。楊妃的粉腮上,早也止不住掛下串串淚珠來。左右站著的宮監宮娥,見皇上和楊妃對泣,便送上手絹來,請皇上和楊妃擦眼淚。太宗繼續又說道,“我這皇弟,他千不該,萬不該,不應該把和王妃的千恩萬愛輕易地丟開,倒去做叛逆之事,自取殺身之禍。如今丟下王妃一個人,冷清清地守著節,王妃太對得起皇弟;而俺皇弟丟下了你一人過著這樣孤苦的歲月,實在是太對不起王妃呀。”

太宗這幾句話,句句都打動了楊妃的愁腸和痛處,楊妃頓時忍不住嗚嗚咽咽地哭成了個淚人兒。太宗又體貼柔情地勸慰了半天,才起身出宮去了。

楊妃回進房去,一遍一遍不住地細細咀嚼太宗的話,越覺得太宗多情,越覺得他是真憐惜自己,就對齊王越是怨恨。每到清夜夢醒,那鮫綃帳上果然飄浮出一縷一縷的幽香,暗香幽幽,楊妃禁不住就想到了太宗的柔情體貼,本來已是死水一潭波瀾不起的心頭竟然止不住微微地波動起來。一個青春孀婦,當此良夜懷恩,錦衾中輾轉反側,寸心何堪。而那位多情天子從此更加憐惜起她來,頻賜恩義,一向矜持的楊妃也開始一件一件接受使用了。

轉眼三年的喪服已滿,迎紫宮中撤去了齊王的靈座,楊妃換上了吉服,越發顯得嬌豔美麗。太宗皇帝也越看越愛,一有空兒就進宮來找楊妃噓寒問暖談笑不停。終日寂處深宮的楊妃的一寸芳心此時也被太宗的音容笑貌占據了,這位多情天子一天不來迎紫宮,楊妃就坐也不定,食也無味,魂夢也不安,一待到聽宮外小黃門喝道的聲兒,楊妃便不自覺地柳眉輕舒,桃腮凝笑。她宮中的宮娥和小黃門沒有一個不抿著嘴在背地裏偷著笑她的。楊妃是奉旨不朝參皇上的,因此太宗進宮來,隻有宮娥出來迎接。

那天,正當壯年的太宗龍行虎步,直走進內院去才見楊妃倚在軟簾下,一手撫著雲鬢,含著笑,在房門口迎候著。太宗搶步上前,兩人低低地說笑著,肩並著肩兒,進屋去了。隨侍的宮娥每每一見這個情形,便一齊退到廊下去守候。隻聽得屋內人語細細,半晌半晌,聽得屋中當的一聲金鍾響,兩個宮娥揭開繡簾,走進屋子獻上茶湯,皇上和楊妃對飲著,兩人每天就這樣靜悄悄地對坐著,互相凝視,有時什麽也不說,直到東窗日落,楊妃再三催促,太宗才依依不舍地出宮去。

那一天晚上,夜漏將半,楊妃已經脫衣睡下了,忽有侍女報皇上駕到,楊妃慌忙起床,略略整了下衣裳,便迎了出去,此時正值仲秋天氣,皓月正圓,清輝入戶,更兼銀燭高燒,明亮如同白晝。越是淺妝的美女,越覺好看;越是睡起的美女,越覺好看;越是從燈光月下看美女,越覺好看。於是太宗就在燈月下,定睛細瞧楊妃,但見她雲鬟半卷,星眼微餳,穿一套縞素羅裳,不妝不扮,更顯出花容明媚,玉骨輕柔。

楊妃見太宗直直著雙眼,禁不住朝他莞爾一笑,這笑立刻就慫恿太宗轉頭看著明月說:“中秋將至,想嫦娥在廣寒宮裏,也正盼望著花好月圓呢。”楊妃淒淒然地回答道:“原來天上也有殘缺,令嫦娥長此寡居,寂寥時光,何時是盡頭。”這是淒寂語,也是勾引語,留了太多的餘地給太宗,他自然識趣,微笑道:“嫦娥又團圓了。我因步月至此,王妃可否陪我賞月?”

楊妃還沒來得及回答,侍女就已在一旁湊趣:“廚下還有酒肴,待奴婢們擺設好筵席,就可賞月了。”

楊妃剛一入席時,還有三分靦腆,及至酒過數巡,漸漸把羞澀撇到了腦後,且抬頭看那風流倜儻的皇帝陛下,英姿灑脫,眉宇清揚,巫峽襄王未必有此儀表,洛川魏胄幾曾得此豐神,再回憶齊王元吉,與李世民本是同胞,可麵龐兒一俊一醜,大不相同,畢竟才隻有二十七八歲的楊妃禁不住意馬心猿起來,太宗幾次借故靠近她的肉體溫存溫存,她都裝癡作聾,任憑他為所欲為,惹得席旁侍女吃吃暗笑,楊妃不由的兩頰桃紅,羞答答地低頭弄帶,那情態更是可人。太宗哪裏還有心裏吃酒,吩咐道:“夜已深了,撤席吧。”

接下來裏麵的臥室,朱扉雙掩,繡幕四垂,估計這一對壁人已同去演龍鳳配了。直到第二天清早,太宗才去了。

太宗在楊妃身上,足足用了三年的苦心,才得到今日的深憐熱愛,看看懷抱中千嬌百媚的楊妃,益覺春山脈脈秋水依依,早已把六宮粉黛,棄如糞土。但既為弟婦,就是再豔麗動人,納為嬪禦,就是普通山野村民也猶知不可,可太宗此時什麽也顧不得了。

但楊妃終究非尋常女子,不是苟且圖歡就可以的。於是太宗件件事都依了楊妃的意思做,一麵給齊王隆重發喪,改葬在高陵,下詔追封齊王為海陵郡王。楊妃也在早幾天,遷出宮去,寄住在母家。再由太宗下詔,納楊妃為淑妃,並打掃起延慶宮,做楊妃的寢宮。

楊妃進宮的這一天,滿朝文武,齊集太極殿朝賀,又在西偏殿賜百官喜筵。楊妃進宮,按著大禮,朝參過皇上皇後,口稱臣妾,願吾皇萬歲皇後千歲千秋萬歲。太宗坐在殿上見楊妃嫋嫋婷婷地拜下丹墀去,止不住心中的萬分歡悅,大賞內外臣工宮中妃嬪黃金彩緞。妃嬪得了賞,都到楊妃跟前來謝恩,當下宮裏宮外,掛著燈彩,照耀得內外通明,宮中排起七日七夜的歌舞,大大地慶賀了一番。

長孫皇後素性溫和,事翁盡孝,相夫無違,惟有見元吉妃楊氏居然納為妃嬪,日加寵眷,心裏酸酸的,後悔自己無意間鑄成大錯,讓皇帝納弟婦受世人誹議,但對待楊妃,依然還是和從前一樣好,隻不過換了稱呼。楊妃開始一聽也自慚不已,後來漸漸習慣了,也就不在意了。

太宗每天坐朝一下來,到正宮裏去略坐一下,就往延慶宮中一鑽,任那三千宮娃,從早望到晚,從晚望到早,休想萬歲臨幸,千恩萬愛,都是楊妃一個人承受。楊妃雖受太宗如此寵愛,卻不露半點輕狂,依舊恭恭敬敬地侍奉著皇後,和和氣氣地對待著宮嬪。

楊妃最愛的是吹笙,她進宮來時,隨身帶著一支玉笙,平日裏,低低地吹著,婉轉悠揚,令人心怡意遠。太宗最愛聽楊妃吹笙,兩人常常焚香靜坐,月下聽笙,又選善歌的宮女,依著聲調唱去。每到動聽的時候,太宗和楊妃便相視一笑,這情形脫卻宮廷排場,宛似民間夫婦。

9、宮闈藏幽秘

又一個中秋良夜,楊妃坐在太宗肩下,又對著一輪明月吹起笙來,太宗正聽到出神,忽見楊妃丟下了笙,柔垂粉頸在那裏拭淚。太宗看了詫異,忙上去摟著楊妃的纖腰,溫存慰問。太宗認為楊妃是見景懷人又在那裏想念齊王了,哪知楊妃心中想念的是她的兒子逃亡在外的小王子李承忠。

李承忠因為長得象他母親,所以一小就如同個小玉人一般,楊妃一煩悶了,就把李承忠抱在懷裏逗弄,才不過兩三個月的小承忠就知道對著他母親,憨孜孜地笑。有時哭鬧了,隻須他母親拿著玉笙吹這麽兩三聲,那小王子便住了哭,睜大了眼睛,撐大了嘴,怔怔地聽著。如今楊妃吹玉笙,吹著吹著便猛然想起當年她懷抱中的孩兒來。

想當年這個二尺長的小孩飄流在外,小小孩兒便冒著風霜雨雪,一別三載,到如今音訊息杳無,不知道這條小性命還能不能保住在人間,一想到這兒,傷心的淚止也止不住,任太宗皇帝百般慰問著,楊妃到底不敢把實情說出來。她真說不準太宗會不會斬草除根,把李承忠去搜出來,也如同他那幾個哥哥一樣殺死,那樣倒是絕了齊王之後,可也挖去了楊妃的心頭肉。

楊妃哪裏知道她這塊心頭肉,早在丞相魏徵的相府中兩三年了。這小王子雖然隻有四歲年紀,卻跟著魏徵的公子學些禮節,有模有樣的,本來就可憐他是一個無父的孤兒的魏徵夫人裴氏更是喜愛。後來太宗皇帝明詔納楊妃為淑妃後,魏丞相便上了一道奏章,說丞相夫人求入宮覲見新貴妃。皇上下手詔,準於三月三日覲見。

楊淑妃在延慶宮正屋中延見,裴氏行過大禮。楊妃命宮娥引導著魏丞相夫人內院看座。裴氏坐定後,說:“小兒隨來覲見,隻因年幼怕羞,請娘娘屏去左右。”

待宮娥一齊退出後,隻見一個丫鬟抱著一位小公子,走進屋來。楊妃一見了這丫鬟,頓時怔住,她一眼就認出了那抱小公子的,正是當年保護李承忠從齊王府中逃出去的侍女采蘋,再一看那裹著孩子的一件衣服,正是當年的袞衣,而袞衣中裹的小孩兒白淨秀美,酷似楊妃她自己。楊妃喜出望外,忙離開座兒,一把就將小孩兒搶在懷裏,低低地說道:“我的心肝,幾乎把你娘想死了!”說罷喜淚直流,泣不成聲,采蘋伏在楊妃的膝下,細細地把別後的情形說了一遍,楊妃忙向裴氏行大禮感謝,慌得裴氏忙忙還禮不迭。

延慶宮地方甚大,亭台樓閣花草樹木,藏著一個四歲的小孩也還是容易的,況且宮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楊妃的心腹,因此楊妃在太宗皇帝跟前,依舊瞞得鐵桶一般。

不久,楊妃也為太宗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王子來,取名明。太宗為討楊妃歡心,這個還在吃奶的小孩兒就被封作了曹王。乳母抱著他在宮中來來去去,都用王爺的儀仗,前後簇擁著。

誰知楊妃剛新生了一個兒子,心中正歡喜,而藏在宮中的另一個兒子李承忠卻忽然出了一身痘子死了。楊妃心痛如刀割,背地裏哭得死去活來,不久就病倒了,太宗親侍湯藥,關懷備至,無奈楊妃病在心裏,哪能治得好。

長孫皇後忽得重病,太宗雖然也關懷備至,卻並沒有親侍湯藥;任憑太醫院天天診脈調治,到底還是在三十六歲這一年的冬天死了,葬在昭陵。太宗雖寵愛楊妃,但和皇後是患難夫妻,一旦分手,心中自是萬分悲痛。

長孫皇後是史書上濃墨記載的一位賢德的女子,雖貴為皇後,卻一向服飾簡樸,雖然太宗很不喜歡。皇後梳頭洗臉時,也手中捧著書本兒不肯放,可太宗一跟皇後問起朝廷大事如何處置時,她卻說牝雞司晨,是國家的大忌。

楊妃見太宗思念長孫皇後想得厲害,百般勸慰也不管用,就假裝怨佯怒,流著淚說:“如今娘娘去世,使萬歲如此想念,這全是娘娘在世時候,賢德貞淑,去世後叫人忘卻不得。如賤妾輩命薄早寡,故主死後,又不能矢誌守貞。莫說死後風光,便是活在世上,也多得被人輕賤;臣妾願陛下早賜一死,免得在世使故主蒙羞。”這幾句話說得太宗皇帝顧不上為賢德的長孫皇後傷心,忙憐惜不已地把楊妃攬在懷裏,百般勸慰,直到楊妃回嗔作喜。

而太宗為更博美人歡心,便要把楊妃升入正宮,可他把這意思對魏徵一說,魏徵卻堅決不同意,說楊妃有辱婦節,陛下須為萬世立家法,萬不可使失節婦人母儀天下,讓天下人笑陛下為荒**之主。太宗也隻好死了這個心,因楊妃常常提起齊王尚未有後人,便下詔把楊妃的親子曹王明,立作海陵郡王元吉的嗣子,又把海陵郡王追封作巢刺王。

10、天子風流以嬸為妾

這年大旱,十個月不曾下雨,京師一帶田稻枯死,太宗也曾幾次駕臨天壇求雨,可雨就是不至。有司天台右丞李百藥奏稱,說原因是宮中陰氣鬱結,宮女太多,足以致旱;宜多放宮女,宣泄其陰氣,則甘雨可至。太宗依奏下詔,宮女年在二十五歲以上者,從優資給,放出宮去自由婚嫁,內宮奚官局常侍奉旨簡出三千多宮女。

太宗又考慮到或許有冤獄,致使上違天和,便親禦太和宮審囚。刑部尚書奉旨,把禦監內的男女犯人一齊提進宮去,聽候太宗皇帝複審。

這一天,武庫中把大鼓移設在宮門外,待天色微明,內侍上鼓樓,撾鼓一千聲,宮門大開,男女囚徒從兩廓魚貫而行,俯伏進宮,排列在丹墀下。太宗全身朝服,升上寶座,由刑部左右仆射喝名,犯人一一上去叩見天顏,遇有可疑的形跡,太宗便詳細審問,從辰牌時審起,直審到午牌,男囚已審完,便開審女囚。

第一個女囚崔氏,鐵索郎當地由內常侍牽引著上殿來,匍匐在龍座下麵。太宗打開案卷,見上麵寫著“犯婦李庶人瑗姬人崔氏”,李瑗原是廬江王,因謀反事敗而被廢為庶人,王妃崔氏至今還拘囚在禦監中。

當下太宗令犯婦抬起頭來,太宗一看,不由得心中一動,原來太宗以為崔氏是他的叔母,年紀至少半百,且在獄中幽禁多年,必定憔悴不堪。可崔氏竟是一個少年美婦人,豐容盛鬋,秀麗嬌娜,於是忙下旨說崔氏是宗室犯婦,不宜當堂對質,然後吩咐送進後宮,由宮娥看守著。

挨到黃昏時候,太宗在宣華宮中傳崔氏去問話。崔氏是何等的聰明,她一見太宗把她單獨送入後廷,就知皇上已動了憐惜之念,進得宮來又沐浴薰香百般修飾,也就更讓她肯定了這一點。太宗這時燈下相看,已是一個容光媚媚香澤微微的明麗女子了。

崔氏乖巧已極溫柔已極地在太宗的膝前跪倒,可愛得讓人無法拒絕。太宗問她多大年妃,崔氏低聲回奏說二十六歲;又問她在獄中多長時間了,她回答說被囚三年。太宗再往下問到廬江王李瑗謀反的事時,她就開始了嚶嚶啜泣,一句也不答,問得急了,就隻說薄命女子,求皇上開恩,早賜一死!嬌滴滴脆嫩嫩的聲音,好似笙簧,再伴以淒絕悲傷的調子,叫太宗如何忍心再審問她這個問題,自然斥退侍衛,親自近前把崔氏扶起,溫存撫慰說這三年牢獄,委屈美人了!

崔氏這時不問卻自己說開了:“妾原是士人黃源的妻子,被廬江王強劫了去,又把妾的前夫殺死,奸占了妾身,如今反因廬江王之事,反使妾無辜遭受三年牢獄之苦,妾身好苦命啊!”

大宗一聽,果然萬分高興,說:“朕起初隻當美人是朕的叔母,心中正恨咱們二人緣分淺薄,如今才知道美人原來是黃氏之婦,這樣說來你也不是嬸嬸,朕也不是侄兒了!”邊說邊親自拿袍袖替崔氏拭淚,這一舉動讓崔氏心如明鏡,於是一任太宗撫弄著,聽他邊撫弄邊柔聲細語,“好可人心的美人兒,朕現在就封你為德妃,因為你原是黃家婦,想來也不致於關礙到朕與廬江王的叔侄名分了。”

崔氏忙不迭地跪下謝恩。這一夜,德妃崔氏便伴著太宗,留宿宣華宮。第三天太宗下詔,正式冊立崔氏為德妃,居宣華宮。

德妃崔氏可不比楊妃,她生性**,尤能惑主,太宗迷戀她一連五天不去早朝,誰讓春宵苦短,隻得借用一下上午的好時光來補足睡眠了。魏丞相、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交章諫勸,太宗卻置之不理,後來還是楊妃入宮勸諫,說陛下不宜以私廢公,太宗才勉強坐朝,可不一會兒又宣布退朝,一退朝就往宣華宮中一鑽,再就一天一夜也不肯離崔氏一步。朝廷大臣有要事要麵見聖上的,太宗便召進宣華宮去。君臣談論國家大事,崔氏也寸步不離地隨侍在皇帝身後。大臣們見了德妃崔氏,都免不了要行個臣禮,崔氏小小的虛榮心被大大地滿足了,於是常常拿珍玩賞賜大臣,自然有些趨炎附勢的臣子,都趕著崔妃獻殷勤,楊妃宮中反而漸漸地冷落下來。

諫議大夫王珪為人忠直,太宗也很敬重,楊妃便背地裏對王珪說,太宗如此迷戀崔妃的聲色,隻怕誤了國家大事,希望他能多行勸諫以使主上醒悟。

楊妃這話說得正義凜凜,一點點酸味都沒流露出來,以至於這位正直的諫議大夫都被她的深明大義感動了。受了楊妃忠義之付的王珪馬上就去宣華宮朝見皇上,在君臣談論軍國大事時,崔妃果然又隨侍身旁,於是王珪故意指著崔妃說:“這是何人?”

太宗說:“是朕新立的德妃崔氏。”王珪故作詫異:“臣也聽傳說主上新冊立的妃子原是廬江王的故妃,在名義上講起來,和萬歲還有嬸侄之稱呢。”

太宗的尷尬頓時就從眼中臉上止不住地露了出來,忙分辯道:“崔妃原是士人黃源的妻子,是被廬江王霸占的。朕娶的本是黃家寡婦,根本談不上什麽名分之嫌。”說著,又歎了一口氣,以開脫一下剛才的尷尬,“廬江王殺人之夫而納其妻,如此荒**,是自招滅亡之道啊!”

王珪卻馬上就接過話茬,義正辭嚴地說:“陛下看廬江王的行為,是耶?非耶?”太宗很是詫異地說:“殺人而奸其妻,絕對不可取的呀,哪還有還什麽是非可言。”王珪道:“未必吧,今廬江王所奸占的婦人,尚留在陛下左右,看來陛下心中還是以為廬江王的行為是對的,否則,那個婦人就不應該在陛下左右了。”

太宗聽了默然無語。從此以後,太宗每逢召見臣下,崔妃就不敢隨侍在左右了。楊妃趁此也勸諫說:“陛下宜常常接見大臣,談論國家得失,不宜溺愛聲色,致虧龍體。”太宗也明知道楊妃說的是好話,但崔妃的美貌又實在讓他愛得厲害,雖不好意思夜夜臨幸,卻依舊頻繁留宿宣華宮,直到查抄得了侯君集家中的兩個美人,才把太宗的寵愛移了過來。

李承乾是太宗長子,且又是長孫皇後所生,因生在承乾殿中,所以取名承乾。自幼聰明識大體,成年後太宗遇有國家大政,常交由太子裁決。太宗見他辦得事事妥當,每次出狩行幸,便放心地留太子臨國。

外貌忠厚的太子一見父皇不在跟前,就常逼著近侍,同他微服出宮,夜入百姓家,強奸民婦,見誰家有絕色的女子,少少給點銀錢,就算把那女子買回府來,強逼著她作姬為妾。

百姓們忍無可忍,紛紛到有司衙門控告太子荒**無道,可哪個官員敢收這樣的狀子。孔穎達、令狐德棻、於誌寧、張玄素、趙弘智、王仁表、崔知機全是些忠義大臣,便去勸諫太子,誰知承乾在眾大臣麵前,卻正襟危坐,高談闊論,盡是大道大義大理,大臣們都十分敬服太子果真是忠厚君子,那些不德之事可能是百姓們謊告的,於是反幫著太子在太宗跟前分辯。

太子妃嬪共有二百餘人,長歌善舞,太子終日在府中聲色犬馬,每到酒醉時,便逼著眾妃嬪赤身露體地在大庭中供他白晝**,而宮女還得在一旁鼓樂歌唱。

太子還有一種怪僻,他在府中讓奴婢數百人,演奏胡人的音樂,結發成錐形,剪彩為舞衣,跳劍打鼓,歌聲鳴鳴,通宵達旦。他的後苑中排列著胡人的氈帳,讓諸姬妾扮成胡姬,與奴仆夾居在穹廬中,承乾太子自己則扮作可汗,腰佩短刀,割生肉大嚼。有時他還裝死,姬妾奴婢們必須得圍著他跳腳號哭,這個時候,太子就會來了性趣,突然躍起,拍手大笑著隨意摟住一個姬妾,進帳**嬉調樂去了。

太子有時還把宮中侍衛都改作胡兵裝束,和漢王李元昌分領兵士,在後苑中學作兩軍戰鬥的樣子,呐喊進攻。太子在後麵手執大刀壓陣,有畏縮退後的,便把他剝得赤身露體,綁在樹上,重則當場用皮鞭痛打至死,輕的也得把他的**割去。一場兒戲後,苑中竟殺得屍橫遍地,血染花木,赤色一片。太子常說:“我作了天子,就這樣任性作樂,如有敢勸諫者,我便殺了他,連殺到五百人,就沒有人敢來勸諫了!”

東宮有個孌童叫俳兒,麵貌嬌媚動人,又能歌舞又會調笑,承乾太子寵愛他勝過諸妃嬪,行動坐臥都帶著俳兒,談笑無忌,行樂不避。俳兒一身白淨皮肉,太子常令俳兒脫得赤條條地與眾妃嬪比肌膚。有時俳兒便夾睡在眾妃嬪中間,私下裏勾勾搭搭,把個東宮弄得汙穢不堪。

太子妃穎氏雖然長得秀麗美豔,舉止卻持重端莊,承乾太子很不喜歡,唆使俳兒暗地裏去勾引穎妃,誰知穎妃根本不上圈套,太子急了,就讓俳兒當麵去調戲穎妃,看穎妃的惶急又羞不可當的樣子,太子在一旁開懷大笑。穎妃羞憤至極,就入宮去奏知太宗。太宗大怒,立刻著內侍到東宮去,把俳兒擒來縊殺在殿柱上。

好色之徒漢王李元昌的表情中絲毫好色的意思都沒有,完全是同舟共濟和深為憂慮,果然讓承乾太子既感動不已又暴跳如雷:“這老悖!看我早晚把他從皇帝位子上推翻下來,待我做了皇帝,再取他性命!”

好色之徒李元昌一聽到這滿合心願的話,忙湊近太子耳邊,歡喜地攤了牌:“你倘若做了皇帝,休忘了把宮裏那個彈琵琶的宮娥小燕賞給我!”太子的頭點得毫不困難。

原來那天朝廷大慶,漢王隨著眾親王進宮去朝賀,太宗見都是自己的子弟,便在內宮賜宴。漢王喝得酩酊大醉,就溜出席來。

禦苑中鳥語花香,綠蔭如幕,漢王一路玩賞著園中的景色,不知不覺中漢王就走到了沉香亭畔,忽聽弦索琤瑽之聲,悠揚悅耳,更兼那一帶的豔麗欲滴的大紅海棠花密密地圍在亭子四周。漢王從花枝椏杈中望去,隻見六七個宮女,圍著一個穿綠衣宮娥打扮的女子在那裏彈琵琶。此刻她正雲鬟低斂,杏靨含嬌,在琴韻弦揚之中更顯現出塵絕世的美麗。

一曲很快終了,看她們曲終人欲散,漢王情不自禁地大聲喊道:“快彈一曲與小王聽聽!”說著,就大步往亭子裏闖,那一群宮女驀地驚得四散奔逃。漢王正要追那位穿綠衣的女子,忽見小徑上走來兩個內監,把漢王扶回席去。從此,漢王心裏念念不忘這個彈琵琶的宮娥,隻恨平日無故不能進宮去。

侯君集是幽州三水人,尚武極勇,善於弓馬。太宗做秦王的時候,他跟著南征北討,頗立奇功,後來在玄武門事變中也出了大力,被太宗拜為右衛大將軍,進封潞國公,賜邑千戶。侯君集又與李靖、薛萬均、李大亮諸位大將征伐吐穀渾,轉戰萬裏,直到星宿海、積玉山,才得勝回朝,改封陳國公,進位光祿大夫。

此後回夷懾服,萬國來朝,國家承平無事。太宗便在禦苑中建造一座淩煙閣,當朝文武中有功之人的畫像都在閣上,然後在閣中大宴群臣,侯君集見自己的像也畫在閣上,不由得心驕氣傲起來,處處欺淩同僚。滿朝官員因他是有功之臣,也不敢和他計較。侯君集就更加驕橫,愈鬧愈大。

侯君集統兵出征西域,自恃平亂有功,得了許多奇珍異寶,都私自沒收在府中,自己玩賞。後被部下將士告發,於是侯君集因貪贓罪,被囚禁了三十日,直到中書侍郎岑文本上折子,以功臣大將不可輕加屈辱為由替他求情,太宗也念君集前功,就下詔放出,但削去官職。君集閑居府中,心中懷怨抱恨,漢王乘機拉攏,於是與太子承乾結成死黨,並在太子密室中,拿佩刀割臂出血,瀝在酒中,飲血酒立誓結盟,然後約定齊王祐,在齊州起兵,打進京師;太子親率禦林軍,攻入西宮響應。

太宗話未說完,左右大臣齊聲說道:“君集今日之罪,天地難容,請陛下明正典刑,以維國家之大法。”太宗於是再次擦著哭老鼠的真誠眼淚,對君集說:“眾怒難犯,非朕不赦卿!而今與卿長訣,以後也隻能在淩煙閣上再見卿的遺像了!”

侯君集也感動得淚流滿麵,雖死卻無怨這隻仁慈的大貓,隻是哭著叩頭求皇帝保護他的家小。滿朝文武也被這隻擅長哭鼠的大貓感動得熱淚盈眶,為這樣的仁君義主,雖肝腦塗地也心甘情願。在這樣感人和氛圍裏,太宗下詔,送侯君集往京師大街十字路口斬首示眾,同時查抄侯君集府第,所有男婦都押入宮,隻留一子回鄉看守侯君集田墓。一樁天大的亂事,被政壇高手老油條掃除得煙消雲散天晴日朗。

12、驚豔雙美

那天,太宗忽然在禦苑中的那座淩煙閣上,看見侯君集的畫像,頓時想起了侯君集這個人和他的大大功績,以及他在臨死前猶被他這個仁君感動得淚流滿麵,雖死卻無怨,隻是哭著叩頭求皇帝保護他的家小。於是這隻仁慈的大貓便想起侯君集的家眷,就著便衣步行到下宮去,侯君集的家小正在那裏得到皇帝陛下的最好關照。

下宮在禦苑西牆外,一帶平屋,很是狹小,是容留犯官妻小的所在。太宗到下宮中一看,小兒婦人十分嘈雜淩亂,一陣一陣的穢味臭氣嗆人鼻喉,真讓人片刻難待。

太宗以袖掩鼻,正回身要走,忽然瞥見從小窗裏伸出兩隻白玉似的纖潔玉手,正在卷著簾子,太宗不覺怔了一怔,心想這樣汙穢的地方,哪來這樣幹淨的女子?再看時,那簾子已高高卷起,露出了那女子的臉兒來。雖說是蓬發素麵粗服糙衣,可那十足的嫵媚卻是欲蓋彌彰,那粉頸兒越發顯得雪也似地白、玉也似地潤。

太宗忙喚管宮侍衛,一問才知是侯君集的姬人,而且還是姊妹二人,最最重要的她們姐妹二人同是一對姊妹花。太宗一回到清心院,就吩咐把這姊妹二人帶來,不一會兒,一對璧人就肩並肩兒地跪在了太宗跟前,太宗笑道:“你姊妹二人真好似一朵並頭蓮花,出汙泥而不染。”年長一些的女子便忙乖笑著說:“那就請陛下賜我名兒叫蓮花吧!”伶俐的口齒讓太宗的歡喜更增添了十分,於是便把她們姊妹二人留住在清心院裏,一連臨幸了十多天。此刻早在冰冷黑暗的冥冥中的侯君集完全可以放心這隻仁慈的大貓會保護他的家小,至少對於這兩朵出汙泥而不染的並頭美蓮花。這隻仁慈的大貓不僅會有效有力地保護好她們,而且還左擁右抱,送暖依香,總算是也如此這般地替侯君集盡足了保護之責。

太宗當然比那個侯公更擺得起譜,當即就傳諭在清心院中,長年雇用乳母二十人,每日擠乳供二位美人食用。侯君集如果地下有知,知道他的愛姬得到了那隻仁慈的大貓,這樣的嗬護一定會再次感動得淚流滿麵,他的家小中那兩朵出汙泥而不染的並頭美蓮花比在他的羽翼下享受到了更好的優待。

後來那些王府中的妃子和大臣們的姬人也都學著樣兒,家裏雇用起乳母來。頓時四鄉八方的乳母都一齊趕赴京師來享用這樣的一份豐厚俸錢,全不顧丟下家中那尚在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可憐這些生在貧窮人家的小孩子,因為沒有了母親營養豐富的甘甜乳汁,病的病,死的死,一時間也不知枉送了多少條小命。